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民国女人:岁月深处的沉香
14797000000016

第16章 上海夜莺

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展开的是一个褪了色、掉了彩的爱情故事,男女之间情欲纠结,犹如蝰蛇成团,叫人看了心底凉嗖嗖的。《花样年华》剧作者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不得而知,但让我猜测一下的话,自然而然我就会想起香港电影《长相思》(1946年秋出品)中的那首插曲——《花样年华》,此片由金嗓子周璇主演和主唱。“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歌词是这般流水轻吟,一片空净澹泊。王家卫用它做背景歌曲,意在氤氲出怀旧的香氛。时至今日,尽管山河不殊,人事皆非,但周璇缠绵缱绻的嗓音依然绕梁未绝,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旧上海也仍旧存活在其歌词曲调中,不曾溘然逝去。

周璇(1918—1957),原名周小红,江苏常州人。她的身世可谓扑朔迷离,传记作家一般都认为她的生母姓钟,出身于青楼,从良后却又被富商抛弃,不得已剃度出家,成为莲花庵尼姑。前些年,周璇的幼子周伟费尽周折,找到关键证人和关键证据,终于揭开了母亲的身世之谜。周璇原本姓苏名璞,出生于小康之家,三岁时,她被抽大烟上瘾的舅舅顾仕佳暗地里拐卖到金坛县王家。顾仕佳时任金坛县警察局长,他财迷心窃,竟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缺德事,直到临死前才吐露实情。周璇的生母顾美珍曾在国务院卫生处工作,多次去上海认亲,由于顾虑重重(顾美珍要讲清楚周璇谜一样的身世,就不得不讲出周璇舅舅顾仕佳曾在旧社会当过警察局长这段历史,正是他拐卖了周璇。这在当时“极左”的政治背景下,势必会给顾家和苏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件事始终没有落到实处,也就情有可原了。

当年,周璇被拐卖到王家后,改名王小红。后来,王家夫妇离异,周璇被送给了上海的周姓人家,更名周小红。周璇的养父是一位瘾君子,在法租界工部局当翻译,待他用鸦片烟枪将家产烧光荡尽后,小红的命运就随之发生了重大转折。那时,她才十二三岁,明与暗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去歌舞班混碗饭吃,二是去妓院作清倌人。旧上海的歌舞班倒是应有尽有,凡是欧美时兴的,上海即能具体而微之,“草裙舞”、“大腿舞”、“肚皮舞”、“呼拉圈舞”、“脱衣舞”,应有尽有。不过,小红发育未全,还不好定位。讲唱歌,她的嗓音太细;讲跳舞,她的腿太短;讲卖相,她身板太瘦;讲出工,她力气太小。如此看来,进青楼倚门卖笑,成了她唯一可走的独木桥。天无绝人之路,明月歌舞剧社(1931年由黎锦晖创办)的钢琴师、人称“胖姐姐”的章锦文同情小红的身世,介绍她去剧社报考小演员。当时,明月歌舞剧社的台柱子是王人美和黎莉莉,乐队由黎锦晖挂帅,另有聂耳、黎锦光和章锦文等骨干,班底不大,却人才济济。小红的嗓音细弱,国语也不够灵光,但有章锦文教她识简谱,严华教她国语正音,再加上她勤学苦练,进步十分神速。老板黎锦晖慧眼识珠,他认为小红唱歌时气声稳定,吐字准确,节奏感强,而那种天然的嗲味更是她的独特之处。黎锦晖决心将这块璞玉雕琢成器。

在明月歌舞剧社中,小红与她的国语老师严华走得最近,严华不仅教她国文知识,而且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像是关心自己的亲妹妹,这使小红内心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好事多磨,小红刚在歌舞剧《特别快车》中露出小荷尖尖角,明月歌舞剧社就由于台柱子王人美和黎莉莉被电影制片商重金挖走而在经济运作上陷入困境,面临解体的危机。社长黎锦晖眼看着自己多年的心血即将付诸东流,也无计可施,徒唤奈何。

小红倒没有那么多忧虑,她唱着《火玫瑰》中的插曲——《民族之光》,从那句“与敌人周旋在沙场之上”的歌词中找到了自己的艺名——“周旋”。有一次,黎锦晖打趣道:“‘周旋’二字很有意思,不过你是上海妹子,加个斜玉旁就更漂亮了!”从此,俗气的周小红就正式改名为雅气的周璇。

明月歌舞剧社解散后,一些朋友重新组合,先是砌好新月歌剧社的炉灶,没烧热,他们又改变思路,立起新华歌剧社的招牌,重金聘请当时影坛红角儿王人美、黎明晖、袁美云等来客串演出。也就在1934年,周璇崭露头角,一跃而为新华歌剧社的台柱子。演剧之余,周璇还去电台唱歌,她颇有听众缘,大家都称赞她是“金嗓子”,一来二去就叫开了。1935年,尚未满周岁的新华歌剧社同样由于经营不善而宣告解散。从此,周璇踏入影坛,先是在《风云儿女》一片中客串小角色,其后不久就被艺华影片公司聘为基本演员。

女大十八变,从前矮小干瘦的周璇变得苗条妩媚了,光亮的前额,清秀的眉眼,以及爱笑而略显俏皮的神情,都给人以天真可爱的印象。当时,电影界同行对这位衣著朴素、举止文静的少女普遍抱有好感,亲切地叫她“璇子”或者“小璇子”。

1936年,周璇在《花烛之夜》《化身姑娘》《百宝图》《喜临门》和《狂欢之夜》等多部影片中扮演角色,表现令人满意。也就在这年春天,周璇情窦初开,投入了严华的怀抱。

1937年春天,明星影片公司筹拍《马路天使》,这部影片的编剧和导演袁牧之颇具胆识和创新精神,他定好男主角赵丹后,却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女主角人选。他想来想去,“金嗓子”周璇能唱又能演,何不让她来试试镜?不试不知道,一试心头笑,《马路天使》一片的女主角非周璇而莫属。事实证明,袁牧之没有看走眼,周璇理解人物,进入角色的速度出奇地快,把不幸的歌女小红演活了,演绝了。片中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更是被她唱得荡气回肠,深深地感染了观众,一时间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流行歌曲,风靡全国,她的“金嗓子”的美名从此确立。

上海“孤岛”时期,周璇红极一时,她为国华影片公司主演了多部电影,又灌录了多张唱片,成为令人瞩目的影、歌双栖明星和国华的两根台柱子之一(另一根是周曼华)。国华的老板生财有道,与上海滩的地头蛇陈世昌和杨顺铨颇有渊源,又有一班汪伪要员、社会闻人大力捧场,自然是后来居上,将明星、联华、天一等公司比得黯然失色。在国华旗下,周璇身价未见增加,但名头越来越响。

当年,国华的老板唯利是图,拍电影根本不讲究艺术性,由于恶性竞争,一部《三笑》竟只用七天七夜连轴转就拍成了,其粗制滥造的程度可想而知。周璇在这样毫无艺术价值的软性烂片中出任主角,无疑是可悲的。针对国华老板的压榨,周璇玩过“人间蒸发”,但她势单力孤,终究敌不过电影界吃人不吐骨头的黑恶势力。国华老板最见效的一招就便是设下毒计破坏了周璇与严华苦心经营的小家庭,使周璇从此失去了可靠的精神支柱。当时,小报上登出过这样的新闻,标题是:“恶丈夫有意施虐,‘金嗓子’无辜受害。”内容为:“大明星周璇因一时口角,不堪忍受其丈夫严华的侮辱,昨晚借寓于一家旅馆,含愤服毒自杀,幸为茶房觉察,及早抢救,方免于难。”事情的真相其实是:周璇与演员韩非擦出了爱情火花,严华在怒火和妒火交攻之下打了越轨的妻子一记重重的耳光。所谓的“服毒自杀事件”则是报纸无中生有,故意抖出的猛料。其后,周璇与韩非私奔,严华聘请律师,以“卷逃”的罪名诉诸法律,他们的感情终于走上末路,降至冰点,再也无法破镜重圆。

1941年,周璇的事业达到巅峰。就在这一年,《上海日报》发起“电影皇后”选举,周璇以毫无争议的优势折桂。出人意料的是,选举结果公布后的第二天,周璇就在报端发表《婉辞启事》:“顷阅报载,见某报主办之一九四一年‘电影皇后’选举揭晓广告内,附列贱名。顾璇性情澹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唯以读书消遣,对于外界情形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希谅鉴,此启。”周璇辞去影后荣衔,却没人敢硬着头皮去顶替她,在当时,这无疑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从1942年到1945年,由于周璇缺乏主见,任人摆布,其演艺事业急转直下,她主演的那些“多情妹爱上薄情郎”、“痴心女遇到负心汉”之类的烂片,思想陈腐,格调恶俗,一个劲儿地投合市井趣味,虽然叫座,却根本谈不上有多少艺术创新可言,唯有卜万苍执导的《红楼梦》(周璇饰演林黛玉)是个例外。抗战胜利后,周璇的演艺事业一度大有起色,不论是她在《忆江南》中兼饰性格迥异的姐妹二角,还是在《清宫秘史》中饰演珍妃,都受到了好评。茅盾就曾夸赞她的表演“颇有分寸,难能可贵”。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周璇的个人感情一再受挫,精神疾患日益加重,五十年代初,她正当盛年,就像一颗闪亮的流星淡出了影坛。

有人说:“尽管周璇的演艺生涯曾一度大红大紫,但感情生活却有如《天涯歌女》一曲所唱的那样,‘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其过程简直就要动用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才能形容。”周璇太命苦,她总是遇人不淑,老板吸她的血,丈夫和情人不领她的情,她那副林黛玉似的身子骨如何应付得了?严华、韩非和石挥(被观众誉为“话剧皇帝”)还马马虎虎,后来周璇放出“决不与圈内人成配偶,谈恋爱向外发展”的口风,立刻患上了“雪盲症”,爱上了“拆白党”朱怀德,这位商人工于心计,比周璇更会演戏,他热情里透着虚假,老练中藏着奸诈,最终利用周璇对他的轻信,骗取了她大部分财产,将她收拾得毛羽凋零,精神分裂。

作曲家陈歌辛与周璇有过多次合作的经历,非常了解周璇的身世和为人。有一回,他与文工团音乐创作班的学员谈及“金嗓子”在感情上一败涂地,不无惋惜地说:“璇子很聪明,心肠也好,只可惜视力不佳!”学员们感到奇怪,问道:“周璇的眼睛不是水汪汪的吗?”到了这会儿,陈歌辛不再卖关子,他当众抖开包袱:“这只是个比喻而已,我是说她老看错人,不是受骗,就是上当。”诚然,周璇艺术天赋极高,却读书太少,阅世不深,与人打交道时不留退步,毫无城府,她长期被一群蚂蟥和水蛭包围,不失血受罪又能如何?

1948年,《电影杂志》记者采访周璇,问她如何应对外界刺激,周璇神情忧郁,但回答得还算巧妙,她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周璇给人活泼开朗的印象,实际上,她的性格偏于内向,并不愿意把心事向人(尤其是陌生人)倾吐。她的的抑郁症因此一天天积累而成。

九年后,周璇患恶性脑炎不幸去世,年仅三十八岁。临终前,她拉着好姐妹黄宗英的手,将两个孩子周民、周伟托付给她,以悲颤的声音说:“黄姐姐,我的命太苦了……活了一辈子,连自己的亲生父母也不知道……”真是造化弄人啊!

资深影评家方保罗先生曾评论道:“在芸芸中华老影星、老歌星已濒临被人遗忘的当儿,在他们之中,却有一个人的名字依然烙印在上海、台北、香港及吉隆坡男女老少的心中,她就是周璇……”不错,在二十世纪华人女歌星中,被称为“金嗓子”而当之无愧的只有两位,一位是上海夜莺——周璇,另一位是台北夜莺——邓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