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胆冒进,还是暗中行事,不变的一点原则就是永远保持谨慎。多少人见身后有余忘缩手,到眼前无路时想回头也回不去了。因此在投机活动一帆风顺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不能在得意忘形时却落入陷阱。蒋介石深悟此术。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古语言:小人固当远,然亦不可为仇敌。君子固当亲,然亦不可曲为附和。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就成了千古不变的道理。
一般来说,所谓小人都是些品位低下,手段卑劣之辈。所以在与小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一百二十个小心,因为你一旦得罪了小人则往往会陷入绝境,因为小人做事往往是不计后果和不择手段的,他们会小题大做、添油加醋或者凭空捏造事实,总之会想尽一切你想不到的手段和办法,从你想象不到的任何角度对你下手。所以厚黑家谨慎行事原则的要义之一就是——绝不得罪小人。
君子坦荡荡,不会畏惧任何流言蜚语,甚至是敢于直面血淋淋的攻击,但是小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却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所以蒋介石不愿与小人为伍,也不愿与小人为敌。他不与小人发生正面冲突,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却也从没有嫉恶如仇地和他们划清一切界限。
在民国的舞台上,各式人物上演了一出出荒诞戏,而其中也不乏见风使舵,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小人。汪精卫就是那些没有立场,没有信仰,没有是非观念且随时准备“左右”漂移的小人之一。革命时他比谁都积极,他可以去炸清朝的摄政王,也可以通电讨伐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蒋介石。但一旦他觉得自己的利益不保,他就立刻可以翻脸无情,当他谴责蒋介石的同时,却也精心策划了“七一五”事件,而他杀的人并不比蒋介石来的少。甚至他还提出“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走一个”的极端口号。到了全国抗日,还是这个汪精卫,摇身一变,又投靠了日本人,还发布了臭名昭著的“艳电”。对这样的小人,人人都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但是蒋介石却一直与之周旋,不愿主动撕破脸。直到他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才终于和汪精卫这个小人划清界限。
蒋介石对待汪精卫的态度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投机策略。得罪了小人不足虑,可恨的是惹了一身的麻烦,耽误了前途,得不偿失。
◎露丑胜过自作聪明的掩饰
每个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尴尬的时候。比如无意中的一句谎话被揭穿,或者是被他人开了一句伤面子的玩笑。这种情况下是强硬地回击,还是机智地应对,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公众对一个人的印象。
先让我们来看看蒋介石是怎么做的。1924年10月10日在广州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商团叛乱。叛乱发生后,黄埔军校忙做一团,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立刻去电向孙中山求援,在蒋介石的理解中广州是革命的根据地,绝不能拱手相让,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当孙中山先生获知广州的种种恶劣情况之后想放弃广州,并且命令蒋介石将学生以及枪械等火速运往韶关。这一下把蒋介石逼到了艰难的处境中。他思索了一会儿,缓慢地走向苏联顾问切列潘诺夫,他缓慢地对他说:“我让你来做代理校长。”苏联顾问听完之后相当诧异,连忙问蒋介石这是什么原因,蒋介石又沉默了许久才说道:“杨希闵坚决反对我出任司令,参与商团的叛乱。他声称要解除黄埔军校的武装,枪毙我,我在这里根本待不下去。”蒋介石的示弱并没有让自己被苏联人看不起,而是成功地赢得了苏联人的支持。接着来自苏联的顾问劝说道:“你无须担心,我国支援的枪炮马上就到,‘沃洛夫斯基’号巡洋舰正停泊在黄埔的码头上呢。”此刻的蒋介石终于有了底气。
露丑并不是对于自己弱点的展现,而是对自己已被他人发现的弱点的坦诚。这样做在尴尬的处境中,蒋介石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容易下台的阶梯。
但蒋介石知道,勇于承认自己的“小错误”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信任感。但是不能够暴露出自己更大的缺陷。露小丑往往会成为迷惑和欺骗对手的法宝,但是露大丑却会给别人攻击你的把柄。
在每个时候都逞强未必是一件好到哪里去的事情,露丑也未必是一件坏到哪里去的事情。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能大意,如果自己的能力实在达不到或是这件事情实在是棘手,又或是你在这件事件中扮演的完全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角色的话,那么不妨试一试向别人露出自己的弱点,露出自己的“丑”。
◎留一只眼朝身后看
“一言足以致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唯恐其覆坠也。”这句古语说的是一句话不谨慎就有可能招来大祸,所以古人讲话十分谨慎,做到守口如瓶,就是担心会像瓶子落地破碎一样招来杀身之祸。
天下事不可能恒常不变,万物都有盛衰,“月满则亏”就是这个道理。高山之旁必有深渊,若为自己的荣华富贵沾沾自喜,跌入深谷的日子迟早会到来。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留一只眼朝身后看,不要等危险追到跟前时才匆忙避让,到那时已经来不及了。
蒋介石为人一生谨慎小心,这一点世人皆知,谈及其一生的厉兵秣马无不出自谨慎二字。他的办公地点在总统府的办公大楼,有严格的警卫守护,要见到他必须经过整套的检查,就算是亲信也难以轻易进出。他办公室的桌子始终呈45°背墙角放置,这样,他可以以墙角为依托,看清楚窗外,以及三个门的情况。每次他定下行动的策略时,都会做到完全的小心谨慎。不但每一次都想清楚了退路,而且每次都做好多套准备,供时局变化时调整改变。
蒋介石虽然谨慎、小心,但他知道一定还有同样抱有野心的投机家们在一旁对他得手的一切虎视眈眈。
两“黑”相争,比的就是心细和审慎,一定要在身后留一个探照灯似的明灯,一定要观察到对手的每一个动作,事先了解到对手的每一个意图,这样才不至于在自己“黑”别人的时候反过来被别人“黑”了。
《易经》中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之句,所以无咎,无非是因为小心谨慎,不犯过失。即使权高势重,如果不自善其后,也会自毁前程。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留一只眼睛朝后看,如果不能在任何时候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处境,那么就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有可能踏进陷阱。
蒋介石的谨慎小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自身的安全。但他的狠毒残忍更是让中华民族吃尽了苦头。所以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留一只眼朝后看,谨防他人对我们做小动作,使得我们也成为投机家们的猎物。
◎穷寇宜追,斩草除根
俗话说:“穷寇莫追。”可是蒋介石更信奉斩草除根。前人告诫我们“穷寇莫追”是因为担心“穷寇”在一败涂地之时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反过来伤了我们,是担心中了“寇盗”之计,被“穷寇”引入了陷阱之中。其实仔细思考一下就知道这个是不成立的,所谓“穷”乃是“尽”之意,若是“寇”的不是佯装到了走投无路之际的话,那么他是不足以为惧的,真正走投无路的“寇”是要坚决消灭的,也就是所谓的斩草要除根。
当蒋介石在著名的中原大战中占得上风后,“倒戈将军”石友三投奔了张学良,晋军也纷纷背弃阎锡山各自找门路,与蒋介石和张学良取得了联系,在蒋介石的说客的策反下西山派的梁冠英、万殿尊、吕秀文、李肖庭、邵子举等人也纷纷倒戈,部队里的杂牌军也很快地把反蒋的旗帜换成了蒋军的旗帜。但阎锡山、冯玉祥等人还试图能够分得自己的一杯羹,甚至还想保住山西的势力范围,但是蒋介石不给他们一点回旋的余地。蒋介石先将阎锡山和冯玉祥两位列入了不可赦免的名单,然后又继续向阎锡山和冯玉祥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两个必须立刻无条件下野。同时蒋介石继续对山西进行经济封锁,并且命令飞机不停地轰炸太原城。10月25日蒋介石的军队攻陷了潼关,阎、冯两人的军事力量至此已被瓦解殆尽了。但是蒋介石还是不会就此罢休的,地方军阀势力是阻止他专制独裁的一大阻力,他绝不能够给阎、冯两人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一定要将以他们两人为代表的地方军阀倒打,并且不给他们任何重新站起来的机会。于是蒋介石继续逼迫已于11月4日通电全国表示“即日起释权归田”的阎、冯两人必须出洋,并且发布了对两人的通令,不给他们任何留在国内的机会,结果,阎锡山逃亡日本占领的大连居住,冯玉祥则秘密转入晋西,在他的老部下宋哲元驻守的稷县居住。声势浩大的第一次反蒋联盟就这样彻彻底底的失败了,而且因为蒋介石绝不手软的追击,在抗日战争前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反蒋战争了。
投机家们信奉谨慎的行事原则,杜绝可能出现的一切隐患,时刻掌握主动权,不会把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交到别人手上。而投机策略不实行便罢,一旦施行就必须记住在杜绝隐患时要无所不用其极,即使面对被你打趴下的“穷寇”也不能心慈手软,杀人必须要见尸,一定要加把劲,直到对手永远倒下为止。如果你对已经被赶走的“对手”不能紧随其后,步步紧逼的话,就等于放虎归山,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手”一喘过气来就会对你反咬一口,而这反咬的一口对你来说很可能就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