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寻找教育规律
14792600000033

第33章 改变作业本的使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大兴区亦庄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金荣执笔

课题名称:改变作业本的使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课题类别:大兴区规划办规划课题

课题组长:李广义王金荣

研究时段:2003年9月—2004年9月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

从中年级语文学科入手,通过改变语文作业本的使用方式,即:改变一人一本的作业本使用方式,每次作业交换用本,并且,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利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态度变积极了,做作业的兴趣提高了,并且,通过改变作业模式及评价方式,培养了学生作业的自查、自纠能力,学生的语文作业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作业本使用模式 改变 学习兴趣

课题成员:刘国超 杨桂雪 韩杰 刘宝丽 张凤花 李富海 刘爱民 王增军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感觉学生作业乱,屡次强调总没有明显的效果。班里总是有一少部分同学作业干净整齐,大多数同学的作业无论从字迹的工整、作业的态度、书写的格式等方面都会多多少少出现问题。看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

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于教师简单的表扬、批评、叮嘱兴趣不浓且没有持久性,作业做完就是他们的目的。会不会,好不好,他们不予考虑。作业的目的是使知识得到巩固、内化,形成技能。但每次课堂作业得不到明显效果。因此,教师会把作业的数量、次数增加来达到目的。这样一来,不但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什么不以少而精的作业,高质量的完成来达到教学目的呢?这样就需要想个不断激励学生兴趣的办法。以往作业研究中,没有发现有关“改变作业本使用方式的研究”。研究者们把研究内容定在作业内容和评价方式中,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笔者认为容易激励学生的是小伙伴。让他们之间形成你追我赶,每次作业让他们去比、去学、去超。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学习。小学生年龄小,他们争强好胜。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提出了改变学生作业本的使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中年级语文学科入手,通过改变学生作业本的使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二、研究被试

选取亦庄二小中年级,三年级4个班和四年级4个班为研究被试。

三、新的作业本使用模式

1.作业本

作业封面上不写姓名,只写学校、班级。

2.作业程序

(1)发作业本。每次作业前,教师(或课代表)把作业本无规律地发给同学们。(有时教师也根据情况有意识地把优秀生的作业有针对性的发给一些作业差的学生。)

(2)学生拿到作业本后,先浏览一下前面同学的作业,取长补短,学习人家的作业态度、格式、字体等。

(3)开始做作业了,先写上当天的日期和自己的姓名(*月*日,***写)然后开始写当天的作业。(作业本从正面开始写,不够用背面。)

(4)作业写完后,回顾一下作业,对自己的作业是否满意,进行自评。

(5)交作业。

(6)教师评价之后,无论对、错,都把作业发给学生(打开本,按名字发),错的改错,还要看看老师的评价,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最后由小组长收齐交回。

3.装订自己的作业本。

一学期结束后,把每本作业拆开,每个学生把每次作业按日期先后收集在一起装订保存。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1.学生对写语文课堂作业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了

课题研究实验一学年后,研究者用和前期同一份问卷再次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作业的心理调查:

通过前后对比可见,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但仍很幼稚。简单的不断的激励便会提高他们的兴趣,作业本使用方法的改变就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由原来被动的完成作业变为主动的完成作业。“七题:你知道为什么写作业吗?”一题,前期选妈妈让写的占10%,老师让写的占57%,自己想写的占17%,说不清的为17%;后期选妈妈让写的占7%,老师让写的占17%,自己想写的占77%,说不清的为0%。可见从学生内心来说,大部分学生想写作业,想通过作业展示自己。另外,从后期的问卷调查还显示出,大部分学生喜欢做语文课堂作业,能按时完成,并能很认真地完成。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已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语文课堂作业了,满足了他们那种写完作业在伙伴、老师面前展示作业的成就感,学生写作业的兴趣提高了。

2.评价方式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查、自纠的能力

在自评中,学生为了使作业更完美,作业写完认真检查,逐渐养成了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并学会评价自我。在问卷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并且喜欢多种评价方式。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利用“笑脸”、“评语”等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学生每次都兴致盎然的等待老师的评价。由于评价使用的是脸谱、评语等,很好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具人性化和说服力。不仅如此,学生更重视小伙伴的评价。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也注意了这一点,有的班即在学生自评、师评后进行了小组展示评。这样,在小组互评中,以展示为主,互相展评,取长补短,对照别人的作业,自查不足,逐渐培养学生自查、分析、认识自我的能力;有的班级是在自评后进行小组互评,这样学生便主动的去发现,找到自己的作业与别人的不同,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评价中,学生那较真劲儿比老师还认真,评价别人时,也自然地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横评,培养了自查自纠的能力。学生在评价中那认真样儿像小大人。显然,他们对这件事情很重视,很有兴趣!

3.学生对语文作业重视了,作业质量也提高了

(1)书写质量提高了。

实验中,学生对语文作业重视了,做起作业来变认真多了。为了得到小伙伴的好评,得到老师的赞许,学生书写起来,动脑想如何合理安排格式更显得干净、整齐,细心书写的同时记住了字形,学会了“排版”。

(2)内容质量提高了。

学生对语文作业重视了,有了兴趣再写起作业来就认真多了,以前必须写一行的生词,现在只写两遍就能掌握;以前的造句,搭配词语等能力题,学生总是不思考,随意写,老师怕错得乱七八糟,影响作业本的干净整齐,也怕学生不会,便统一答案,告诉学生;现在不用了,学生为了写的作业比别人的强,会主动和同学们讨论,想出新颖的造句或词汇,仔细思考,反复斟酌,谨慎落笔,掌握了自己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作业水平整体上有了质的飞跃,干净整齐正确率高;学生有了好胜心,追赶榜样的欲望强烈,作业态度认真仔细多了。

作业的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步,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也随之提高。知识学会了,技能形成了,能力培养了,多余的作业取消了,课业负担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提高了。这种改变作业本的使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更适合于中、低年级的学生。

4.语文课堂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语文课堂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利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脸谱”和激励性的评语,使语文作业更具有了人文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不仅学会了互相评价,更学会了彼此交流,使关系更加融洽了。

四、结论

(1)改变作业本使用模式和作业评价方式,不仅使学生对写语文课堂作业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查、自纠的能力,作业质量也提高了。

(2)改变作业本使用模式,特别是改变了评价方式,学生完成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五、存在的问题

长期采用这种作业本使用方式,学生的兴趣可能会减弱。作业每次费时间,作业量也受到限制。班里作业水平极差的学生不是几天就能提高的,他在和小伙伴评价中总不会成为最好的,势必会挫伤他的自尊心,这些问题有待今后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北京教育学院。基础教育评价理论·实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3]史根东。主体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