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3——战役篇
14795800000004

第4章 平型关大捷

1.正确预见

自从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全国战局十分混乱。在华北战场,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的山西自然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日军在华北战场上实施两翼迂回、中央突破的攻击战略,就是要首先突破华北西部的山地。抢占华北屋脊,掌握主动权。

但是,第二战区的国民党军队消极防御,在日军的进攻面前,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山西境内,到处可以看到从前线败退下来的散兵游勇。有的部队一路撤一路抢,沿途的村庄被洗劫,集市冷冷清清,无人问津。逃难的乡亲拖儿带女,三五成群,在公路上奔走。初秋时分,地里已经是一片荒凉了……

日军夺取平津后,沿交通要道长驱直入,妄图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华北战场形势危急。

通往平型关的道路上,一支军队败退下来,一支军队上前线。

1937年8月6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第一次最高国防会议。周恩来和朱德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对华北的防御做出了具体部署。

针对日本军队对华北地区和淞沪地区展开大规模战略进攻的危急形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8月15日下达了总动员令。20日,正式确定抗日的战略方针,并把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其中,在晋、察、绥3省设立第2战区,阎锡山任司令长官,卫立煌、朱德任副司令长官。下编3个集团军及直属军、师、团等部队,共2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7个步兵旅。其编成有:

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下辖第33军,第34军,新编第2师。

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下辖第35军,第61军,第17军,骑兵第2军。

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

第2战区分为南、北两路军和预备军。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由傅作义担任,南路军前敌总指挥由卫立煌担任,预备军总指挥由阎锡山兼任。

在国民政府调整部署、建立战区,加强华北防御的同时,日本侵略军又加强兵力,大举进攻,华北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不待改编全部就绪,第115师主力即于8月22日由山西省三原地区誓师出征。

征途上,副师长聂荣臻想和林彪谈谈作战方针问题。林彪低着头,默默地往前走。

八路军出师,举国瞩目。与国民党军队相比,八路军的装备差,军费少,后勤补给困难。在日军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八路军这一仗怎么打?毛泽东认为,第一个战斗关系非常之大,战斗的胜败,对全局有极大的影响。毛泽东要求红军指战员,第一仗“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对日本鬼子作战,第一仗应该怎么打?林彪在考虑,聂荣臻也在思忖。

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聂荣臻和林彪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要到太原同阎锡山会商,让聂荣臻也暂留西安。那几天,周恩来向聂荣臻介绍了许多情况。聂荣臻感到,周恩来处理完“西安事变”,对夺取抗战胜利更加充满信心了。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总司令朱德。晚上,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举行宴会,招待奔赴抗日前线的将军们。席间,蒋鼎文慷慨承诺:派一个专列,送将军们出潼关。

随着北平、天津的失陷,山西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华北抗战的前沿阵地。山西地形复杂,日军的坦克、飞机、大炮难以发挥作用,又非常有利于八路军开展山地游击战。9月3日晚,聂荣臻同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等人乘火车前往潼关,在潼关换乘木船,渡过浊浪滔滔的黄河。

在黄河对岸的风陵渡,阎锡山早已派梁化之在渡口等候,阎锡山还专门派出了由两节车厢组成的专列小火车前往太原。当时,晋北形势很紧,阎锡山觉得不同日本军队打一仗没法向山西人交代,打又没有把握,很希望八路军早上前线,接待工作也安排得较为周到。

车窗外,一片兵荒马乱的凄凉景象。山西1个月前暴雨成灾,数万灾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从冀绥前线溃败下来的散兵游勇和伤病员四处流浪,无处收容,更加人心惶惶。此景让列车内的聂荣臻心情难以平静。在这个只有小桌小凳的窄轨车厢里,聂荣臻已经感受到了战火硝烟。他找出一份地图,仔仔细细地察看着,仿佛在寻找大显身手的战场。

周恩来在聂荣臻身旁坐下来,问:“荣臻同志,部队要跟日本军队作战,你有什么想法?”聂荣臻抬起头,凝视片刻,说:“前方战局发展很快,国民党军队纷纷败退。115师要做好单独进行游击战的准备。”

聂荣臻指了指地图,显得很有信心,接着说:“晋察冀绥4省交界地区山岭起伏,地形不错,适合开展游击战争。如果有战机,要好好教训日本鬼子。但我认为,同日本军队作战,不能过分依赖地形,最根本的是要发动群众。”

周恩来头一仰,哈哈哈笑起来,说:“荣臻同志,我们想到一起了。八路军尽管穿了一身国民党军队的军装,武器、弹药、给养等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也不能指望蒋介石,关键是要发动群众,八路军有了群众的支援,一切问题都好办。”

列车到达侯马车站时,第115师师部和徐海东指挥的第344旅正在车站附近集结。聂荣臻同周恩来、张治中等人分手,回到师部。

这时候,林彪已经带着陈光指挥的第343旅前往灵丘。聂荣臻按照预定计划,带领第344旅前往晋东北。在原平东站,他们遇到了从前方溃退下来的国民党军队,这些溃兵一路退一路抢东西,看到八路军开往前方,感到非常惊讶。一个国民党兵用步枪挑着子弹带和两个包裹,扯着嗓门喊:“弟兄们,想留住脑袋,就回头吧,别逞能了。日本军队有飞机、坦克,炮弹比我们的机关枪子弹还多!”

骑在马上的聂荣臻看到这些溃兵,心中激起一股无名怒火。想起太原东站那些东北流亡学生的热情欢送,想起父老乡亲们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慰问品,想起那一阵阵嘹亮的抗日歌声,心中越发难以平静。他回头说:“通信员,告诉杨成武团长,独立团立即开赴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

一场使亿万中国人民为之振奋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洛川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反复研究侵华日军作战部署和战略企图,及时同八路军前线指挥员交流情况。1937年9月17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任弼时、林彪、聂荣臻、贺龙、肖克、刘伯承、徐向前等八路军高级将领,对战场态势提出了深刻的见解。毛泽东认为:

“敌攻华北大约分为4路,总兵力约10万~15万人。一路山东,现未出动。又一路津浦线,约一个半团,现攻至马厂。又一路平汉线,约1个师团,现在涿州以北未动。又一路平绥、同蒲线,约3个师团,为其主力,以大迂回姿势,企图夺取太原,威胁平汉线中央军而最后击破之,夺取黄河以北。以此姿势,威胁河南、山东之背,而利于最后夺取山东,完成其夺取华北5省之企图。其总的战略方针,是采取右翼迂回。至于上海进兵,于破坏中国经济命脉外,又钳制中央军之主力,以便利其夺取华北。以上是对日寇第一期作战计划之基本判断。”

毛泽东还指出:“日寇右翼之主力,又分为3路,均以追击姿势前进。一路沿平绥东段、同蒲北段攻雁门关,判断约一师团,占大同后,现未动。一路由天镇占广灵后,向灵丘、平型关进攻,系向晋绥军行右翼迂回。一路由张家口占蔚县后,有攻涞源之势,系向卫立煌军及紫荆关部队左翼迂回。此两路判断系组成联合兵团,至少2个师团,以第一步中央突破之姿势,达成其第二步分向两翼迂回之目的。”

在分析国民党军队的态势时,毛泽东指出:“蒋以卫立煌军处于敌之包围中,令其向平汉线撤退。阎以灵丘为山西生命线,拟集中14个团在平型关以北举行决战。判断如决战胜利,则敌之南进可稍延缓,但必增兵猛攻。如决战失败,敌必速攻平型关、雁门关,待后路预备兵团到达后,主力直下太原,使绥远西境之晋绥军、恒山山脉南段五台等处之各军、平汉北段之各军,均不得不自行撤退,彼可不战而得上述各地,娘子关之天险亦失其作用。”

这一分析中,毛泽东两次提到平型关,可见平型关战略地位重要,可见毛泽东胸怀全局,对平型关战役早有预见。

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研究作战方针。毛泽东在分析阎锡山集中14个团在平型关以北地域进行决战时,看到了“决战胜利”与“决战失败”两种可能,并明确指出,日本军队“速攻平型关”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使八路军将士更加关注平型关这个要点。

关于日本军队的战略方针意图,毛泽东说得更明确。这就是:“涞源、灵丘为敌必争之地。阜平、五台、盂县如无南北公路,或可暂时不被敌占;如有南北公路,敌有出一支向南切断正太路之可能。不论如何,恒山山脉必为敌军夺取冀察晋3省之战略中枢,向此中枢出动主力,此点已为浑源、蔚县、广灵之被占所证明。”

当时,毛泽东已经看到,晋阎指挥下之傅杨刘汤各军均失锐气,不能确信这些军队能够在现阵地根本破坏敌人战略计划。而八路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但如部署得当,能起在华北(主要在山西)支持游击战争的决定作用。过去决定八路军全部在恒山山脉创造游击根据地的计划,在上述敌我情况下,已根本上不适用了。此时如依原计划执行,将全部处于敌之战略大迂回中,即使第二步撤向太行山脉,亦在其大迂回中(设想敌占太原之情况下),将完全陷入被动地位。

根据以上分析判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八路军的战略部署问题指出:

“为战略上展开于机动地位,即展开于敌之翼侧,钳制敌之进攻太原与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为真正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广泛发动群众,组织义勇军,创造游击根据地,支持华北游击战争,并为扩大红军本身起见,拟变更原定部署,采取如下之战略部署:我二方面军应集结于太原以北之忻县待命,准备在取得阎之同意后,转至晋西北管涔山脉地区活动;我四方面军在外交问题解决后,或在适当时机,进至吕梁山脉活动;我一方面军则以自觉的被动姿势,现时进入恒山山脉南段活动,如敌南进,而友军又未能将其击退,则准备依情况逐渐南移,展开于晋东南之太行太岳两山脉中;总部进至太原附近,依情况决定适当位置。”

毛泽东发出这份电报时,离平型关大捷只有8天了。

大敌当前,毛泽东把对敌情的判断和八路军的战略部署坦率地告诉前线指挥员,并提出“你们意见如何?请考虑电复”。这充分反映了八路军的军事民主,这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歼灭敌人,发展壮大自己的基本要素。

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当时,第二战区的阎锡山处于退无以面对山西民众,进则无必胜之把握的境地之中。彭德怀分析,阎锡山放弃平型关,企图在沙河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这种估计是完全对的。抗日开始不久,阎锡山的部下全无决心,阎锡山的军队已失去战斗力,也许在雁门关、平型关、沙河一带会被迫地举行决战,然而大势所趋,必难持久。毛泽东认为,不管阎锡山军队的决战胜败如何,太原与整个华北都是危如累卵。

八路军中,少数同志对于这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似乎还没有深刻认识,被暂时情况所诱惑。如果这种观点不变,势必八路军也同阎锡山相似,陷入于被动的、应付的、挨打的、被敌各个击破的境遇中。

9月21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对第二战区的形势作出进一步判断,再次重申八路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原则。

对于林彪提出的以陈光指挥的第343旅集中起来,相机给敌以打击,暂时不分散的设想,毛泽东认为,这种一个旅的暂时集中,当然是可以的,但如果许久还无机可乘时,仍以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工作为宜。毛泽东还提出,王震率一个团暂时到五台也是可以的,但请注意到适当时机仍以转赴晋西北为宜。依情况判断,林彪率陈光这个旅即使能打一两个胜仗,不久也须转向五台来的。

毛泽东处处着眼于大处,着想于全局。

林彪盼望集中兵力打一两个胜仗的战机,终于出现了。

2.漂亮的伏击战

“七七”事变后,贪得无厌的日本帝国主义完全撕去了伪装和平的面纱,企图以蛇吞象,不断向华北增派兵力。

1937年8月中旬,关东军之混成第2、第15旅团以及新编成的大泉和堤支队到达北平、天津与张北县,企图夺取察哈尔、绥远两省,控制平绥铁路,切断中国同苏联的联系;从国内调来的第5、第6、第10师团也到达了平津地区。日本独立混成第11旅团向防守南口、居庸关的国民党第13军汤恩伯的部队实施正面进攻,并于27日占领张家口。

8月24日,日军参谋本部又从国内抽调第14、第16、第108、第109师团,赶赴华北战场,企图迅速实现夺取华北的战略意图。

8月31日,日军成立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下辖第1军和第2军,另1个独立旅团和1个临时航空兵团。这时候,日军在华北的兵力已经有30多万。

当时,由于南口战役和淞沪会战的失利,国内一些人产生了悲观情绪,甚至散布“日本所向无敌”的谎言。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看到日本军队向平型关、茹越口内长城疯狂进攻的嚣张势头,心里直打鼓。为了有效地抗击日军,鼓舞信心,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先后多次同第二战区的指挥官阎锡山、黄绍疣、卫立煌等人进行会谈,对保卫山西的作战计划和兵力部署问题,提出重要建议,并希望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发动和组织群众抗击日军。

阎锡山是山西省五台县人,1901年入山西武备学堂学习。1904年赴日本,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回国后曾加入在军人中成立的铁血丈夫团,任山西新军标统。辛亥革命爆发不久,阎锡山参加太原新军起义,被推为山西都督。军阀混战,阎锡山以山西为根据地,不断扩展自己的实力,曾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兼山西省政府主席,人称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日夜关注日军进攻山西,他认为,要保卫山西腹地,就必须凭借长城一线山地的有利地形,这些地形上的既设阵地,能阻止日本军队的进攻。为此,阎锡山决定调整部署,把第6集团军的3个军和第7集团军的4个军分别部署到平型关、茹越口、雁门关一线,并要求八路军先头部队迅速前进至晋东北地区,协同第6军和第7军的部队坚守长城防线。

日本军队果真所向无敌吗?八路军将如何顶住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溃败的压力,给日本军以重击呢?

这些天,林彪和聂荣臻时刻都在关注着战局的变化,都在分析日军的动态。他们看到,日本军队虽然来势凶猛,但官兵骄横,疏于戒备,这是致命的弱点。平型关周围的地形是伏击战的好战场。他们决心,以伏击手段,出其不意地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的日军。

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这是对友军的有力配合。伏击战,是预先把兵力兵器隐蔽地配置在敌必经之路附近,待敌或诱敌进入伏击区域,突然予以打击。伏击战常常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是弱军战胜强军的有效战法。中国古代兵家重视伏击战,八路军将领受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熏陶,谋略高超,指挥精湛,伏击胜敌的把握大。

9月14日,第115师的先头部队进抵大营镇,部队顾不上宿营,立即派出侦察分队,开始侦察平型关周围的地形。

为了抓住有利战机,林彪和聂荣臻命令第343旅从大营镇出发,前往平型关东南的上寨地域隐蔽集结;命令第344旅向上寨地域机动。

9月22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的部分兵力开始从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

9月23日,聂荣臻率领第115师司令部和第344旅插到平型关东南的上寨镇。进寨不久,一群国民党军队的溃兵也拥进村寨,到处抢东西、砸店铺。聂荣臻见状后,叫一名营长出面制止。看到那名营长咬牙切齿的样子,聂荣臻又吩咐说:注意,不可动手,更不可动枪,把他们轰跑就行。正说着,林彪同两位参谋来了。

聂荣臻迎上前去,问:“林彪同志,前面情况怎么样?”

林彪显得很有信心,说:“日军前锋已经逼近东跑池,阎锡山的平型关防线岌岌可危。我在这里转了几天,地形不错,可以打一仗。”

林彪的判断是有根据的。第115师向晋东北抗日前线挺进时,日本第5师团已侵占阳原、蔚县、广灵,并向浑源、灵丘进攻,企图突破平型关、茹越口要隘。9月16日,第5师团、第21旅团以及第21联队主力由广灵西进,占领深源县城。20日,第21旅团以2个大队的兵力南下。占领灵丘县城,向平型关逼近。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也由大同南下向国民党内长城防线进攻。接着,林彪摊开地图,把平型关周围的地形和自己对第115师的作战设想向聂荣臻作了具体介绍。

平型关,是古长城的一处关隘。关北为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附近山势险峻,峰峦比肩联袂,溪谷浑邃,阴森幽静,一条峡谷山路,东通冀北,西抵雁门,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所必争。平型关口至灵丘县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的地段,崖高数丈,陡峭如削,崖顶平缓,杂草丛生,两侧高地便于隐蔽部署兵力,便于发扬火力与展开突击,是伏击歼敌的好战场。聂荣臻看着地图,说:“这里当然可以打一仗。居高临下伏击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

林彪说:“战场是一个好战场,现在还难以判定日军是否上钩!”

聂荣臻说:“这是我们八路军同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较量,全国人民都在看着我们,不论怎么说,我们都必须打好,必须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

一会儿,聂荣臻又说:“适当时候,可以请在太原的恩来同志向阎锡山转达我们的作战行动。”

聂荣臻建议召开全师干部会议,早作临战动员。

动员大会上,林彪首先发表了讲话,他说:“日军进展很快,但骄横,疏于戒备。如果我师能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出其不意,伏击歼敌,就可以杀杀日本军队的威风,长八路军的志气,长115师的志气。”

聂荣臻见大家情绪激昂,就简单介绍了日本军队从灵丘西进的情况,特别强调说:“现在国内国外都有一种恐日病,认为日本军队所向无敌,不可战胜,我就不信,我们红军将士过去能突破反动军队的重重围困,今天也一定能打败日本侵略军,这一仗也可以说是政治仗,我们不仅要歼灭日本鬼子,还要打出中国人民抗日的信心。共产党员就是要在这种时候发挥先锋作用。”

会议一结束。八路军第115师主力连夜赶往距平型关15余公里的冉庄、东长城村地域。师首长同时命令独立团和骑兵营向灵丘、涞源方向活动,主要任务是扰乱日本军队的后方,一旦发现日军向平型关增援,立即进行牵制和打击,保障平型关战斗的胜利。

部队宿营时,聂荣臻前往预定战场察看地形。聂荣臻看到,这条由东北向西南伸展的狭窄沟道,地势最险要的是中段,这一地段沟深数十丈不等,沟底只能通过一辆汽车,几乎没有错车的地方。南北沟岸又是比较平坦的山地,便于部队埋伏。聂荣臻看后,心里踏实多了。

9月24日,前方传来断断续续的炮声,敌人渐渐临近了。中午,前沿部队向师部报告,日本军队可能会在翌日大举进攻。这天,林彪、聂荣臻抓紧时间,组织各级指挥员到预定伏击地域进行现地察看。指战员们看到,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镇道路两侧的高地,既便于部队隐蔽,又有利于突击,是打伏击战的好战场,当即确定了拦截日军先头、切断日军退路、中间突击分割,共同歼灭来犯日军的部署。具体配置方案是:

第343旅所属第686团占领小寨村至老爷庙以东的高地,主要任务是中间突击;第685团占领老爷庙西南至关沟的高地,主要任务是截击日军的先头部队,协同第686团歼灭伏击圈里的日军,并阻止东跑池方面来援的日军。

第344旅所属第378团占领西沟村、蔡家峪、东河南镇以南的高地,主要任务是切断日军的退路,阻止从灵丘、浑源方面赶来支援的日军;第688团为师预备队。

4个团4支英雄的部队像一张无形的网,任务明确,协同周密,等待日军就范。

傍晚,聂荣臻和林彪收到阎锡山以第二战区第6集团军的名义送给第115师的“平型关出击计划”,这个计划拟定以第71师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第8旅1部,配合第115师向平型关以东之日军出击。

聂荣臻和林彪围在一盏马灯旁,摊开军用地图,又研究了一遍作战方案。

深夜,林彪拿起电话,下达了第343旅进入白崖台一线伏击阵地、第344旅随后跟进的命令,要求部队必须在25日拂晓前完成各项战斗准备。

林彪预感到,平型关的伏击战一定能打胜。战场上要抓一批俘虏,把日本俘虏带到太原去游街,扩大影响。

林彪曾对徐海东说:“不能大意,不要轻敌,豆腐要当铁打,要留好预备队,要通过这次战斗摸摸日本鬼子的特点。”

天黑以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聂荣臻和林彪随同陈光的第343旅向伏击阵地出发。没有雨衣,又缺少御寒的服装,指战员们任凭秋雨浇洒,沿着崎岖的山沟向前行进。

雨越下越大,似乎要把行军队伍冲断。指战员们把枪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手拉着手,结成“缆索”,穿过湍急咆哮的山洪,有的不得不拽着马尾巴,从激流中跟过去。

大雨滂沱,水势越来越凶猛。第344旅闯过了1个团,其他部队被越来越险恶的山洪拦住了,好些急于涉过山洪的战士纷纷被冲倒了,淹没了。见此情形,聂荣臻对林彪说:“山洪越来越大,部队不能再强渡了。这个旅过来的部队就作为预备队吧,把作战任务交给杨得志和李天佑。”

林彪同意了。

一场大雨,把杨得志、李天佑推到了抗战第一大胜仗的最前沿。

8月25日,这是一个晴朗清新的早晨,聂荣臻和林彪率领部队赶到了那条十里多长的沟道通路的东南山地上。战士们经过一夜风雨侵袭,忍受着饥饿和寒冷,趴在冰凉的阵地上,等待着打击侵略者的战斗号角。师指挥所设在沟东南的一个小山头上。这里,举起望远镜就可以纵观全沟。

拂晓,山沟里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日军第5师团21旅团2个联队的2000人和大批辎重车辆,沿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西进。前面是100余辆汽车,后面是200多辆大车,车上坐满了戴着钢盔的日本兵,最后还有少数骑兵,行军纵队虽然前后衔接,但由于道路狭窄,雨后泥泞,车辆、人员拥挤堵塞,行动缓慢。

日军进入平型关乔沟,就等于进入了一条“死胡同”。

但是,日本兵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不利地形,依旧骄横得意,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地,似乎不是在侵略异国的领土,不会遇到抵抗。他们南下以来,也基本上没有遇到抵抗。

不一会儿,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第115师首长抓住有利战机,下达了攻击命令。聂荣臻看了看表,7时整。

一声令下,第一场战斗打响了。

顿时,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子弹、手榴弹雨点般地落在敌群中。日军车撞车,人挤人,成了一团乱麻。聂荣臻对林彪说:“我们应该把沟里的敌人分成几段,分段吃掉它。”

杨得志指挥的第685团迎头打击,封闭了日军南窜的道路。战前,战士们早上好了刺刀,枪膛里压满了子弹,焦急地等着日本鬼子出现。团长杨得志那双眼睛紧盯着公路的拐弯处,当日军的头几辆汽车开到山脚下时,杨得志立即命令:“打!”

最前面的汽车遭到八路军指战员暴风雨般的打击,开不动了,起火了。后面的汽车、马车听到枪声,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企图逃避八路军的打击。然而,八路军指战员早已瞄准了前面这些汽车,一阵猛烈的手榴弹,把车全炸毁了,也把道路堵住了。后面的汽车互相撞击,日军乱成一团。

杨得志高声命令:“全体冲锋!”

日军第21旅团并不是群乌合之众。当鬼子意识到自己已经遭到八路军的伏击以后,纷纷从汽车上跳下来,在路旁选择一处有利位置,进行顽抗。一名指挥官挥舞着指挥刀,命令日军冲上山去,占领制高点。

杨得志见此情形,立即命令身边的通信员:“你到各营传达我的命令,这里的制高点一个也不准鬼子占领。”通信员答应一声,飞快地跑了。

第685团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这个团的1营曾跟随朱德参加过南昌起义,2营曾经跟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3营是跟随黄公略将军征战多年的部队,3个营都有辉煌的历史,都有光荣的传统,都特具战斗力。1营营长接到杨得志团长的命令后,立即指挥2个连的指战员向公路旁的两个小山头冲过去,把正从山沟里爬上来的鬼子打下去了。4连用两面夹击的战法把已经登上一处制高点的鬼子逼回沟底,干净利索地消灭掉。

一股日军抢占了一个山包,凭借凶猛的火力顽强固守。八路军指战员数次冲击,都没有攻下山包。这时候,一名连长上前观察,看到远处的小山包上有2个鬼子的人影在晃动,只见一名鬼子手持望远镜,一名鬼子挥舞着指挥刀,连长判断,这两名鬼子可能是指挥官,即扬起套筒枪,“叭!叭!”两枪,两名鬼子应声倒下了。连里的指战员见势,一拥而上,把日军击溃。这名连长就是龙书金,枪法特别好,平时练就了百发百中的硬功夫,红军时期,他是连里的射击标兵,到陕北以后,红军在三原开运动会,龙书金是射击代表。1955年,龙书金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2营和3营的作战地段上,指战员们同日本鬼子展开了肉搏战,杀声震天。

乔沟那边激战正酣,日军出动了2架飞机来增援,八路军战士机智地与敌人“靠得”更近了,日军飞机受地形限制,想扫射又不敢扫射,想投弹也无法投弹,在平型关上空盘旋了几周,无可奈何地飞回去了。八路军指战员用自己的勇敢精神遏制了敌机的作用。

李天佑指挥的第686团勇猛地冲向公路,与日本鬼子短兵相接。巨大的冲杀声响彻山谷,战士们勇猛地向敌人冲击。

八路军东渡黄河以来,士气高涨,现在,满腔抗日激情都集中在枪口上。受过军国主义训练的日本兵虽然失去指挥,却抵抗得十分顽强。有的日本兵爬到汽车底下和沟坝上,向八路军射击;有的日本兵拼命往山坡上爬,希望夺占一块有利阵地。路沟里的八路军战士很想像同国民党打仗一样,多抓一些俘虏,谁知日本兵骄横异常,死不投降,伏击战发展成一场惊心动魄的白刃肉搏战,中国士兵和日本士兵打在一起,伤员和伤员扭成一团,互相用牙齿咬,用拳头砸。

一次,日本鬼子集中力量猛攻老爷庙,企图夺路突围,遭到据守该阵地的5连3排战士们顽强的阻击,全排指战员壮烈牺牲,日军也未能突破这个阵地。

八路军将士十分勇猛。当一股日军企图夺占公路两侧的高地,掩护其他部队突围时,第686团第2营的指战员抢在日军前面占领了老爷庙及其以北的高地,与公路东侧的部队形成两面夹击,又把日军压缩到峡谷之中。第686团副团长杨勇在战斗中负伤,顾不上包扎,继续在战场上搏杀。

危急时刻,曾贤生连长高喊一声:“我们要用刺刀消灭敌人,就是牺牲,也要堵住敌人!”他带领全连战士首先冲进敌群,在与日军肉搏中光荣牺牲。

进至东跑池的日军听到后面激烈的枪声,立即回过头来企图援助。却被第685团的指战员死死阻击,无法回援。

日军在平型关遭到伏击的消息很快传到第5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大吃一惊。前几日,坂垣选择平型关作为进攻的迂回路线,是考虑到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地方是中国军队防御的薄弱环节,根本没有想到会突然冒出来一支八路军的精兵。战场十万火急,坂垣严令在蔚县、涞源的第21旅团第42联队的日军火速赶往平型关增援。

但是,坂垣的命令已经难以挽救平型关遭到伏击的日军的命运了。林彪、聂荣臻早已料到日军的意图,把师独立团和骑兵营配置在灵丘以北和以东的地区,这路日军根本无法向平型关靠拢。

坂垣征四郎闻讯,急忙调来6架飞机到平型关上空,企图掩护日军突围。被围日军听到飞机声,看到了一线生机,再次组织部队猛攻老爷庙和附近的高地。然而,日军的希望再次落空了,平型关已经被八路军围成铜墙铁壁,根本不可能突出去。

傍晚,战斗结束了。

山沟里响起了八路军战士的阵阵欢呼声,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1000多人被歼灭了。坂垣征四郎,这个中将师团长,有名的“中国通”,万万没有想到在眼皮底下有一支严阵以待的八路军。

9月28日,八路军第115师最后一批指战员撤离平型关。就在这一天,坂垣征四郎亲自率领7000人马由灵丘西进。先头的第21联队第3大队首先目击了3天前激战留下的残迹,多年后日本出版的《滨田联队史》中有如下记载:

“9月28日,成泽中队得到友军的支援后,勇气百倍,再次继续前进中却遇到意外情景,一刹那间吓得停步不前。冷静下来看时,行进中的汽车联队似遭突袭全被歼灭,100余辆汽车惨遭烧毁,每隔约20米,倒着一辆汽车残骸。”

“公路上有新庄中佐等无数阵亡者,及被烧焦躺在驾驶室里的尸体,一片惨状,目不忍睹。”

“想到平岩大队25日接支队命令前来救援,半路上却受到比我方多十几倍敌人的包围,终于未能到达目的地。为此,竟造成如此悲惨景象,痛切心情,难以言表。”

“用了长达3个小时,才把一辆辆烧焦的汽车拖到公路一边,处理好阵亡者的尸体,公路上勉强可以行进。成泽中队开始前进,到达岭上。从岭上向峡谷看,辎重车辆队不是也全部覆灭了?公路不是被辎重车辆、层层叠叠的人马的尸体堵塞着了吗?”

这正是粟饭原秀部队的大行李队及山口、口岛2个大队的大小行李队遭到覆灭,宛如地狱图画的悲惨情景。日军在此用了近3个小时收尸、腾路,才勉强腾出一条可以继续通行的路来。可见,当时平型关战斗是十分激烈的。

坂垣征四郎看到3天前的平型关战场,百感交集。但是,没有吸取教训,继续指挥日军屠杀中国人民。1948年12月22日深夜,坂垣征四郎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在日本东京鸭巢监狱被押上绞刑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的28名战犯中,坂垣征四郎是第4号战犯。坂垣征四郎的罪孽深重,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责难逃。

平型关是英雄关。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抗日战争的奇迹。

这次战役的影响是深远的,亲自参加平型关战斗的杨得志团长回忆说:

“平型关一战最大、最直接的影响还是在中国国内。它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貌似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的虚弱本质;它使全国人民看到自己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使全国人民更加信赖中国共产党和其所领导的、坚决抗日的八路军。真是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威风,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打出了全国人民对‘驱逐日寇出中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坚强信念和信心!”

3.期望没有实现

平型关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八路军总部即向南京国民党军委会发出了捷报。

蒋介石看到八路军出师告捷的电报,沉思良久,先后两次给朱德、彭德怀等人发电报祝贺。9月26日,蒋介石电贺八路军总部朱德总指挥、彭德怀副总指挥。电报全文如下:

“朱总指挥彭副总指挥勋鉴:26日电悉。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徵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吩。”

蒋介石仔细看平型关的战报,嗣后不久,他又给朱德发来一电,称:

朱总司令玉阶兄:

电悉,接诵捷报,无任欣慰,着即传谕嘉奖。

中正

9月27日,中国国民党福建党部特派员陈肇英给八路军发电报祝捷。电文称:

“八路军朱总指挥彭副总指挥勋鉴:欣悉平型关之役,我军所向披靡,斩获无算。具佩执事指挥有方,将士忠勇无敌。尚希贵军挺进,灭此朝食。特电祝捷,歌颂戎祺。”

9月28日,委员长武汉行营给第八路军参谋处发电报,电文称:

“25日电敬悉。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害敌胆。特电驰贺,续侯捷音。”

9月28日,上海市职业界救亡协会给八路军发电报。电文称:

“第八路军参谋处转全军将士鉴: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谨电驰贺。”

巴黎《救国时报》发给八路军的电报称:

“第八路军朱彭总指挥钧鉴:据连日电讯,悉我八路军于灵丘平型关一带袭击寇军,消灭5000,捷报传来,全侨跃舞,一致认为八路军获得空前大胜利的原因,确在八路军将士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强的战斗力,铁的纪律,与民众密切联系……望抗战各军学习模范的八路军的优点,更望我全体将士更加巩固的团结一致,共驱日寇,全体侨民为后盾。”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威名远扬,八路军在战场上缴获的日军地图,使中国军队进一步掌握了日军的战略意图,对尔后的作战产生了重大影响。

平型关战斗的枪声稀落下来的时候,八路军指战员开始清查从日军中缴获的战利品。忽然,战士们发现了日军第5师团及配合关东军“蒙疆兵团”和沿平汉路北段向西进攻敌日军第1军与沿津浦路向南进攻的日军第2军的作战计划图。这是日军的绝密文件,在军人眼里,作战计划图比生命还重要。

这些重要文件很快送到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彭德怀看到这些作战地图,十分欣喜,立刻仔仔细细地研究起来。

为了粉碎日军的进攻企图,歼灭更多的日军。9月28日,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向南京方面发出电报,阐述了他们对这份地图的见解。电文是:

“急。南京大元帅蒋、总司令刘钧鉴:密。”

“25日平型关战斗,得敌高级司令部地图一张。上绘有平津直至主攻平型关、雁门关、保定及津浦路部署、部队番号,标其甚详。依据此图可对全部军事秘密了解。该图上攻入涞源之敌系向易州前进,不是向阜平前进。”

“攻入大同之敌,除留守外,转向浑源,沿长城外与攻入灵丘之敌合攻雁门关;攻入灵丘敌则攻平型关,以该县与浑源部队夹长城前进。”

“此地图昨日已由林师长送交孙副总司令楚,转呈阎司令部矣!”

25日战斗,已将敌原定计划破坏,使浑源及涞源两路转向平型关解围,攻平型关部队,变为突围而逃。

职朱德彭德怀

美中不足的是,此次战役的战果没有得到进一步扩大,原因在于八路军没有得到南京方面的及时配合,致使这些日军从团城口突围,中国军队失去了再次歼灭日军的战机。蒋介石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始终不信任,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来的十年内战,蒋介石做梦都在调集军队,把工农红军围起来“剿灭”。日军侵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努力,实现全面抗战,但蒋介石对八路军的戒心没有完全解除,两年后的皖南事变即是例证。八路军在第二战区作战,阎锡山也有意把八路军推到第一线,作为一道“挡箭牌”。对此,毛泽东早有深刻见解,多次提出,“今日红军对决战不起任何作用”。

平型关战役4天以后,毛泽东打电报给周恩来等人,电文指出:“阎必要求我军与他配合来打一两仗。为了给晋军以更好的影响,如果在确实有利的条件下,当然是可以参加的。”

9月26日,在陕北待命入晋的八路军第129师386旅陈赓旅长得知平型关大捷,在日记中写道:

“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意义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3、证明唯武器论的破产;4、单纯的防御只有丧失土地。捷报传到部队中,人人欢跃,大家都以为我们出动太迟了。”

平型关战斗,进一步扩大了红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提高了红军的威望,鼓舞了中华民族的士气,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这种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陈赓将军在10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开拔,“沿途群众对我们非常欢迎。特别是平型关战斗的胜利,使他们对我们的信仰更加提高。”人民群众的态度,是最有力的说明。

再者:可惜,没有抓住多少俘虏。

一场战斗,俘虏多少是战果的一个标志。军队作战,总想多抓俘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同国民党军队作战,每打一仗都能俘虏不少敌人。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红军活捉敌第18师师长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凯歌中,红军俘虏敌人1.5万人。那时候,红军制订了不虐待俘虏的严格纪律,国民党军官兵都知道红军优待俘虏。教育俘虏,改造俘虏,吸收俘虏参加红军,是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条重要措施,人民军队对待俘虏的政策在广大官兵中深入人心。平型关战斗打响,八路军指战员出于对日本侵略军的痛恨,多抓俘虏的愿望更加强烈,连师长林彪都想多抓俘虏,把俘虏带到太原去游街示众。

但是,八路军指战员多抓俘虏的期望没有实现,有的指战员反而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当日,平型关激烈的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不少日本鬼子就被八路军指战员打得爬到汽车底下去了。当时,八路军战士们不懂得烧毁汽车,使日本鬼子失去屏障,许多人把日本鬼子看成内战时的国民党军队,以为只要打狠了就会缴枪。几位战士向打得躲到汽车下的日本兵喊话:“缴枪不杀!”

然而,这一仗的作战对象是日本鬼子。鬼子不仅听不懂中国话,而且是一群经过武士道训练的“野兽”。自从侵占中国领土以来,日本鬼子没有遇到多少有力的抵抗,心里只想着多占中国的地方,根本没有理会八路军战士的喊话,依然举枪与八路军指战员对抗。八路军一些优秀指战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日本鬼子杀伤,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时,几名八路军战士看到身负重伤的日本兵,连忙弯下腰想把负伤的日本兵背回来。谁知日本兵刚趴到八路军战士的身上,就张开嘴使劲咬下去,硬是把八路军战士的耳朵咬掉了。

八路军战士主动走上前给负伤的日本兵包扎,刚到跟前,就被日本鬼子打伤,牺牲了。

副师长聂荣臻亲临第一线战场,也经历了惊险的一幕。

中午,枪声渐渐稀疏了。聂荣臻随同出击的部队来到沟底的公路上,看到日军人仰马翻,沟里到处是丢弃的枪支和日军尸体,上百辆汽车燃烧着,冒出呛人的臭味。

果然是一个大胜仗,聂荣臻捡起一支枪,心里想。聂荣臻经历的胜仗很多了,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动。

突然,“叭”的一声枪响,聂荣臻只感到耳边有一股热风。“唆”的一声,子弹飞过去了。聂荣臻一抬头,看见一名日本兵躲在山洞里放冷枪。

战士们立即围了过去,十几支枪口对准那个小小的山洞,齐声呼喊:“缴枪不杀!”

“叭!叭!”日本兵又打了两枪。

一名战士正要冲进洞去抓俘虏,聂荣臻一把拉住他,说:“别急。”

战场上出现片刻的沉默,山洞里没有动静。聂荣臻说:“丢手榴弹,消灭他。”

聂荣臻知道,日本军队与国民党军队不同,经过军国主义熏陶,不肯轻易投降。坂垣的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军队里是有名的。眼前这些日本兵,满脑子都是武士道精神,不会轻易放下武器,千万别让八路军战士上当。

随着战争进展,日军官兵亲眼目睹了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逐渐认识到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战争后期,不少日本官兵也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参加反对法西斯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