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14784000000140

第140章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莺镜朱颜惊暗换,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赏析]

仁宗二年(1033)三月,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崩,仁宗开始亲政,即着力在朝廷廓清刘氏党羽。与刘氏结为姻亲的钱惟演自然在劫难逃。同年九月,坐擅议宗庙罪罢平章事职务,贬祟信军节度使,谪居汉东。紧接着,其子钱暖也被罢官。不久,与钱氏有姻亲关系的郭皇后被废。这一切,都预示着他的政治生命行将结束。这首词正是作于此时,离他去世不到一年,因此写得“词极凄婉”,处处流露出一种垂暮之感。

词的上片前两句是写景,意思只是说,城头上莺语唧唧,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披浩淼,春水拍岸,是一派春景。看的是风光、烟波之类;显得抽象朦胧,听的是莺语、涛声,显得具体真切。这样的描写,正能体现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并非着意赏春,而是一片春声在侵拢着他,使他无计避春,从而更触发了满怀愁绪。

下面两句开始抒情,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我则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这两句是由上面两句对春色的描写直接引发的,由景入情,并且突作“变徵之声”,把词推向高潮,中间的过渡是很自然的。

下片的前两句仍是抒情,不过比上片更为细腻,“情怀渐觉成衰晚”,并不是虚写,而是有着充实的内容,钱惟演宦海沉浮几十年,靠的就是刘太后,因此,刘太后的死,对钱惟演确实是致命一击。一贬汉东,永无出头之日,当时的情怀可想而知。“鸾镜朱颜惊暗换”,承上句而来。人不能自见其面,说是镜里见面始惊,亦颇人情。这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来感叹老之已至,充满了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精粹,收得极有分量,使整首词境界全出。从全篇结构来看,这也是最精采的一笔,使得整首词由景入情,由粗及细,层层推进,最后“点睛”,形成所谓警策句,使整首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这首遣怀之作,在遣词用语上却未脱尽脂粉气,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等,颇有几分象“妇人之语”,实际上它只是抒写作者的政治失意的感伤而已,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一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