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西部心情
14798800000066

第66章 西安之所宜

贾平凹曾经亲口告诉我,他将离开西安,到深圳去。我暗想,这不宜。还有朋友告诉我,赵季平也可能离开西安,到北京去。我暗想,这也不宜。依照常理,一个有成就和有影响的人,到规模巨大而汹涌着潮头的都市去,将应该增添其成就,并扩大其影响。不过也有一个风土与人的问题。风土是产生并熏陶个性的,而个性则有适合它发扬的区域。大约基于斯理,周作人说:各国文学各有特色,在中国,省份不同,其文学也不同;尼采说:我恳愿你们,我的兄弟们,忠于地。我的目的不是奉劝贾平凹和赵季平留在西安,并以周作人和尼采为旗。即使我有这样的己见与私心,我也没有这样的权利,而且贾与赵是何许人也,竟要吾辈发言。我的意思仅仅是想指出西安之所长及其所宜而已。

我对西安的迷恋,主要是它在历史上和文化上提供了一些有助于思想的支点。起初,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这里冲突并融合,不但导致了中国文明的二元根脉,也导致了新的人种。老子在这里留下的五千言感慨,显然是道教的本源。孔子之学在这里经董仲舒改造,终于得到权力机构的承认,从而尊为社会思想的正宗和主流。佛教的本土化与大众化是在这里完成的。基督教也是从这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一方记载罗马神父活动的石碑,仍矗立于书院门的博物馆。周文王与周武王前仆后继,在这里建立了完备的奴隶制度,表示它森严等级的青铜器具多而系统。秦始皇在这里所做的中央集权,成为他之后的执政阶级进行统治的主要范本。汉的强大与唐的辉煌,都是以这里为基地实现的,而且一直让自己的子孙心向往之。在这里还出现了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成功是一个神奇的事件,标志着女性对权力的运作所能达到的高度,它使一代又一代有理想的女性兴奋不已。

西安坐落于秦岭与渭水之间的平川里,但很多中国人却误以为西安在黄土高原上。当然,西安尘埃舞动,经济比较薄弱,不好做超级的贸易,也不能引导时代风尚。西安没有王朔,也没有宝贝一类的甜蜜角色。西安只是一个古都,然而古都有古都的优势。西安除了它在历史上和文化上提供了有助于思想的支点之外,它的外在节奏是悠缓的,它的内在气质是雄浑和沉厚的,这都宜于从事精神活动。在这里非常适合做哲学的默想和艺术的细琢,当然也非常适合进行历史研究与文化总结。难道别的地方就不能从事精神活动吗?能。不过在西安特别适合以长程思维对种种本质问题做精深的求索。在西安还容易教会众生敬畏祖先,并学习谦逊,因为这里充满了文物与古迹,它们昭示着人类曾经的艰难和伟大。

选自2003年4月1日《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