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历代游记
14782900000022

第22章 游龙井记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省)人。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等职。政治上倾向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屡遭贬谪。他早年就与苏轼交游,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其词轻婉秀丽,多写恋情和身世之感,是婉约派大家之一,亦能诗善文。有《淮海集》遗世。

“原文”

龙井①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淛江②之北,凤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馀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淛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一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崖江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蓄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之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托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辨才法师元静自天竺③谢讲事,退休于洲山之寿圣院④。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自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凤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淛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土,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释”

①龙井: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淛江:浙江,一名钱塘江。

③天竺:即天竺寺,在杭州灵陷山飞来峰。

④寿圣院:一称龙井寺,建于唐代。

“赏析”

本文虽题为《游龙井记》,但用笔的着力点既不在于记游,也不在于写景,而在于赞美龙井之德。首段说明龙井的旧名及其地理位置,引述有关的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为下文的展开创设了各种条件。主体部分,一是分析泉的成因,二是渲染有龙居之,到末段才叙写龙井之游,层次异常清晰。在我们看来,上述分析和渲染,其不符合科学道理之处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的用心在于把龙井人格化,通过它来赞颂那种不为华靡的美色所诱,不为威武的胁迫所屈服,涵养自身,造福万物的美德。令人称谓的是,作者为衬托龙井之德而浓墨重彩地描绘出西湖风光的秀丽优美,钱塘江潮的雄伟壮现,可谓匠心独运。文章赞美龙井之德,前有大量的铺叙烘染、说明议论加以突出,后借辨才法师的一段话直接点明,笔致几经转折,曲径通幽而主旨显豁。文中所叙人们于龙井祈雨必应的传说和众僧环井诵经的场面,不仅从另一侧面烘托出龙井之德,而且渲染出龙井的神秘色彩,为文章增添了一番情趣。

整篇游记,内涵深邃,构思奇特,笔法巧妙,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游记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