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14784000000242

第242章 贺新郎

陈亮

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鞴?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赏析]

这是陈亮与辛弃疾唱和的《贺新郎》第二首,写作进间较前阕稍迟,大约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冬或十六年春之间,此阕仍继承前词“极论世事”的宗旨,针对朝廷以银帛贡献代替边备兵革、致使天下士气消铄的现实,尽情抒发自己的愤懑情绪,其明白又胜过前首。

上片是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词开头第一句“离乱从头说”似乎就蓄意提出人们早已忘却的往事,以引起回忆。“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是追述自宋初以来长期的耻辱外交。下一句“壮气尽消人脆好”进而再揭露统治者多年来在“爱吾民、金缯不爱”的幌子掩护下推行投降政策所造成的恶果。就全局来看,南宋形势是“壮气尽消人脆好”,以这样温顺脆弱销烁殆尽的民气、士气,去对付对方的进逼,其结果就只有“冠盖阴山观雪”——珠冠华盖的堂堂汉使到金廷求和。可是,他们的交涉不能取得任何胜利,惟有陪侍金主出猎阴山,观赏北国雪景而已。作者想到这里,不禁感叹道;“亏杀我、一星星发!”痛惜自己把头发都等白了,等到的竟是如此耻辱的现实。下面再借用历史故事来批判今日宋朝屈服于金,甘受凌辱而不加抵抗这一违反常理的怪事,后果如何,不问而知。写到此,话题和情绪同时一变,以重新振作之态,写出“丘也幸,由之瑟”六字。今日幸有如吾二人这样坚毅的志上,虽举国均以举兵北伐为过,但我们迄今持之不懈。以此结束了上片,并为下片定下基调。

下片是写设想中的救国行动。辛弃疾早年曾建立过有名的“飞虎军”,金人为之震慑。作者设想。若由弃疾带兵,定会出现“斩新换出旗麾别”的新局面。这种设想,也许早在上饶鹅湖之会时二人就商议过,因此,这里所谓“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可能就指的是这件事。“拆开收合”,即解剖分析。基于此,“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便是作者想象投奔这支抗金新军后大显身手的兴奋情景。继而,语势却忽然一落千丈,接一句“这话霸(即话柄)、只成痴绝”,明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这种语气的大起大落,恰恰说明作者情绪跌宕起伏。他虽然残酷地宣告自己幻想的破灭,却又极其冷静地指出了真实。“只成痴绝”四字虽然饱含作者的失望和痛苦,却又是他理智的反映。“天地洪炉谁扇鞴?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是发自幻灭之后的感叹。不过,作者的这种幻灭感,却又并非对理想产生了什么怀疑和失望,而是深憾于不能亲见理想的实现。关于这点,在结尾的“淝水破,关东裂”二句中可以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