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说说文景之治那些事儿
14793700000045

第45章 晁错上《削藩策》

景帝继位以后,任命了一系列官员,任命太中大夫周仁为郎中令,任命张欧为廷尉,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被任命为宗正,任命中大夫晁错为左内史。周仁为人廉洁谨慎,曾做过太子舍人。张欧也曾在太子宫中侍奉过景帝,他虽然研究刑名律法的学问,却为人宽厚,景帝因此很器重他,让他做了廷尉之职。张欧以诚厚长者居官用事,因此他的下属也不敢欺骗他。当时,景帝经常与晁错单独议论国政,晁错的意见经常被景帝采纳,许多法令按晁错的建议修改了。

晁错为人忠正耿直,年轻时跟随一位叫张恢的儒生学申商刑名之学,后来因为精通文学做了太常掌故。

汉文帝时,《尚书》在天下已无人研究,不解其意,故四处求通((尚书》者。后听说齐国有一个曾做过秦朝博士的人精通((尚书》,但年岁已大,不可能召其进京。文帝便命太常派人带书登门求教,太常选中了晁错担当此任,晁错圆满池完成了这件事。回来后晁错向文帝讲解了《尚书》大义,文帝对此很满意,先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很快又升任了门大夫、博士。

晁错曾上书文帝,讨论皇太子读书学习的问题。他说:“入主之所以尊贵显赫,功名扬于万世之后,是因为懂得如何治国。所以,人主懂得怎样临制臣下治理民众,则群臣畏服;懂得怎样听取言论处置事物,则不被欺骗蒙蔽;懂得如何造福万民,则海内人心安定;懂得如何以忠孝服侍上人,则臣子之德行完美。臣以为皇太子首先要学这四条。臣观察前代的君王,凡是不能继承社稷而被其臣下所劫杀的,都是不知治六者。皇太子读的书已很多了,但还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是因为不深究书中所说的道理。书读得再多而不知其义,正所谓劳苦而不为功。臣暗自观察皇太子智慧过人,骑马射箭之技艺远非凡人所比,但对于治国之术却不能保持兴趣,陛下要多关心才是。希望陛下选择可运用于今世的圣人之术,来传授给皇太子,并定时要太子向您汇报学习所得。请陛下裁察。”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任命他为太子家令。晁错很快以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博得了皇太子的信任。

当时匈奴正处于强盛时期,边疆地区屡次遭其侵犯,对汉朝边境威胁很大。晁错为此上书文帝,认为安边境、立功名,关键在于选良将;而用兵打仗,关键在于熟悉地形,训练士卒、兵器坚利等。文帝对此又大加赞赏。

一次,文帝策问有司举荐的贤良人士。晁错胜过其他对策者一百余人,升迁为中大夫。

晁错在文帝时即多次提出应对诸侯王予以削夺,以及对法令应予更改等事,共上书三十篇。文帝虽没全部采纳,但还是很欣赏他的才华,皇太子对池更是言听计从。这引起了袁盎等大臣的反感。

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景帝对他的各种建议总是很痛快地采纳。晁错更定了多种法令,深受景帝宠爱。

申屠嘉是梁人,曾跟随刘邦,因资格老被提拔为丞相。他先是队率,后升关内侯,接着迁升御史大夫。他清廉正直,不接私客,然而却有点妒忌心。他刚担任丞相,很看不惯邓通的言行举止。一次,他找了个机会,欲斩邓通,可关键时刻被刘恒派使者持节救走了。

没想到的是,才事隔五年,又冒出一个极度让他不顺眼的人,这个人,就是刘启身边的红人晁错。晁错担任内史,因为受皇帝宠爱,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的权力。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错。晁错担任内史,内史府的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使他进出有许多不便,这样,他就自作主张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杀掉他。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晁错非常害怕,连夜跑到宫中,拜见皇上,向景帝自首,说明情况。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景帝说道:“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

没杀成晁错,还在群臣面前赔礼,申屠嘉悲愤异常,他对长史说:“我应该先斩后奏,先报告再斩,一定误事。”因他迟迟不落刀,邓通被刘恒救走,申屠嘉不吸取教训,气死活该。申屠嘉回府,越想越气,发病而死。晁错逃过一劫,群臣敬仰,身份越发显贵。

晁错升迁为御史大夫后,更加积极地倡导削藩政策。他多次奏请削有罪诸侯国四边的郡县,以缩小诸侯国的地盘。其中以《削藩策》影响最大。

晁错在《削藩策》“高祖刚平定天下时,因兄弟小,几个儿子尚年幼,同姓的很多人被封为诸侯王,齐国辖七十余城,楚国四十余城,吴国甄十余城,这三个诸侯国几乎占去了天下一半的疆土。吴王刘濞以前因皇太子杀了他的儿子而与朝廷结怨,托病不来朝见,依法应杀,只因文帝仁慈,不忍处罚他,反赐杖给他,允许他不再朝觐。朝廷对他有如此之厚的恩德,吴王本应改过自新才是:但他反而更加骄横,在圈内铸钱煮盐,招引天下的罪人阴谋作乱,现在削他的地他会反,不削也要反。削地他反得快,祸害要小些;不削地反得慢一些,祸更大。”

这一年,晁错的建议被景帝采纳,先后削了楚、赵、胶西三个诸侯国的地,下一步要削吴国的地。

为了限制诸侯国的权力,使中央政府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晁错更改的法令共有三十章,诸侯大哗。晁错的父亲听说后,从颖川赶来对他说:“皇上刚刚即位,你掌管朝廷的政事,侵削诸侯的土地,疏人骨肉,诸侯多有怨言,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晁错说:“本来就应如此,不这样做,则天子不尊,宗庙不安。”其父说:“刘家的天下安定了,可我晁氏却危险了,我得快快离开你。”回去后就喝药自杀了,说是不忍见祸加于身。十几天后,吴楚等七国反叛,诛杀晁错成为他们谋反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