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词坊
14784000000008

第8章 满庭芳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遭、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赏析]

清照的咏物词以咏梅的最多。这首《满庭芳》后人补词题为“残梅”,是她咏物词中的佳作,较能体现其基本的艺术特色。

词的起笔好似与咏梅主旨无关,但却描述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前人称这种写法为“先盘远势”。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的寂寞无聊。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词语之间流露出妇女被压抑的情绪。从描述的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来看,抒情的女主人公是生活在上层社会中的妇女,富贵安闲,但环境的异样冷静寂静也透露生活中不幸的消息。“手种江梅渐好”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的本题。但词人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倦,对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上阕的结尾,由赏梅联想到南朝诗人何逊迷恋梅花之事,使词意的发展开始向借物抒情方面过渡,渐渐接近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何逊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情辞宛转,诗意隽美,深为后来的诗人杜甫和黄庭坚等赏识。杜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奇》)。清照用何逊之事兼用杜诗句意,按她的理解,何逊在扬州是寂寥的。她在寂寥环境里面对梅花,遂有与何逊心情某种共鸣之感。

“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难堪雨藉,不耐风揉”,“藉”与“揉”互文见义,有践踏摧损之意。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因而也难以禁受风雨的践踏推损。由落梅的命运,产生各种联想,词人以此表现落海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团“浓愁”而难以排解。但作者又试图进行自我排解,于是词情又一转变。“香消雪减”意为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说明其飘谢凋零,丰韵不存。这本应使人产生春恨,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清留。”“扫迹”即踪迹扫尽,难以寻觅。虽然踪迹难寻而情意长留。结尾的“难言处,良宵淡月,流影尚风流”是补足“情留”之意。“难言处”是对下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概括,似乎还有与作者身世的双关的含意。

清照经历了靖康之难的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痛苦,承受了丈夫死后精神和生活的惨重打击。后期生活的不幸,使清照作品中具有特别凄凉悲咽的情调,因而在这篇咏残梅的词里,不难发现作者暗寓身世之感。其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厚,达到了意与境谐,情景交融。这首词和清照那些抒写离别相思和悲苦情绪的作品一样,语言轻巧尖新,词意深婉曲折,音调低沉谐美,富于女性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