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寻找教育规律
14792600000041

第41章 《民族教育系列教程》简介

大兴区礼贤镇第一中心小学 马秀芳

课题名称:民族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题类别:大兴区规划办规划课题

课题组长:马秀芳

研究时段:2003年11月—2005年7月

成果形式:学材

内容提要:

我校是一所民族小学,于2003年11月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现已编写出了《民族采风》、《民族工艺》、《民族体育》、《民族音乐和舞蹈》四个板块的学材。《民族工艺》开设了“木玩、脸谱、布艺、扎染、豆塑”5个课程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民族体育》课程开设了“绫球”、“角球”、“推铁环”、“夹包”、“蹴球”5个课程项目,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获得了更多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民族采风》开设了“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古镇礼贤”、“走进清真寺”、“回汉人民亲如一家”等9项课程,学生从小就可以知道一些民族常识,了解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各族人民的高尚品格。《民族音乐和舞蹈》作为我校的特色教材,使学生们在认识民族乐器,欣赏民族音乐、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受到民族艺术的熏陶,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民族教育 校本课程 开发

课题组成员:李洪祥 桂宗连 辛士梅 刘丽 吴利峰 张秀芝 谭雅娜 马娜 路艳芳 夏美玲 白静 王红梅 邢洪杰 吴德江 齐海涛 刘福宾

一、概述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即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提供了选择课程的机会,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我校是一所民族小学,开发民族特色校本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结合自身优势,于2003年11月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旨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礼贤特有的自然资源和学校现有的艺术特色资源(原我校内开展的第二课堂)为基础,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目前已开发出了《民族采风》、《民族工艺》、《民族体育》、《民族音乐和舞蹈》四个板块的学材以及相对应的四本教案集,并且进入课程实施阶段。在教材的编写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等情况,规划了课程设置。内容上力求做到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呈现方式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语言上力求做到儿童化且具有激励性,做到与《综合实践》、《美术》、《体育》、《音乐》、《语文》等多学科的整合。

二、学材与课程实施

1.《民族采风》

《民族采风》主要包括:“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领略不尽的节日风采”、“丰富多样的民族饮食”、“民族英雄”、“古镇礼贤”、“走进清真寺”、“民族文学精品赏析”、“走进我家”、“回汉人民亲如一家”九个主题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回汉亲如一家”等篇章内容,从小就可以知道一些民族常识,了解当地回汉人民的生活习俗,了解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紧密相连;懂得在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都应互相尊重,懂得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保卫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根本保证。在学习《民族采风》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并通过填写各项相关的调查表及自由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如“古镇礼贤”一课,学生在活动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搜索等多种方法,搜集到了很多礼贤古朴悠久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如:“黄金台与泯王坟”、“礼贤名字的由来”、“甜水井”、“古戏楼”、“龙头村的由来”、“瓜子礼贤”以及“家乡新面貌的信息”等,从而使学生能更加直观、深入、全面地了解礼贤灿烂、悠久的文化史和现在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前景。这些教育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各族人民的高尚品格。

2.《民族工艺》

《民族工艺》主要包括:“多变的豆子”、“多彩的脸谱”、“木玩魔术师”、“神奇的扎染艺术”、“美妙的布艺”五个主题内容。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学生观察、想像、填写设计表、动手操作以及表达作品蕴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不怕吃苦、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使学生不断地在生活中受到美的感动,从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例如我校的木玩课,学生通过自己选材以及对木块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大胆设计,把一块块不起眼的小木块经过锯、劈、磨、粘等过程,创作出一件件活灵活现的作品,之后再开动脑筋,为他们亲手创作的作品赋予深刻的蕴意,并说给大家听,把他们的作品从制作设计、操作过程、做工效果到蕴意表达等进行全方面的展示。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到了创作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各方面能力。

3.《民族体育》

《民族体育》主要包括:“推铁环”、“绫球”、“夹包”、“蹴球”、“角球”五个主题内容。课程的开设,不仅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坚强的意志,还使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获得了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如:在推铁环的练习中,学生的速度、柔韧性、灵活性等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还想出了很多新的花样推法,学生在锻炼的同时,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民族音乐和舞蹈》

《民族音乐和舞蹈》主要包括:认识民族乐器、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等内容。作为我校的特色教材,不仅丰富了我校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更主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民族音乐和舞蹈的知识,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学生们在认识民族乐器、欣赏民族音乐、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受到民族艺术的熏陶,感受到民族艺术的魅力,从而对民族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传承和发扬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艺术。

三、开发校本课程带来的影响

1.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校的校本课程注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从而真正确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理念。

2.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转变,可开发能力得到提高,研究意识、合作意识得到充分体现。

3.学校的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丰富了民族教育内容,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并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民族风情》、《民族工艺》、《民族文学》为主题的楼道展板布置、操场民族体育项目的墙画、竹林旁边的葫芦丝雕塑等等都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形成了我校鲜明的民族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