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罗崇敏演讲集
14806700000022

第22章 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在云南区域新型工业化研讨会上

大家下午好!

红河州在云南来说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个旧这个世界锡都就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红河州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包括工业物质基础和工业人文基础。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振兴红河工业,促进红河工业文明,是我们大家共同肩负的使命。

一、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意义

把工业强州作为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既符合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党的十六大把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的精神,更切合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

自18世纪中叶在英国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工业化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各国经济增长的主题。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就在于实现了工业化,英国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率先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德国借助化工技术革命,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国,用4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英国100多年的事业,实现了工业化;美国借助第二次科技革命,通过技术革命和创新,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励精图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组织改革,在60年代中期实现了工业化。

从我国发展历史来看,是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取代了农耕文明时代,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是一个典型农业国,1952年现代工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266%。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工业化和加速信息化阶段,开始了自我持续快速增长的新时期。东部发达地区之所以发展快,文明程度高,就由于他们已进入工业化成熟期,有的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成熟发展阶段;中西部地区之所以比较落后,就在于不少地区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经济发展还处在不太稳定和不成熟阶段,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比较低,社会发育程度不太高。罗崇敏演讲集实施工业强州战略

从我州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州是云南工业文明的最早发祥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2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438%,工业企业上缴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734%多。工业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在增量上,都已经成为我州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红河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是工业推动了我州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各民族的文明进步。从我州南部北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上来分析,南部屏边、绿春、金平、红河、元阳、河口6县的人口占全州的345%,面积占全州的437%,但GDP仅占全州的142%,工业总产值占14%,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州的13%,财政收入仅占3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北部农民的一半。原因就在于北部各县市已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有的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但南部有的地区还处在农耕文明时代,有的进入工业化初期。要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必须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红河州工业化水平仍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我州已建成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但资源、原料型产品占主导地位;企业较多且有一定规模,但集中度低、支柱产业单一;有一些特色的工业产品,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少,外向度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但区域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从宏观经济中的人均占有GDP、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方面来分析,红河州总体上处在工业化初期,但从县域经济上分析,北部几个县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从微观经济中的市场主体来分析,企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大多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外延速度型特征明显;物质技术积累量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差;产业集中度低,有机产业链短;所有制结构不合理,资产固化严重。从区域发展不平衡来分析,我州区域工业经济上客观存在着三级梯度差,即:弥勒、开远、个旧、河口——蒙自、建水、石屏、泸西——屏边、金平、元阳、红河、绿春。要解决工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工业发展。

二、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思路和举措

积极探索工业发展的新思路。要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必须迎头赶上新型工业化的浪潮。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工业化。通过今后15年的努力,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50%以上,今后5年要确保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以上。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我们要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探索。今后一段时间,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思路是:转变思想观念,培育市场主体,建设支柱产业,调整空间结构,构建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环境,推进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工业发展多层次、高效益观念;大市场、高整合观念;跨越式、高风险观念;保环境、重节约观念;工业兴盛、人才为本的观念。要重商、亲商、安商、富商,大力培育企业市场主体,全力支持其发展壮大,提高企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要在巩固发展烟草工业的同时,着力打造冶金、电力、建筑建材、化学工业、生物资源加工等支柱产业。努力构建投融资、技术创新、服务保障、园区基地支撑体系。要对工业空间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工业发展的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营造工业发展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立有利于各类企业健康成长的社会机制。加快提升弥、开、个、蒙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促进我州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的跨越,从北向南、从城镇中心向乡村推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充分利用优势产业环境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要把我们州的新型工业化放在全省、全州具有的优势产业环境中来认识和推进。我省、我州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培育了由烟草及其配套产业、矿业及其加工产业、化学工业、建筑建材、生物制药、机械制造等构成的优势产业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产业环境和产业基础,走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的路子,促进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的嫁接,促进老企业的传统优势与现代市场的承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形成老产业向纵深发展,新产业异军突起,新老产业联动发展的态势。我们要大力支持红河卷烟厂、云锡公司、解化厂、个旧电力公司、小龙潭煤矿、小龙潭电厂、巡检司电厂、开远水泥厂等大型企业扩大再生产和建立新的产业板块。大力支持大唐集团、华电集团、滇能集团、红塔集团等大型企业在我州进行开发式发展。要充分利用周边境外资源优势,发展工业产业。

着力建设群体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单一,产业集中度低是制约红河州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要着力建设烟草、电力、矿业、化工、建筑建材、蔗糖、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等支撑我州经济大厦的产业。建设支柱产业,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产品市场空间,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要继续加大工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快锡业、制糖、建材、药业等大企业的集团化进程,促进资源优化整合,提高整体竞争能力;要促进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引进竞争与合作伙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加速信息化进程,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实施,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现代技术水平;要促进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发挥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及环境保护对支柱产业建设的互动作用。

切实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建立工业园区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的有效形式。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按照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工业项目建设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加快规划和建设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工业园区的步伐。工业园区的建设要着力在形成产业特色、增强集聚功能、创新功能和辐射功能上下工夫。将政策集中用在能对地方经济发展形成龙头带动作用的少量产业和企业上,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企业配套协作,特色鲜明、专业性强、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加快红河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工业园区的建设,要科学规划,创新机制,招商引资,全程服务。要用现代城市理念,做好工业园区的规划;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项目建设机制和服务机制;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园区建设的首要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开展招商引资;要搞好园区的投资硬件建设和完善投资软件建设,切实抓好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务实高效的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大力推进市场主体的整体创新。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体是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企业家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业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创新是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兴旺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创造条件,努力推进企业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企业的经营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依靠企业员工、依靠市场消费者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求得企业的不断发展。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州内国有企业非公化,企业职工身份社会化,企业经营市场化。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关年,改革的任务相当繁重,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努力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既定目标任务。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认真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依法保护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要切实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的现代产权制度。要积极引导并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产业。要支持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拓展市场空间,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系统管理和全程管理,大力培育企业人文精神和文化环境,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促进资产运营向资本运营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素质和效益。

三、努力创造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良好环境

改进服务环境。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以职能转变为中心,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工业现代知识和现行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解决行政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机关行使权力越位、缺位、错位,职能交叉,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高等问题。按照政企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取消不必要的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要求,重新清理审批事项,弃繁从简,公布执行,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摒弃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些落后观念和做法,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环境培育和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自觉应用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市场规则来指导工业的发展,真正形成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格局。

改善政策环境。要制定和完善我州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有利于加速我州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项目推进、技术改造升级等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鼓励政策,提供政策保障。要确保国家、我省以及我州已经出台实施的有关吸引外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西部开发等有关优惠政策切实得到落实。要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对拖延或拒不执行、落实有关政策的部门和人员,要严厉追究部门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以确保政令畅通。在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和职工的实际困难,高度重视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及其再就业工作以及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中央到地方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到位,维护社会的稳定。

优化市场环境。市场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我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市场建设,努力营造功能完备、分布合理、活跃规范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各县市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有重点、有选择地培育和建设一批专业市场以发挥龙头经济的带动作用。要把整治环境和优化环境结合起来,加大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切实加强道德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树立我州“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健全法制环境。各执法部门要依法行政,讲究工作方法,杜绝简单粗暴,做到文明执法。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四乱”的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减轻企业负担,对拒不执行有关“四乱”要求的组织和个人,要一查到底,决不手软。要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保障从业人员的各种合法权利。要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中央、省、州关于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部署,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要高度重视城乡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关心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营造舆论环境。宣传新闻部门要组织力量,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宣传成果,对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要在各种媒体上广泛宣传。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给予真心的关注和呼吁;对发展中遇到的不公和不法行为、事件,要给予曝光。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为民请命的精神,有伸张正义的勇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发挥好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在全州形成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舆论氛围,掀起一个人人都关心发展、谋划发展、支持发展的热潮。全社会都要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兼容,敢为人先,奔腾图强”的红河精神,为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创造人才环境。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者,政事之本也”,振兴红河工业须以人才为本。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要建立健全工业人才培养、引进、实用、管理的体制。努力创造工业人才培养得出、吸引得来、使用得上、干得出业绩的机制和环境。努力造就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结构较合理、适应我州经济发展需要的工业人才队伍。要建设一支层次高、能力强的经理层队伍,培育一支业务技术强、综合素质好、能掌握多岗位技能的职工队伍。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升中等教育的办学层次,为工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要支持企业建立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塑造企业良好的素质形象。

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主体是红河州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我们要调动和凝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实施这一战略,也才能实现战略目标。谢谢大家!

2004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