书城亲子家教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14776900000085

第85章 习惯“怎么没人主动和我讲话了?”——耐心听他人讲话家教摄像头

兴兴12岁了,是个头脑灵活、心直口快的孩子,可是,他有一个坏毛病——没有耐心。在班会上或与别人谈话时,兴兴总是抢着说;当和其他同学说话时,他常常中间打断,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兴兴和同学讨论关于看电视的话题。同学说:“我觉得像我们小学生还是尽量不要太多的看电视,我妈妈说了,看电视对眼睛不好,而且……”没等同学说完,兴兴就插话说:“你妈妈说得不对,别听她的。看电视有很多好处的,比如,坐在家里就能够知道许多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并且当天的事当天就能知道。还可以增长知识,不论是动物世界,还是有奖猜谜,涉及的知识面都特别广。”这位同学对兴兴的做法有些不满,但碍于情面,只是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可是,渐渐地,兴兴发现同学们都躲着他,没有人再愿意主动和他讲话了。他很纳闷,为什么大家会这样对待自己呢?

专家如是说

听别人讲话,是为了了解说话人的思想感情,达到沟通的目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从别人的话语中,能够获得外界的大量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因此,在听别人讲话时,要抱着恭敬、诚恳、虚心、耐心的态度,这在生活当中是很重要的,是尊重说话人的表现,也体现了听话人具有良好的修养,更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从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要培养孩子耐心听他人讲话的好习惯,父母首先要尽可能地认真听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当孩子养成耐心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后,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对于长辈和朋友的教诲、忠告,应牢记在心。

好习惯培养

1.教给孩子听别人讲话时的良好姿态

父母要告诉孩子听别人讲话时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态和神态,比如,在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一定要“目中有人”,不能东张西望;要面带微笑,不要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并在适当的时候点头表示赞同;可以不时地用“好吧”、“明白了”、“是的”、“请继续说下去”等语言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不要动手去做其他无关的事情,等等,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正在耐心、认真地听他讲话,并且乐意和他交流。

2.让孩子少讲多听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要少讲多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抢话,不插话,不任意改变话题,并且始终保持全神贯注,如有问题,不要急切地指出对方话中的过错,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后自己再发言;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时,不要激动、愤怒,应该平静地听对方把话说完,显示出大度冷静的风范,从而听到真心话;即使自己对别人的话题不是很感兴趣,也要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讲完;要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另外,父母要以身作则,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话,作一个好听众。当孩子告诉父母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把手头的工作放下,专心地听孩子讲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跟着父母学会耐心地听别人讲话。

3.站在对方的立场听别人讲话

告诉孩子,听别人讲话时不要挑对方的语病,不要当时就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更不要与对方争论,并且尽量避免使用完全否定的方式和对方进行争辩。可以让孩子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听他所讲的话,学会思考和判断,努力理解对方说的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