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历代游记
14782900000030

第30章 游龙山记

“作者简介”

麻革(生卒年不详),约元太宗末年(公元1239年前后)在世,字信云,虞乡(今属山西省永济县)人,随父迁居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金哀宗正大年间(1224~1231),与朋友杜仁杰、张澄一同隐居内乡(今河南省内乡县)山中,教授学生,日以作文为乐,人称之为贻溪先生。元朝立,他曾远走代北,滞留居延。有《贻溪集》。

“原文”

余生中条、王官、五老之下,长侍先人西观太华,迤逦东游洛。因避地家焉。如女儿、乌权、白马①诸峰,固已厌登,饱经穷极幽深矣。革代以来,自雁门逾代岭之北,风壤陡异,多山而阻,色往往如死灰,凡草木亦无粹容。尝切慨叹南北之分,何限此一岭,地脉遽断,绝不相属如是耶?越既留滞居延,吾友浑源②刘京叔尝以诗来,盛称其乡泉石林麓之胜。浑源实居代北,余始而疑之。虽然,吾友著书立言蕲信于天下后世者,必非夸言之也。独恨未尝一游焉。

今年夏,因赴试武川,归,道浑水③,修谒于玉峰先生魏公。公野服萧然,见余于前轩,语未周浃,骤及是邦诸山:“若南山,若柏山,业已游矣。惟龙山为绝胜,姑缺,兹以须诸文士同之。子幸来,殊可喜。”乃选日为具,拉诸宾友,骑自治城西南行十余里,抵山下。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铿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揖,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禾农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洑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阴木荫其颠,幽草缭其趾。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识。”因命余。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又行十许里,大抵一峰一盘,一溪一曲,山势益奇峭,树林益多,杉桧栝柏,而无他凡木也。溪花种种,金间玉错,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鬣,罥人衣袖。又萦纡行数里,得冈之高,遽陟而上,马力殆不能胜。行茂林下。又五里,两岭若歧,中得浮屠氏之居曰大云寺。有僧数辈来迎,延入,馆于寺之东轩。林峦树石,栉比楯立,皆在几席之下。

憩过午,谒主僧英公,相与步西岭,过文殊岩。岩前长杉数本挺立,有磴悬焉。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巑岏巧斗,试一临之,毛骨森竖。南望五台诸峰,若相联络无间断。西北而望,峰豁而川明,村墟井邑,隐若微茫,如弈局然。徜徉者久之。夤缘入西方丈,观故侯同知运使雷君诗石及京叔诸人留题。回,乃经北岭,登萱草坡,盖龙山绝顶也。岭势峻绝,无路可跻,步草而往,深弱且滑甚。攀条扪萝,疲极,乃得登。四望群木皆翠杉苍桧,凌云千尺,与山无穷,此龙山胜概之大全也。降,乃复坐文殊岩下,置酒小酌。

日既入,轻烟浮云,与暝色会。少焉,月出,寒阴微明,散布石上。松声翛然自万壑来。客皆悚视寂听,觉境愈清,思愈远。已而相与言曰:“世其有乐乎此者欤!”酒醺,谈辩蜂起,各主其家山为胜,如郭主太华,刘主兹,余主王官、五老,更嘲迭难不少屈。玉峰坐上坐,亦怡然一笑。《诗》所谓“善戏谑兮,不为虐兮”④者是也。至二鼓,乃归,卧东轩。

明旦复来,各有诗识于石。午,饭主僧丈室。已,乃循岭而东。径甚微,木甚茂密,仅可通马行。又五里,至玉泉寺。山势渐颇隘,树木渐稀阔,顾非龙山⑤比。寺西,峰曰望景台,险甚。主僧导客以登,历斁崟,坐盘石,其旁诸峰罗列,或偃或立,或将仆坠,或属而合,或离而分,贾奇献异,不一状。北望川口,最宽舒。金城原野,分画条列,历历可数。桑干一水,纡绕如玦,观览旷达,此玉泉胜处也。

从此归,路峻不可骑,皆步而下。重溪峻岭,愈出愈奇。抵暮,乃得平地,宿李氏山家。

卧念兹游之富,与夫昔所经见,而不能寐。若太华之雄尊,五老之巧秀,女儿之婉严,乌权、白马之端重,兹山固无之。至于奥密渊邃,树林荟蔚繁阜,不一览而得,则兹山亦其可少哉!人之情大抵得于此而遗于彼,用于所见而不用于所未见,此通患也。今中书令湛然公纪西域事,称金山之秀,李子微贻友书论和林之胜,有过于中州者。不知天壤之间,六合之内,复有几龙山也。因观山,于是乎有所得,徒以文思浅狭,且游之亟,无以尽发山水之秘。异时当同二三友,幅巾藜杖,于于而行,遇佳处辄留,更以笔札自随,随得随记,庶几兹山之仿佛云。

己亥岁七夕后三日,王官麻革记。

“注释”

①女儿:山名,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乌权:山名。白马:白马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②浑源:县名,即今山西省浑源县。

③浑水:源于浑源县东北,流入桑干河。

④“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语出《诗经·卫风(湛奥》,意思是很善于打趣,却又不过分。

⑤龙山:在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南,又名封龙山。

“赏析”

本文记述了作者龙山二日游,向读者展现了远离中原的塞外山水风光。文章按照游记写作的惯例,依出游者的游踪为线索来记叙描写,但在构思上独具特色。作者不是一般地把记游和写景结合在一起,而是以自己的情趣、游兴、感受以及情感的起伏变化,作为行文的内在线索,层层叙写,引导着读者步步进入胜境,饱览那里的景物风光。在开始记游之前,写了魏玉峰特意等待文士同游龙山之事。这些都不是虚置的笔墨,正是作者为写龙山之游所作的铺垫,也是为读者设下的层层悬念。写游山,起初是“未有奇”,不久就“始异之”,把读者渐渐带入奇境。再而,如见山木之状而神骇目眩,得清泉而饮酒题名,闻花香而觉幽远可爱,得高冈即快步而登,望深谷而毛骨悚然,览平川而徜徉良久,登绝顶而顿览龙山之大全,观月色、听松涛而觉境清思远,游玉泉寺而觉观览旷达等等,真是佳境迭现,情景相融,引人入胜。此次游山的情感高潮放在了对众游客饮酒谈辩场面的描写。文末的一段议论更是新颖别致,再次突显龙山之胜,层层抒写,照应开头,总括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