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14784000000155

第155章 点绛唇

韩琦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赏析]

韩琦从神宗熙宁元年(1068)六十一岁以后,长期任河北路安抚使,判大名府。熙宁五年判大名再任期满,以身体多病上表乞归老故乡。这首词当作于他六十一岁以后。首句是实写作者当时的情况。由于生病,心绪愁闷,故见画堂前正在凋谢的花枝,也好象更增添了几分憔悴画堂“句,不仅点出了暮春的节候特征,而且亦花亦人,花人兼写:憔悴”既是写凋谢的花,也是写老病的人;“乱红”两句,紧承“画堂”句,进一步描绘物象,泻染气氛。有“画堂花谢”即有“乱红飘砌砌”应“画堂知红”应“花谢”连环相扣,正是作者用笔缜密之处,“滴尽胭脂泪”则情浓意切,极尽渲染之能事。“胭脂泪”形象地描绘“乱红”的飘坠,赋予落花以伤感的人情,同时也包含了作者自己的伤感。词的上片,情景交融,辞意凄婉。下片转入怀人念远。“惆怅”两句,写前春人去,无人在花前共醉,只有“惆怅”而已。“惆怅”之至,转而为“愁”愁且“无际”足见其怀人之深。最后两句,更以特出之笔,抒发此情。“武陵回睇”即“回睇武陵”作者可能是由眼前的“乱红飘砌”而联想到“落英缤纷”的武陵溪,而那里正是驻春藏人的好地方。但这里并非是实指,而是借以代指所怀念的人留连之地。空字传神,极能表现作者那种怅惆、空虚的心情。

这首词很可能有其特定的寓意。当时,王安石正大刀阔斧推行新法。韩琦对新法是不满的,与王安石发生了尖锐矛盾,王安石曾为此称疾不朝,韩琦也因此解除了河北安抚使的职权。此后,他心情苦闷,憔悴而多病,只是他的这种思想感情,由于当时形势所迫,动辄得咎,不得不借助于伤春怀人的传统手法表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