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唤醒大我:挖掘你最深的潜能
14791000000022

第22章 “平常心”与“活在当下”——采访净慧老和尚

2003年年底,我有幸在北京见到了台湾的圣严法师。从他身上,我第一次领略了佛教高僧的风采和气象。2004年5月,我又认识了净慧老和尚。他使我对佛教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是虚云大师的弟子,当前佛教禅宗的领军人物,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四祖寺、玉泉寺方丈。下面是采访的片段。(未经净慧老和尚审阅。)

时间:2004年5月21日星期五

地点:中国佛教协会

许金声:“平常心”与“活在当下”有什么同与不同?

净慧:平常心不容易,活在当下更不容易。如果能够做到平常心,也能够活在当下。另一个方面,你如果可以活在当下,你也就可以做到平常心。这两者都是要做很深的功夫,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但这两者如果说同时能够达到,是有很大的距离的。我想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的,可以这样去探讨,但引导人们去实践,去落实的时候,还是只讲一条比较好。讲“活在当下”比较好,因为只有念念活在当下,把握了当下,你才可能达到平常心这样一种思想境界,不要同时去记两个东西,而且也不要把两个东西等同。因为要活在当下,一定要专一,在开始的时候,他不专一啊,来不了当下,他的念头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老不在当下。我们可以来观察自己的心念,因为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你在观察自己的心念的时候,你总是把握不住,它总在走,而且往往是离开当下很远,或者回到昨天,或者走到明天去了,这个就是人思想的一个……所以叫做“妄念”。

许金声:“妄念”?

净慧:对。这个妄念它有一个惯性,深层次说就不是自我,不是自我就是不是在当下,这跟人的习惯也是分不开的。因为人他总是不安本分,你叫他活在当下,总觉得活在当下太简单,太简单,觉得当下太寂寞,但不知道当下就是功夫,如果真正做到家了,一切的东西就在这个地方开始。

还有一点就是说我们在谈心理学的时候,我注意到你要人们活在当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怎么关键呢?还是要从我们心念的展开的源头来说这个问题,一切的善念、恶念、是和非,都是从当下一念展开的,那么人们注意观察当下一念,活在当下一念,把握当下一念,就很重要了。

所谓把握当下一念,就是说,有心去让当下一念,沿着一个正确的理念来安顿你生命的当下。有时候活在当下的一念搞得不好,它不是一个正确的理念,沿着当下一念开展的可能就是另外一件事情,和善相反的事。啊,所以一定要有一个价值判断。

那么,这个是不是说平常心和这个当下一念有矛盾呢?一牵涉到价值判断就是妄想,知道吧?牵涉到价值判断就是妄想,那么就是如何把握这个问题,这个是很关键的,那么我平常所说的先有“心用”,然后进入到“无心用”的境界,有心用就是有心用价值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引导自己的思想。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当下一念往往很容易走到误区去,因为人还是有一种价值判断在里面的。人也有不同的利益,把人区分成各种各样的阶层也好,集团也好,人类都有一个功利所在。我们可以抛开一切利益的区分,小的这些什么团体也好,阶级也好,但是人类总还有一个功利,使得人类有共同的善法、善念,我想讲的就是这个,这个是最重要的东西。功利,所以要引导。那么宗教做的功夫,就是引导人们怎样沿着这个正确的价值判断,来安顿这个当下一念,所以我们教什么呢?

安身立命,也是安下当身的这个念,安身的命,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那么这个正确的价值判断来源什么地方呢?从佛教上讲,是来源信仰。为什么讲将信仰落实生活,就是把你的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里体会出来。这个信仰的引导就是培养人的善心、善意、善念的先决条件。

你是研究心理学的,我这样讲不知道是不是符合心理学?

许金声:(笑)应该是心理学是否符合佛法的问题,佛法是更根本的……(大家笑。)

净慧:……心理治疗和禅定的修行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完全一样。心理治疗是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只要他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就可以了。而禅定的修行是要一个正常的人变为一个超常的人,把你所有局限的东西都突破,有局限性的东西突破了,那么就成了一个超常的人了,所谓超常的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许金声:不过你说的心理学……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了,20世纪60年代之前,心理学的目标是把人治疗成正常的人就行了。

净慧:正常的人就行了。

许金声:但是从人本心理学发展到后人本心理学之后,心理治疗的目标就更高了,就是跟你所说的一样,就是使人开发出超常的能力。

净慧:哎,就是把你本有的智慧,本来就有的能量,通过心理的方法全部发挥出来。

许金声: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净慧:这个是一个高层次的心理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