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中的挺学:人生乘势挺起的24个突破点
14791400000027

第27章 技艺就是实力

技艺就是实力,磨练过硬的技艺使你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你在残酷的商战中永远是赢家。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的激烈,没有一定的本领是不能在市场的大潮中顺利启航的。若想要自己的小船能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就要依赖一门纯熟的技艺。每个人都会遇到一展才华的机会,要善加利用。才华横溢的人会把微小的才干显露出来,使它成为自己身上的发光点,而他们的卓著才能显示出来时足以令人震惊。当你既有才华又知展示之道时,结果一定惊人。展示才能令人满足,弥补缺憾,给人以出头露面的机会。当所展示的才干是立足于现实时,收效就更大了。

童志成16岁时由做乐器出身的父亲介绍进入珠江钢琴厂,至今已在珠江钢厂琴奉献了40多个春秋。以前,外国人对我们的钢琴根本看不上眼。全世界没有人相信中国会成为世界钢琴生产第一大国,中国会出现珠江钢琴集团这个世界最具规模的钢琴企业。虽然入世使中国企业遭遇残酷的国际竞争,但中国企业也希望根植这块竞争沃土的企业不断成熟。在童志成的心里,也想以珠江钢琴的质量打入国际市场,从而取得与对手一决高低的竞争优势。他认为,在国内外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守住国内市场,还需要以更大的优势占领国际市场。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有过硬的本领。

珠江钢琴厂起步的头十年中,每月只能生产4台钢琴,质量还相当差。那时,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更无市场效益可言。不过,由于童志成一家人以前曾是直接面对市场做过乐器的个体户,童志成也从中受到熏陶,市场意识较浓。调查发现,那时珠江钢琴在市场上知名度很低,很少人知道珠江钢琴的存在。

1983年,在维修部工作的童志成向厂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珠江钢琴要生存发展必须跻身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这一年,虽然厂领导接纳了童志成一手策划的“全国珠江钢琴大赛”活动方案,但将他原来提出的预算费用3万元减少至2万元。然而,举办“全国珠钢琴大赛”活动的消息传出去后,反响热烈,欲罢不能,最后大赛费用结账竟然达到37万元。厂领导认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钢琴比赛,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于是,厂领导咬咬牙将这笔开支挺了过去。而“全国珠江钢琴大赛”也真的改变了珠江钢琴的命运:从此珠江钢琴在全国一鸣惊人。

在国内的知名度打响后,珠江钢琴开始跻身国际市场的竞争。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的自营出口权使企业得到解放。但当时还是销售负责人的童志成在1985年第一次到美国参加一个展销会,却坐了四天的冷板凳,外国人对他们的钢琴根本看不上眼。童志成根本没想到,第一次出国参展的情景就令他深刻难忘:“我们当时确实技不如人。”他坦言,西洋乐器本身就不是中国人的特产。对于中国人来说,它完全是舶来品(外来物),而欧洲从1700年就开始制造钢琴。珠江钢琴这遭遇冷落的批评使童志成铭记在心,他决心制造能与世界一流钢琴相媲美的珠江钢琴。

回国后,为了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他开始引进德国技术。童志成诚恳地邀请一位德国著名钢琴制造大师来中国,希望他帮助中国制造钢琴。但这位大师当时耸耸肩,连说:“NO,NO。”无奈之下,童志成改变策略,转而提出邀请德国大师在方便时全家一起到中国旅游,路过广州时去看看珠江钢琴厂,所有费用由珠江钢琴厂承担,此邀请永远有效。终于,这位德国大师被童志成的真诚打动,后来到了珠江钢琴参观,但他提出一天1200美元的薪酬条件,童志成听后二话没说,与他握手成交,把德国人做琴的关键、先进技术引进到珠江钢琴。从此,珠江钢琴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1992年年底,童志成接任成为珠江钢琴的掌舵者。上任伊始的3年间使珠江钢琴每年的产量递增一万台。1995年至今,珠江钢琴持续占有国内五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并由一间被西方人断言永不成器的小厂蜕变成产销规模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商。可以讲,珠江钢琴成功走向世界,是有史以来中国钢琴第一次打出自己的品牌,到西方“班门弄斧”。尤其是在2001年,当美国钢琴销量下跌12%即只有88000台的时候,珠江钢琴销往美国的钢琴数量却上升了44%,达4200台,占美国市场份额近5%,次年上升到10%。但是,童志成并不满足,他树立品牌战略,不断寻求新产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995年“珠江”投资400万美元与日本的“雅马哈”在广州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同年,还在原有珠江牌的基础上收购了德国的里特米勒商标。2003年4月,童志成这位钢琴先生,被世界权威杂志评为2002年度风云人物。

能力在人,尽善在天。要想声名显赫,磨练高人一等的本领,还必须有力与实干精神。有了这两者,显赫的声名就会如虎添翼。有实干精神的平庸之辈比无实干精神的高明之辈更有成就。实干创实绩。如果所干的是小差事,平庸一点倒也无妨,因为你可以为自己辩解,说自己是大才小用了。但若安于在最卑下的工作岗位上平平庸庸,而不思在最高尚的工作上一展雄才,这却是毫无道理的。造诣与天资都是需要的,但得有实干精神相助,二者才能尽善尽美。想成为未来十年里的成功者,就要有实力与实干的精神,练就过硬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