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健康枕边书Ⅱ
14792500000045

第45章 洁癖

爱清洁,本是一种良好的品格,因此名人们有“清洁仅次于圣洁”之说。但是,爱清洁爱得太过分,就是一种心理疾患了。心理医生们将爱清洁爱得太过分称之为“洁癖”。

测试:你有洁癖吗

对下列问题根据你的情况选择“是”或“否”。

1.你每天从外面回来都要洗手几十遍,甚至每洗一遍都要打上三次肥皂。

2.你每接触一样东西,就要洗一次手,不然就会痛苦万分。

3.你一回到家就开始打扫卫生,不让家人随便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

4.别人用过的东西自己不敢碰,甚者别人做过的椅子也不敢坐,生怕传染上病菌。

5.迫不得已到外面吃饭,却要带上自己的饭具。

6.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随身携带消毒液。

7.你一天洗澡超过三次。

8.每天要把自己家里的地拖上三遍以上。

如果你满足上述至少三种以上的情况,那么你就可能患上了洁癖。

典型病例

阿果衣着整洁,是个帅气的小伙,但他的神情中略带忧郁。阿果告诉我,他老是觉得自己会染上病菌,可能会得癌症。他不能容忍自己有不洁之处,每天都会多次长时间洗手。在外面吃饭,阿果对共用的碗筷很反感,必须亲自洗三遍以上才能放心使用。最烦的是,晚上睡觉前,阿果的双脚洗完之后是绝对不可以再落地。怎么办呢?他一般是坐在床上洗完脚之后再拭干,然后赶紧钻进被窝睡觉。如果半夜三更要上厕所,那就麻烦了,他非得反复再洗几次脚不可。

渐渐的,阿果不敢出门。别人都不理解他,都说他有心理问题,他也觉得自己有点不正常,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每次洗完手之后,他会感到很焦虑,不洗更焦虑。

接着,阿果还讲到这样一件事:三年前,一位要好的同事死于癌症,当时他很悲痛,这位同事在病死之前,曾在他家床上睡过一次午觉,于是担心也会染上癌症,当即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洗了一遍,但他还是不放心,总觉得自己会染上致癌的东西,每天要多次洗手。很显然,阿果所患的是洁癖。

洁癖的心理动因

首先,洁癖可能是由生活经历,即出身和家庭环境而产生的癖,有些洁癖者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就是一个洁癖者,他们对子女的洁净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要求。小苏小时候母亲对她十分严厉,一切与小苏相关的东西,不论是她的身体和衣服,还是她的床与桌子,只要有一点脏和乱,马上就会遭到爱净如命的母亲的一番没完没了的训斥,并非要勒令小苏马上收拾干净。天长日久,小苏对脏与乱产生了一种病态的恐怖。一旦看到哪个地方有点凌乱,她马上会联想到母亲那严厉的面孔和刻薄的语言,进而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感。于是渐渐地,她同母亲一样,不能容忍自己及其周围有那么一点点不干净的地方,哪怕那些不干净在别人眼里并算不了什么。

其次,洁癖可能反映了一种自卑心理。有些洁癖者由于某种原因感到很自卑,因而他们很担心自己因不整洁而被人看不起。小芬从农村考上了大学,她常常因物质生活水平没有城市同学高,见识没有城市同学那么广,以及说话没有城市同学那么纯正而感到低人一头。有一次同屋的一个城市的女同学讽刺乡下人身上有一种难闻的味,她听后就老担心自己身上会产生别人难以接受的味,所以从此以后,她老是反复地洗澡洗衣服,最后竟成了洁癖。

最后,洁癖可能是一种代偿行为。所谓代偿行为,就是人在某种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时,通过它来获得替代满足的一种方式。文芳找了个大老板结了婚,但婚后两人感情并不融洽。丈夫由于业务繁忙经常长期在外,常常让她一个人空守闺房。后来她又发现丈夫与别的女性还有不正当的关系,更让渴望真情挚爱的她心灰意冷。于是她整日地把时间花在反复地梳洗打扮上,一会儿照照镜子,一会儿又闻闻手,总觉得还不够洁净,于是又擦又洗。显然,文芳的洁癖背后隐藏着一种不能得到满足的心理欲求,她企图借外在洁净来增强自己的魅力,满足自己被爱的强烈心理需求。

由此可见,洁癖是当事者在其生活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所以洁癖者要从上述分析中找出与自己有关的心理动因,对症下药而加以克服。此外,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洁癖,当事人都应让自己明白,整洁干净自然是好,但凡事不能绝对。人的天性中应有一点对乱的宽容,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心态与生活的稳定与正常。

正确认识洁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洁癖之士要首推明初大画家倪云林。他爱洁成癖,连自己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有两个佣人专门负责经营,随时擦洗。院里的梧桐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一日,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干净,一夜之间,竟亲起视察三四次。忽听朋友咳嗽一声,于是担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佣人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佣人找遍每个角落也没见痰的痕迹,又怕挨骂,只好找了一片树叶,稍微有点脏的痕迹,送到他面前,说就在这里。他斜睨了一眼,便厌恶地闭上眼睛,捂住鼻子,叫佣人送到三里外丢掉。

因他太爱干净,所以少近女色。但有一次,他忽然看中了一姓赵的歌姬,于是带回别墅留宿。但又怕她不清洁,先叫她好好洗个澡,洗毕上床,用手从头摸到脚,边摸边闻,始终觉得哪里不干净,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闻,还不放心,又洗。洗来洗去,天已亮了,只好做罢。

此君堪称洁癖之登峰造极者。洁癖的做法好像是很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其实过分的洁癖会导致人的免疫功能的减退,影响健康。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假如,有两个人去一个有病菌的场所,一个是洁癖,特别爱干净,一个不是洁癖,谁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洁癖”。因为后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体内产生抗体,会和外来病菌进行战斗,而“洁癖”没有任何防备,病菌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成年以后,接触的社会面很广,如果还把自己搞的过分干净,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为太爱干净的缘故。

洁癖导致的还不只是健康方面的问题。有一对夫妇结婚三年不孕,去医院检查,一切正常。不孕的原因竟是因为妻子一直固执地认为性是污秽的,把洁癖带到了性生活中了。

以上还只是一些显性的洁癖,还有更多隐性的洁癖,即心理性洁癖。如中国男人根深蒂固的“处女情结”,就是一种自私而霸道的贞操洁癖。唯美主义的爱情也是一种洁癖。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杂质。殊不知,纯而又纯的爱情恰是最没有免疫力、短命的爱情。

社会关系中也存在洁癖。如某些所谓出身名门的贵族瞧不起普通平民;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某些大城市的人看不起外地人;白人看不起黑人;基督徒看不起异教徒……以为自己很高贵,其实是非常浅薄而可笑的。

那些从小到大在父母过分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以及那些在人际交往中自鸣清高的人,对社会的免疫能力是最差的。

洁癖的治疗

1.系统脱敏法。请患者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重度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如逐渐地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时间。

2.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的主要说法:

(1)事实根据:①乡下那些卫生条件不如城里的孩子身体更健康;②适当地“脏”一下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不经历风雨,哪里见彩虹,温室的花朵更经不起考验;③人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与外界环境隔绝,致病的病原体是始终存在的,人的免疫机能阻止着疾病发作;频繁洗手/衣对预防疾病没有太大的用处,大多数病原体用肥皂是杀不死的;④过于紧张和焦虑反而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惹病;⑤其他病没得,但强迫正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

(2)洁癖所带来的危害超过益处。细菌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日常接触到的众多细菌对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灭菌,就可能给那些抵抗力、适应性、侵袭力强的有害病菌开绿灯,破坏人体内及自然环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超级细菌大量生存和繁殖。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

3.满灌疗法。

让患者坐于房间内,请其好友或亲属当助手。患者全身放松,轻闭双眼,然后让助手在患者手上涂各种液体,如清水、墨水、米汤、油、染料等。在涂时,患者应尽量放松,而助手则尽力用言语形容手已很脏了。患者要尽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时睁开眼睛看到底有多脏为止。助手在涂液体时应随机使用透明液体和不透明液体,随机使用清水和其他液体。这样,当患者一睁开眼时,会出现手并不脏,起码没有想象的那么脏,这对患者的思想是一个冲击,说明“脏”往往更多来自于自己的意念,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当患者发现手确实很脏时,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候,治疗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这是治疗的关键。患者会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助手在一旁应积极给予鼓励。

在这一关键时刻,助手的示范作用很大。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涂上液体,甚至更多更脏,并大声说出内心感受。由于二人有了相同的经历,在情感上就能得到沟通,对脏东西的认识也能逐渐靠拢。这时,患者要仔细体会焦虑的逐步消退感。

满灌疗法在刚开始时把人推向焦虑的顶峰,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下降,强迫行为也会慢慢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