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艺术家们:
我以一个特殊的身份——普文治先生的女婿,出席今天的研讨会,并就普文治先生的作品特点及出版意义进行探讨。
我们认为,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把走入艺术堂奥、为国家民族艺术事业作过贡献的人全部写入历史,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有责任尽可能地把这些人介绍给历史。
名不见经传,早年毕业国立杭州艺专的普文治先生,几十年默默无闻地在云南玉溪江川一个小镇耕耘书画艺术。时至今日,才知其身心扎在大自然的田园沃土之中,艺术成就步入文人画的堂奥。惜哉!他以弘扬民族艺术为毕生追求,用文人的墨汁浇灌了乡间田野的果蔬,用文人的彩绘技法着染了名山大川的松梅。他获得了诗、书、画、印合一的文人画的古典神韵,又追求着现代国画艺术的审美意味,为文人画放射出新的光华作出了不懈努力。
1921年12月19日,农历辛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生于云南玉溪抚仙湖、星云湖畔一个农村耕读家庭的普文治先生,自幼受到高原水乡的养育和熏陶,富有艺术禀赋,酷爱丹青,专志艺涯。1938年毕业于云南昆华师范学校,因品学兼优,留校任美术教员。1939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学习,受教于潘天寿、吕凤子、吴茀之、张振铎、傅抱石等大师。1944年在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任专员和美术教育委员会编辑,1945年加入中华美术协会任会员,1947年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64年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函聘普文治到该院任教,因“四清运动”,不得前往。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普先生重获“政治生命”,焕发艺术青春。1984年任江川县政协常委。书画作品多次选送法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参展,并参加海外文化交流。正当他以旺盛的精力向自己的艺术峰巅攀登之际,无情的车祸中断了他的艺术生涯,不幸于1988年2月20日逝世,哀哉!
普文治先生既走进又走出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苦研磨砺书画艺术,将富有传统面目和自新面目的诗、书、画、印巧妙地统一在绘画形式格局中,构成了他丰富的艺术领地。他的绘画非常注重意境、气韵、格调等中国民族绘画的价值标准。作品给人既神韵流动、生机盎然,又恬静典雅、豪放奇崛的感觉,溢流着内在的精神美。他的花鸟清新俊健,朝气蓬勃;他的山水古朴苍润,传神寓意。他潜心创作道德、修养、境界、情感、艺术气质与技术和谐统一的永久价值作品。构图严谨,“知白守黑”,虚实有度,藏露相宜,刚柔相济,颇具辩证思维灵性。用墨枯湿浓淡都不乏其深厚传统功力,泼墨元气淋漓,淡墨恬逸厚重,焦墨秋实春华。用色正原,繁简得当,古艳淡雅,清超绝俗。罗崇敏演讲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普文治先生不但在国画创作上颇有建树,他还善诗文,攻书法,精篆刻。诗文言志抒情,缘情而发,随意而作,格律规范;书法遍临各体,真草隶篆,无不通晓;治印凝重枯涩而又挥洒自如,粗犷质朴而又明快简雅。潘天寿曾题“普文治印谱”书名。普文治先生多年从事美术教育事业,注重书画理论研究,编写了《国画浅识》、《书法浅识》两书。当我们认真研读他的作品后可以发现,他的艺涯生旅是沿着中国文人画的路子全面修养的过程,是学习古人、继承传统、创造自我的过程。
普文治先生的作品充盈着高尚的人文精神,他虽历经坎坷,但达观坦荡,以“长乐”自号。他忠诚教育事业,人格端庄,艺品高尚,深受民众的爱戴。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千年更替,世纪之交,整理出版普文治先生的书画作品都具历史和现实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艺术家们,我将我的岳父普文治先生的经历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支持出版先生的作品给大家作介绍,对普先生的作品的讨论和评价不是我的能力所及的,感谢大家,感谢你们珍视我的岳父普文治先生留下的这笔遗产,这笔遗产不是他的,也不是我的,是全社会的。
谢谢大家!
200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