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罗崇敏演讲集
14806700000060

第60章 减学生之负减家庭之负——在云南全面减轻中小学负担论坛上

大家上午好!

云南省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论坛开幕了,我们向各位专家、来宾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高度重视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校坚持正常的办学方向,为减轻小学生负担做了大量的工作,我省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但是,由于中国教育文化背景、现行教育体制、社会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工作还远远没有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校、家庭、社会都肩负着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繁重任务。补课过多过滥,作业过多过滥,教辅过多过滥,师生过多的无价值的苦和累,无限制的增加了学生负担,伤害了学生心灵,降低了教育水平,影响了教育声望,损害了教师形象,扭曲了教育价值,严重阻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举办这次论坛旨在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汲取各方面的经验和办法,换取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坚定不移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坚定不移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始终认为,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包括减轻学习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体制,改进教育方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需要。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表面上看是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上讲是减轻民族负担,减轻社会负担,减轻家庭负担,减轻学校负担,也是减轻老师负担、家长负担。正因为这样,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解决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问题,早在1950年6月,毛泽东同志就说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周恩来同志提出要“减轻课程负担”。毛泽东同志又在1964年2月春节座谈会上的谈话中指出:“现在一是课多,一是书多,压得太重,害死人”。“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方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197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罗崇敏演讲集减民族之负减老师之负减学生之负减家庭之负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和省长秦光荣同志也多次讲过,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不要让教辅压垮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后中央主要领导和中央文件中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要求有上百次。如果我们不肩负起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这一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就等于“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为什么中小学生的负担反而有增无减呢?这涉及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估机制的变革问题,也涉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观念转变和目标选择问题,还涉及教育品格、教育精神、教育价值的流失问题。从根本上讲,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就要全面加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评估、教育价值的建设。所以,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是深刻的教育变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教育是教真育爱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认识真理,热爱真理,追求真理,求取真知,获得真实,做真人,做真事;使受教育者富有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爱自然。教育的过程价值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品质、兴趣、思维、方法和能力,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走向幸福。要实现教育目标,达到教育的过程价值和终极价值,就必须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过重,不但亵渎了教育的本质,更严重地违背了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导致中国教育“成功”于“起点”,失败于“终点”的严重后果,产生民族素质变异的结果。一个富有责任感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学校,一个富有爱心的家长、教师和校长,应富有理性和意志力地自觉肩负起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历史责任。特别是教育界,要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但要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更要引领时代的进步,不能盲目适应暂时的市场社会不良“需求”,主动积极地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事业,义无反顾地为实现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做出努力。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云南省坚定不移地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提出了“三明、两结合、一统一,整体推进,全面减负”的思路和举措,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广泛支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所谓“三明”,就是明理、明治、明成。明确道理,统一思想;明确治理的措施办法和目标任务;求真务实,追求减负明显成效。所谓“两结合”,就是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师、学生、家长相结合。所谓“一统一”,就是在全省各州(市)统一部署,统一实施。所谓“整体推进”,就是从思想观念、管理机制、教学内容、评估办法等方面对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进行整体安排,将减负与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推进高中课改和考试体制改革等有机结合。所谓“全面减负”,包括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为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云南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工作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顺势而谋。通过广泛调研,召开听证会,集思广益,顺乎民意,制定既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结合云南实际的办法措施;二是质、量结合。对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既有质的要求,更有量的考核,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来进行;三是积极引导。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涉及教育体制机制的调整,涉及诸多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调整,必须运用各种方式做大量的、广泛的求证引导工作;四是加强监管。教育厅、监察厅和省纠风办联合制定规则和要求,联合组织监察,派出一百多名特派监察员进行减负监察指导;五是务求实效。切实研究在推进减负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务实性地调整办法、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减负工作,力求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收到实际效果;六是减负提质。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目的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课堂教学真正走向学生的世界生活,真正做到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实践和创造。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又是变革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实践问题,涉及社会面广,触及深层矛盾多。就云南来说,就涉及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认识、观念、方式、方法的调整。就国家层面上来说,就涉及教育体制和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的变革。所以,在推进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会影响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工作的推进,有的家长和老师把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与提高教育质量对立起来,担心因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的把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与提高中、高考成绩对立起来,担心因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而影响中考和高考的成绩;有的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立起来,担心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会使孩子放任自流,增加家庭对孩子的管理负担;有的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育对立起来,担心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会影响老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而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有的担心全省不统一执行减负规定,州、市、县各行其是,学校另搞一套,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等等。这些想法和担心我们都要悉心理解,都要积极应对,都要采取相应措施办法来逐步解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埋怨有的家长和老师对减负的种种猜疑甚至不理解,我们的责任在于通过“抓减负提质,促全面发展”的成果来证明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必然性、可行性、实效性。教育的功能在于使受教育者得到:品格养成,兴趣培养,思维训练,方法把握,知识传授,能力提高。教育的这些基本功能是完全靠补课得来的吗?是完全靠做教辅练习题得来的吗?是靠多收一点学生的费用得来的吗?不是,绝对不是!这里,我们应该对个别学校领导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嘴上一套、行动一套”,盲目迎合和挑起家长情绪抵制减负规定的做法表达一个鲜明的态度:这样的做法正在体现着你自身教育品格的流失,体现着你的学校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下降。

我们坚信,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方向是正确的,道路是曲折的,目标是能实现的。办法总是比问题多,希望总是比困难大。减负后如何提质?将会引发各学校和家庭更多的思考,寻找到更多的办法和措施,将会产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的变革。在一个省范围内,从机制、内容、方法、监督等方面采取系统措施,推进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可能的,更是可行的。只要我们共同肩负起教育的神圣使命,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各项措施,只要我们积极地争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理解,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就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衷心祝愿大家幸福安康!

2009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