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绩效管理
14786400000072

第72章 补充阅读材料

360 度考核:美丽的陷阱360度考核可能又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一个真实的谎言。许多企业声称“该方法是从国外成功企业或世界500强那里引进的,是一种先进的和普遍使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在中国企业使用后,效果明显”等。有的学者居然将360度考核与目标管理法(MBO)、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记分卡(BSC)并列为四大考核方法,在其著作中大加推介。

企业与学者的宣传,使360度考核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似乎360度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的不二选择。其实,所谓的360度考核,在国外企业中并不多见,国内企业成功的案例更是凤毛麟角。我们又一次上当了!上了所谓成功经验的当。可以说,在绩效管理领域里,360度考核只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对国外考核实践的误读

在国外成功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中,根本就没有360度考核的实践,更谈不上成功的经验。推介360度考核的文章,更多的是人云亦云的想象。如经常有人介绍微软的360度考核,实际上在微软并不存在360度考核,它的考核同样是自上而下,逐级进行的。有人讲,360度考核是绩效考核的一个未来趋势,但那么多管理领先的世界级企业还没有搞360度考核,又何谈趋势。

与国内的“360度考核”类似,国外企业采用“360度考核反馈”,虽然两者名称相近,但差异很大。360度考核被企业定义为是一种考核体制或考核方法,360度考核反馈则是考核反馈环节中的方法。这种考核反馈方法在国外企业是被广泛使用的,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共同构成了绩效管理的循环。可以说,国外的考核模式不是360度,而是361度,即自上而下主管负责制的1度考核加上360度的考核反馈,而国内企业实行的360度考核,显然是一种对“360度考核反馈”的误读。

360 度考核真的公正吗

360 度考核能否比直线考核更客观公正?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更多的考核事实,进而有助于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出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考虑,而利用考核泄私愤、图报复。在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牵引的状况下,这种情况是很难避免的。当企业实行末位淘汰或强制考核比例分布时,360度考核更会强化这一负面影响。因为利用考核打击对手,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现实中,在许多企业,360度也确实已成为制造矛盾的有效工具。其实,为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360度考核不一定是唯一的选择。通过绩效目标沟通、员工绩效投诉、上级绩效考核监督、绩效指标的量化与细化、绩效考核结果的内部公开等措施,同样可以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客观与公正。

考核是工具而非目的

任何绩效考核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而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实现绩效持续不断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才是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所在。管理工具都是有代价的,当企业将大量的时间用于360度考核时,却忘记了:再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与工具也都是不会创造价值的,它们只会降低效率。试想如果拥有近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要对每位员工由其上级、同级、下级、业务部门同事等同时对其进行360度综合评估,这样巨大的工作量是难以想象的,必然会占用过多的管理精力,降低工作效率。笔者曾直接询问过一个咨询公司,他们对员工实行过360度绩效考核,近百人的公司考核耗时一个月。问其“为什么要进行360度考核”,答曰“SARS期间无事可做,不能白发工资”。绩效是努力工作产生的,而不是从考核中得来的。正如著名管理大师W。戴明所言:“检查不能提高质量,质量在你检查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考核绩效还是能力

从领先企业的考核实践来看,真正意义上的360度考核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但并不用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大多限制在对部门绩效的考核或员工任职资格考评,考核周期一般限定为一年,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普遍采用的是自上而下、主管负责制的考核体制。从国内那些实施360度考核的企业来看,他们也不得不无奈地承认360度考核是“针对公司的储备干部或是准备提拔的员工,评估结果主要对员工的晋升产生影响”。

谁为考核负责

正确地考核评价下属是各级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360度考核容易使各级管理者逃避管理责任。下属干得如何,直接主管最清楚,如果主管不能对下属的绩效做出准确的评价,那就是主管的失职。把对自己下属的评价交给他人来做,是一种偷懒行为!

员工的绩效目标来自于上级,员工的绩效过程和绩效行为是在上级的直接指导和监控下进行的,因而员工的绩效结果也应该由上级进行考核与评价。这无论从管理学原理上讲,还是从内在逻辑上讲,都是天经地义的。

在360度考核中,上下左右的相关人员都有评价考核他人的权力,而不承担对考核结果的责任,考核首先是一种管理者的责任,而权力是基于责任的。当这种责任失落以后,只剩下共同拥有而不承担责任的权力时,是非常可怕的。360度考核的结果,使得没有人对考核结果承担最终责任,必然滋生不负责任的考核评价,进而会演变成以攻击他人来保护自己的局面,这是其致命的问题所在。

谁考核谁,是一个绩效考核体制问题。无论从绩效管理的理论来看,还是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绩效考核实践来看,正确的绩效考核体制应该(也必须)是:自上而下,主管负责制。绩效考核主体保持唯一,绩效考核信息保持多元。

流行的就是时髦的,但时髦的并不一定就是好的。管理有其内在规律,真理往往都是朴素的。因此,企业千万不要跟风,不要追求时髦和流行。理智的选择应该是:先把自上而下的直线考核做好、做踏实,再引入多角度考核以收集更为准确的绩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