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向卡耐基学习人际关系吸引力
14785900000014

第14章 魅力上司必修的吸引力法则

身为一个上司,作为一个管理者让让员工认同你的魅力,便是他们能够积极开展工作的起始。其实做一个魅力上司好像也没有想象中困难。决策力,执行力,指挥力,你都能好好的发挥出来吗?如何让员工和你在一起,会觉得如沐春风,让员工才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什么是最有效的使员工获得成就感的方法?怎样可以持续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双赢的战略目标?要做一个吸引力强的魅力上司,这些你都要开始学习。

1 要使人服气,应先服众

作为一个管理者,头脑中应该有我们所谓的蓝图(big picture),公司的发展方向,经验理念,这是公司前途的最有力保障。所以,让员工认同你的理念,便是他们能够积极开展工作的起始。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公司的大事小情,大到经营方针,小到员工聘用,都要经过你的认可。面对众多的员工,怎么能做到整齐划一,让他们信服呢?

作为领导者,首先要具备以下的能力:

决策力。作为一个管理者,头脑中应该有我们所谓的蓝图(big picture),公司的发展方向,经验理念,这是公司前途的最有力保障。所以,让员工认同你的理念,便是他们能够积极开展工作的起始。

执行力。不要以为管理者只是安排工作,而不参与到其中。如果员工看到上司也参与到同一个项目中,那么员工的士气将受到很大的鼓舞。所以,认真计划,参与执行是必要的。制定出计划,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划表,一一分配部属来承担,自己看头看尾即可。把眼光放在部门未来的发展上,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明年的计划上。在计划的实施及检讨时,要预先掌握关键性问题,不能因琐碎的工作,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要清楚做好20%的重要工作,等于创造80%的业绩。

指挥力。无论计划如何周到,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执行,仍然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为了使部属有共同的方向可以执行制定的计划,适当的指挥是有必要的。指挥部属,首先要考量工作分配,要检测部属与工作的对应关系,也要考虑指挥的方式,语气不好或是目标不明确,都是不好的指挥。而好的指挥可以激发部属的意愿,而且能够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清楚指挥的最高艺术,是部属能够自我指挥。

除此之外,细节决定成败,在于下属的相处过程中,不妨考虑下面的因素:

向下属请教,才意味着“人皆可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言非虚。向下属请教,帮助自己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之外,还会让下属感觉被重视,一箭双雕。

关键时候,要为下属挺身而出。作为上司,要知道,你负责的团队任何事情,都跟你脱不了干系,所以不要把责任往下属那里推,该你挺身而出就不要退缩,你这样会赢得下属的钦佩。

在下属面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作为上司尚且不能站在公司立场、站在团队立场考虑问题,反而计较个人得失,那你能指望你的下属不计较个人得失吗?

不要急于否定下属原来的想法。下属敢于说出他的想法,本来就是一件很有勇气、值得表扬的事情,如果他的想法欠妥,也不要急于否定,这相当于堵死了他以后直言的路,可以先表扬再提出改进建议。

体会下属处境,理解下属难处。往往管理者喜欢讲执行力,只认结果不管理由。诚然,很多时候需要这种态度,但是有些时候,的确还是需要体会下属的处境、理解下属的难处的,例如面临不可控因素、超出下属权限、能力范围的等等。

慎重对待下属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属犯错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上面提到的“私下批评”,还要做到就事论事,不要因为一个错误而全盘否定,否则下属的积极性会立即丧失。

多赞扬、欣赏下属。人都喜欢被人认可、被人赞美,作为下属,尤其希望得到上司的认可和赞美,这也许比金钱更有激励效果。作为上司,要善于利用这种免费的激励方式。

2 保持亲和力

成功的管理者大都具有非凡的亲和力,他们不仅非常容易取得客户对他们的信赖,也会让他们的下属喜欢他们,接受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会觉得如沐春风。许多的商业行为的达成都建立在友谊的基础上,我们喜欢向我们所喜欢、所接受、所信赖的人购买东西,我们喜欢向我们具有友谊基础的人购买东西,因为那会让我们觉得放心。而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也是如此,面对一个熟悉的,值得信任的,具有亲和力的老板,员工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成功的管理者大都具有非凡的亲和力,他们不仅非常容易取得客户对他们的信赖,也会让他们的下属喜欢他们,接受他们。和他们在一起,会觉得如沐春风。许多的商业行为的达成都建立在友谊的基础上,我们喜欢向我们所喜欢、所接受、所信赖的人购买东西,我们喜欢向我们具有友谊基础的人购买东西,因为那会让我们觉得放心。而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也是如此,面对一个熟悉的,值得信任的,具有亲和力的老板,员工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相反,如果你的职员每天都战战兢兢,害怕与你交流的话,我们就很容易怀疑这家公司的效率和未来了。一个老板是不是能够和他的员工建立起很好的友情基础,与他的公司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关系。

亲和力的建立同一个人自信心和自我形象有绝对的关系。什么样的人最具有亲和力呢?通常,这个人要热诚,乐于助人,关心别人,具有幽默感,诚恳,让人值得信赖,而这些人格特质跟自信心又有绝对的关系。

让我们来看一个不同亲和力下人们不同反应的例子。

王喆是一名普通的保险代理人,一天他去拜访了一位客户。

“您好!我是光明寿险的王喆。”

“喔——。”

对方端详他的名片有一阵子后,慢条斯理地抬头说:“两三天前曾来过一个某某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他话还没讲完,就被我赶走了。我是不会投保的,所以你多说无益,我看你还是快走吧,以免浪费你的时间。”

很显然,这位先生对保险推销表现出了相当的厌恶。

“真谢谢您的关心,您听完我的介绍之后,如果不满意的话,我当场切腹。无论如何,请您拨点时间给我吧!”小王一脸正经,甚至还装得有点生气地说。对方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哈哈,你真的要切腹吗?”

“不错,就像这样一刀切下去……”原一平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比划。

“你等着瞧吧!我非要你切腹不可。”

“来啊!既然怕切腹,我非要用心介绍不可啦!”

话说到此,客户和小王一起笑了。

微笑能够打破僵局,所以只要你能创造出与他人一起笑的场面,就突破了第一道难关,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接着上面的例子:

“您好!我是光明寿险的王喆。”

“喔——。”

对方端详他的名片有一阵子后,慢条斯理地抬头说:“两三天前曾来过一个某某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他话还没讲完,就被我赶走了。我是不会投保的,所以你多说无益,我看你还是快走吧,以免浪费你的时间。”

“是吗?不过,我总比昨天那位同事英俊潇洒吧!”

跟对方开了一个小玩笑,一脸正经地说。(开这种玩笑时,声调与态度要特别留意,一不小心会引起对方的误会,以为你瞧不起他。)

“什么?昨天那个仁兄啊!长得高高的,哈哈,比你好看多了。”

“矮个儿没坏人,再说辣椒是愈小愈辣哟!俗话不也说‘人愈嫒,俏姑娘愈爱’吗?这句话可不是我发明的啊?”

“哈哈!你这个人真有意思。”

两个人同时开怀大笑,这时陌生感消失了,彼此的心在某一点上沟通了。

总而言之,想与他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努力创造齐声欢笑的场面,是破除隔阂的绝招之一。

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越喜欢自己,你也就越喜欢别人,而越喜欢对方,对方也容易跟你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基础,自然而然地愿意和你接触,天长日久,愉悦舒适的人际关系就此建立了。

在与下属交流的时候引人情感,几乎可以在任何问题上帮助你获胜。通过这种方法,让你的员工信任你、喜欢你、接受你,当员工对你充满了信任和期望的时候,自然会有更高的执行力和创造力。如果我们成为被下属所接受、喜欢或依赖的人,那们我们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也将深深地打动他们。亲和力的建立是人与人之间影响及说服能力发挥的最根本条件,亲和力之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影响力的发挥,就如同盖大楼之前须先打好地基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所以,学习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和力,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所不可或缺的能力。

试想,如果员工把你当成自己的朋友,当你对你的员工下达新的任务的时候,恐怕没有人会懈怠,相反,他们会坦诚地告诉你他们的真实想法。

那么,怎么样才会容易地保持亲和力呢?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要把自己放在过高的位置,盛气凌人的态度是另所有人讨厌的。为什么不把自己看作是大家中的一员呢,所以,用平和的心态来待人接物,会让你的员工更敬佩你,相信你。沟通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你和下属的沟通更是不能或缺的。除了工作上的沟通以为,平日的接触也不能缺少沟通。良好的沟通从找到一个共同点开始。人们总是喜欢同自己具有相似之处的人,不论这种相似性指个人见解、性格特性、嗜好还是生活习惯、穿着谈吐等等。越和我们相似的人,彼此之间的亲和力就越强,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当人们之间相似之处愈多时,彼此就愈能接纳和欣赏对方,彼此之间的共同点愈多就愈容易沟通。

你是否有过这种体验,你曾经碰到过一个人,你和他接触交谈了没有多久,就有那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你莫名其妙地就对他有一种依赖感和好感。不论你是否有过这种体验,关键是,你是否希望自己是那种不论谁见了,只要和你相处十几分钟或半个小时,他们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好感,觉得和你一见如故,让你走到哪里都是一个受人喜爱和欢迎的人?

作为一个领导,友好和微笑往往比语言更具说服力,真诚的微笑往往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印象。多一分微笑,便会多一分美好的回报,假如你不喜欢笑的话,你可以从唱开心的歌、吹吹口哨、从心灵的快乐开始。任何时候出门,别忘先收紧下额、抬头、挺胸,享受一下门外阳光的洗礼。并对碰到的每一位朋友,报以真诚的微笑。握手的时候,都不忘用心去握,让对方明晰地感受到你的友善和亲和。能够做到这些,你的员工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朝你向往的目标迈进。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把你的亲和力带给他人,相信它带给你的快乐不只是一点点。

3 以沟通带领员工

沟通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意味着控制自身偏见和情绪,克服心理定势,做好准备积极适应对方的思路,去理解对方的话,并给予及时的回应。热诚地沟通与口头敷衍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传达给他人的是一种肯定、信任、关心乃至鼓励的信息。

沟通是我们自幼学会的与别人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我们能够与周围的人保持接触,失去沟通能力也就意味一着失去与他人共同工作、生活、休闲的可能。

在日常工作,管理者的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擅长沟通的管理者将及时从同事、下属、顾客那里及时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思考和评估,并以此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所以,管理者能否做到有效而准确地倾听信息,将直接影响到决策水平和管理成效,并由此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美国最成功的企业界人士之一的玛丽·凯·阿什是玛丽·凯化妆公司的创始人,现在她的公司已拥有20万职工,每个员工都可以直接向她陈述困难。她也专门抽出时间来聆听下属的讲述,并做仔细记录。对于下属的意见和建议,玛丽·凯也十分重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答复。在很多情况下,倾诉者的目的就是倾诉,或许他们并没有更多的要求。日本、英、美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常常在工作之余与下属职员一起喝几杯咖啡,就是让部下有一个沟通的机会。

1861年亚伯拉罕·林肯出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出生于肯塔基州的贫苦农民家庭,先后当过伐木工、船工、店员、邮递员。这些经历使林肯对普通人民群众寄予了深厚的感情,他喜欢经常走出办公室到民众中去。而他在白宫的办公室,门也总是开着的,任何人想进来谈谈都受欢迎,林肯不管多忙也要接见来访者。

林肯不愿意在他和民众之间拉开距离。这使保卫工作颇不好做。他也常报怨那些忠心地执行职责的保卫人员:“让民众知道我不怕到他们当中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他先这样说,接着就开始躲避他的卫兵或命令他们回到陆军部去。他不愿意成为白宫办公室的囚徒。

1861年,林肯在白宫外面渡过的时间要比在白宫多。他常常不顾总统礼节,在内阁部长正在主持会议时闯进去;他不愿坐在白宫办公室等待阁员来见他,而亲自去阁员办公室。与他们共商大计;他总是亲自视察他的部队,他总是站在威拉德旅馆的阳台上向士兵致意。在战争后期的一个雨天里,林肯还是站在那个阳台上,浑身被雨淋透了,士兵们向他欢呼。他说:“只要他们能坚持住,我想我也能。”哪里有士兵,哪里就有林肯。

当他无法从白宫脱身时,他打开白宫办公室的门,让政府官员、商人、普通市民们沿着行政官邸的围墙排着队去见他。林肯很少拒绝人,甚至对有的人还鼓励他们来访。1863年,林肯写信给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公民:“对来见我的人们我一般不拒绝见他们;如果你来的话,我也许会见你的。”他曾说:“告诉你,我把这种接见叫做我的‘民意浴’,——因为我很少有时间去读报纸,所以用这种方法搜集民意;虽然民众意见并不是时时处处令人愉快,但总的来说,其效果还是具有新意、令人鼓舞的。”

林肯洗耳倾听的“民意浴”,缩短了他与人民的距离,加深了彼此的感情,激发了人民参与国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沟通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意味着控制自身偏见和情绪,克服心理定势,做好准备积极适应对方的思路,去理解对方的话,并给予及时的回应。热诚地沟通与口头敷衍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传达给他人的是一种肯定、信任、关心乃至鼓励的信息。以下几点是和下属沟通心声的几个具体办法:

(1)耐心倾听对方要说的话,即使你可能认为它是错误的或与话题无关的。用点头、点烟斗或偶尔插进一声“嗯一哼”或“我懂了”以示简单的认可。

(2)设法摸清说话人所表露的情绪及理性内容,我们大多数人在牵涉到自身感受时就很难说得有条有理,因而就需要注意听。

(3)简要复述对方的谈话,但要确切。并鼓励对方继续往下谈。这样做时,需要注意语调要保持中立,以免对方看出倾向性。

(4)要有较充裕的谈话时间,并应设法使谈话有别于公司计划中的较正式的沟通交往,这就是说除了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具有的官方地位的影响外,不要使会谈再带有什么“官方性”。

(5)避免把自己的情绪卷入谈话之中,应该把了解放在第一位,把评价放到事后。

4 旁敲侧击巧批评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生活中有大量的话不用直接说出来,尤其是批评,不满的话。作为上司的你,要表达对下属的指责的话,一定要注意方法,也许你的批评会深深地伤害到下属的感情,所以,不妨考虑一下一语双关、旁敲侧击的办法。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生活中有大量的话不用直接说出来,尤其是批评,不满的话。作为上司的你,要表达对下属的指责的话,一定要注意方法,也许你的批评会深深地伤害到下属的感情,所以,不妨考虑一下一语双关、旁敲侧击的办法。

1952年,正在苏联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将去苏联其他城市访问。苏共总书记动列日涅夫到莫斯科机场送行。

正在这时,飞机出现故障,一个引擎怎么也发动不起来。机场地勤人员马上进行紧急检修。尼克松一行只得推迟登机。

勃列日涅夫远远看着,眉头越皱越紧。为了掩饰自己的窘境,他故作轻松地说:“总统先生,真对不起,耽误了你的时间!”一面说着,一面指着飞机场上忙碌的人群间:“你看,我应该怎样处分他们?”

“不,”尼克松说,“应该提升!要不是他们在起飞前发现故障,飞机一旦升空,那该多么可怕啊!”尼克松的话里有辛辣的讽刺、涩涩的挖苦、无声的指责,而这些却是以貌似夸奖的话传达了出来的。

尼克松没有大发雷霆,批评机场的工作人员,反而以一种更委婉的方式告诉了他们自己的不满,这不但让人觉得尼克松是个有修养的领导人,更让你惊叹于他说话的艺术,即使是批评,也要中听。

共和党一位重要党员,绞尽脑汁,撰写了一篇演讲稿,他觉得自己写得非常成功。他很高兴地在麦金利面前,先把这篇演讲稿朗诵了一遍——他认为这是他的不朽之作。这篇演讲稿虽然有可取之点,但并不尽善尽美,麦金利听后感到并不合适,如果发表出去,可能会引起一场批评的风波。麦金利不愿辜负他的一番热忱,可是,他又不能不说个“不”字。我们看他是如何解决的。

麦金利这样说:“我的朋友,这真是一篇少有见到,精彩绝伦的演讲稿,我相信再也不会有人比你写得更好了。就许多场合来讲,这确实是一篇非常适用的演讲稿,可是,如果在某种特殊的场合,是不是也很适用呢?

从你的立场来讲,那是非常合适、慎重的;可是我必需从党的立场,来考虑这份演讲稿发表所产生的影响。现在你回家去,按照我所特别提出的那几点,再撰写一篇,并送一份给我。”

他果然那样做了,麦金利用蓝笔把他的第二次草稿再加以修改,结果那位党员在那次竞选活动中,成为最有力的助选员。

这便是批评的艺术,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学上先入为主的印象。在先肯定了他人的成就后,再委婉地提出批评的意见,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另外,我们批评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人了解我们的愤怒,而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便改正。所以,即使你完全站在真理这一边,也不要咄咄逼人,出言不逊。莫不如以双关影射之言暗示他,迫使对方认错改正,从而体面地结束无益的争论。

有一位先生在一家餐馆就餐时,发现汤里有一只苍蝇,不由大动肝火。他先质问服务员,对方全然不理。后来他亲自找到餐馆老板,提出抗议:“这一碗汤究竟是给苍蝇的还是给我的,请解释。”

那老板只顾训斥服务员,却全然不理睬他的抗议。他只得暗示老板:“对不起,请您告诉我,我该怎样对这只苍蝇的侵权行为进行起诉呢?”

那老板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忙换来一碗汤,谦恭地说:“你是我们这里最珍贵的客人!”显然,这个顾客虽理占上风,却没有对老板纠缠不休,而是借用所谓苍蝇侵权的类比之言暗示对方:“只要有所道歉,我就饶恕你。”这样自然就十分幽默风趣又十分得体地化解了双方的窘迫。

不要以为旁敲侧击的批评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如果你懂得运用它,或许会干戈为玉帛。然而,对于态度恶劣的出言不逊者,旁敲侧击的办法可能会成为更有力的反击和说服。

古代齐国晏子出使楚国,因身材矮小,被楚王嘲讽:“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说:“齐国首都大街上的行人,一举袖子能把太阳遮住,流的汗像下雨一样,人们摩肩接踵,怎么会没有人呢?”

楚王继续责难道:“既然人这么多,怎么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王派最有本领的人到最贤明的国君那里,最没出息的人到最差的国君那里。我是齐国最没出息的人,因此被派到楚国来了。”

几句话说得楚王面红耳赤,自觉没趣。

这个故事中晏子的答话就是采用以退为进之法,貌似贬自己最没出息,所以才被派出使楚国,这是一“退”,实则是讥讽楚王的无能,这是“进”,以退为进,绵里藏针,使楚王侮辱晏子不成,反受奚落。

在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中,处理不好批评和指责,便容易与员工结怨。所以作为领导的艺术,就是要巧妙地原谅他人的过错,同时又让犯错者心服口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旁敲侧击地暗示他人,是其中的奥秘所在,下次遇到不满的事情时,停下来想想怎样说出来更艺术吧。

5 多多鼓励与激赏

注意观察、发现员工们的兴趣和特长并安排与之相应的工作,同时赋予相应的职权和工资福利及其它待遇,这其实是最有效的使员工获得成就感的方法。这样不但最大限度地、持续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双赢的战略目标。

没有员工不希望得到老板肯定的评价,这正是一个管理学中的满意层次的一种,即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说,员工的工作动机和需要千差万别,可是在工作方面,其主要需要则是取得成就感,也就是深深地感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员工获得成就感的程度取决于他在其他需要上的满足和实现的程度,比如:权力、独立、结构、成就和交往等。

卡耐基认识到,只有一个人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所以在他的课堂上,他努力使每一个学员在发表谈话之后,觉得有成就感。他的讲评集中肯定学员好的表现,而不注意他的手势、呼吸、姿态、大纲、笔记或讲话的风格上,所有的讲评都强调整个讲演的优点。以这种态度来鼓励学员,学员就容易建立起自己的感觉。学员都等待着上每一堂课,他们带着新建立起来的自信,从一堂课到另一堂课。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这种自信已经成为他们整个生活形式的一部分。

卡耐基使用这种建立自信的方法——好的表现立刻给予嘉勉,并不断强化,缺点则不予注意,到时候学员自然会把好的表现养成为习惯。每班最有进步的学员都受到奖励。此外,在改进人际关系和控制忧虑方面有成就的,也给予特别的奖励。得奖的人都特别重视这些奖励,并把奖励作为自信的见证。此外,称赞和嘉许的气氛也培养了学员积极肯定的态度。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也是如此,如果你懂得激励,懂得激发员工的成就感,那么员工的良好表现也会变成一种习惯。激励是管理者对人心的一次最微妙的解读,不同方式的激励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让我们先看一下历史上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宋朝名将狄青从士兵行伍中被提拔十几年了,已经是很显贵的名臣,他脸上的刺字还没有去掉。他说:“我要留下它,用来鼓励士兵争立战功,博取荣耀。”要知道,在古代,在脸上刺字是出身低微的标志,或者是犯罪人的特记。狄青是宋代名将,曾官至延州指挥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地位显赫,却始终不去掉脸上刺的宇,偏要留丑。其目的何在?就在于激励士兵,让士兵拼尽全力,为荣誉而战。

狄青留丑以激励他人的做法,体现出他独到的治军特色。管理公司也是如此。有些管理者善于以法制人,动辄就一棒子将不中用的员工“打死”;有些管理者善于情理服人,但是他们的说教对于这些员工往往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其实,聪明的管理者最善于利用员工的劣根,对于这种类型的员工,他会不失时机地用特殊的手段鞭策他们,从而不仅让他们变得循规蹈矩,更极大催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成就感的实现,与其工作的职责和具体的任务是否与公司相适应密切相关。而且即使成就感实现了,仍然能够起到进一步的激励作用,即可以激励员工树立更高的目标。不仅不同员工有不同的需要,甚至同一个员工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时间和地点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除了称赞以外,经济上的激赏和权力上的增加恐怕对员工更有吸引力。但是如何奖励,则要有一定的原则。这种方法对于两种人不合适。一是老子所说的无欲则刚的人,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二是贪得无厌的人。你永远无法满足他,最终都会把他赶走。

从另一角度讲,激励员工最好的办法就是满足他们最真切的需要,除了金钱和地位,可能对于有些人而言,自由的发展空间正是他们想要的。用人从其所长,不如从其所好,投其所好。

所以注意观察、发现员工们的兴趣和特长并安排与之相应的工作,同时赋予相应的职权和工资福利及其它待遇,这其实是最有效的使员工获得成就感的方法。这样不但最大限度地、持续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双赢的战略目标。

6“苛刻”最能产效益

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往往不懂得,为什么读书的时候一低下头去就会挨骂,写字的时候错了一个笔顺也要被罚,家长的严格要求在孩子的眼里是没有必要的苛刻。可正是由于家长的‘苛刻’,才让孩子从小养成了影响一生的好习惯。公司的成长就像孩子的一生,如果对它也有一点不偏激的“苛刻”,那它就会送上一份很好的效益的答卷。

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往往不懂得,为什么读书的时候一低下头去就会挨骂,写字的时候错了一个笔顺也要被罚,家长的严格要求在孩子的眼里是没有必要的苛刻。可正是由于家长的“苛刻”,才让孩子从小养成了影响一生的好习惯。公司的成长就像孩子的一生,如果对它也有一点不偏激的“苛刻”,那它就会送上一份很好的效益的答卷。

在美国,“钻石大王”彼得森和他的“特色戒指公司”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彼得森从16岁给珠宝商当学徒开始,白手起家,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后一跃而成为享誉世界的“钻石大王”。其中,不能不说他的“苛刻”的师傅卡辛,是他成功的第一保证。

1908年,亨利·彼得森生于伦敦一个犹太人家庭。幼年时父亲便撒手人世,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母亲柔弱的肩上。迫于生计的压力,母亲携彼得森移居纽约谋生。在他14岁时,作为他生活支撑的母亲也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亨利不得不结束半工半读的学习生涯,到社会上做工赚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沉重负担。

当亨利·彼得森16岁的时候,他来到纽约一家小有名气的珠宝店当学徒。这家珠宝店的老板犹太人卡辛,是纽约最好的珠宝工匠之一。作为一个珠宝商,他在纽约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和公子小姐中颇有声誉,他们对卡辛的名字就像对好莱坞电影明星一样熟悉。卡辛手艺超群,凡经过他亲手镶嵌的首饰都能赢得人们的赞誉并卖到很高的价钱。

但是卡辛作为珠宝店的老板,在众人的眼中却是一个目中无人、言语刻薄的人,他对学徒的严厉简直到了暴虐的程度,珠宝店的学徒在他面前无不蹑手蹑脚、谨慎从事,唯恐自己的疏忽和过错惹怒了这个六亲不认的老板。

对于珠宝尤其是钻石的生产而言,最艰苦、最难以掌握的基本功莫过于凿石头。亨利上班第一天,卡辛给他安排的任务就是练习凿石头,开始了他炼狱般的学徒生涯。根据卡辛的“教诲”,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要求用手锤和斧子打成10块尺寸相同的小石块,并规定不干完不许吃饭。亨利从没有干过这种活,看着这一块石头发呆良久,不知如何下手,唯恐一不小心招来老板的训斥和挖苦。但是他别无选择,只得硬着头皮干。他先把大石头劈成10小块,然后以10块中最小的那块为标准,慢慢雕凿其他9块。虽说石头质地不是特别坚硬,但是层次非常分明,稍不小心就会把石头凿下一大块而前功尽弃,并招来老板的呵斥。

老板之所以这样苛刻,是为了让他们早日掌握打造石头的要领。因为对于钻石生产而言,打造石头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基本功。老板也是借此来考验学徒们的意志,因为如果过不了这一关,是永远也不能成为成功的钻石商人的。学徒第一天下来,亨利腰酸背痛,四肢发软,眼睛发胀,但依然没能完成老板的任务。母亲看着孩子日渐消瘦的面容和血迹斑斑的双手,实在不忍心让孩子受这种委屈与折磨。但她知道对于穷人家的孩子,除了靠吃苦而谋生外别无选择。在母亲的感召下,亨利也别无选择,并且在心里燃烧起强烈的成功欲望。他相信自己受一些苦难与委屈,并最终能够学到这门手艺。以后的数天里,他简直变成了一台麻木的机器在那里机械地运转,整日挥汗如雨地在那里劈凿。

彼得森不断地努力,在朋友的帮助下有了一个12平米的小店,在第23天的时候他终于揽到了一笔生意,一个贵妇人有一只2克拉的钻石戒指松动了,需要坚固一下,她在拿出戒指前郑重地问彼得森跟谁学的手艺,当得知面前这个首饰匠是卡辛的徒弟时,她就放心地把戒指交给了他。彼得森就这样开始了首饰加工之路。后来,西州的一家戒指厂的生产线出了问题,急需一个有经验的工匠做装配。在听说彼得森的名气后,这家戒指厂商慕名请他去负责,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工作。有很多人慕名来找他加工首饰,他都一一热情接待,把业余时间都用在加工首饰上。当然,他每星期的收入也开始明显增多,有时可赚到170多美元。这样,他一边在工厂工作,一边加工首饰,终于在经济大萧条的年代里渡过了失业难关,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成就了事业的亨利·彼得森对于卡辛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如果没有卡辛的严厉要求,他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钻石大王”。

打造一个企业就像塑造一块宝石,磨砺的次数越多,磨砺得越精美,其价值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