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元代战
14809800000024

第24章 战后之政局

宋嘉定十年,即成吉思汗十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春,木华黎立下“平定辽西,重定辽东之功”乃还漠北,觐成吉思汗于土拉河上,秋8月,成吉思汗诏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

先是木华黎在金人境内,金人威呼之为国王,成吉思汗闻知,曰:“此嘉兆也”!至是遂封木华黎为国王,赐誓券金印。文曰:“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又以汪古特万人、兀鲁特四千人编为木华黎亲军。亦乞剌思人二千,由孛徒古儿干统之。兀鲁特人一千,由木勒格哈儿札统之。宏吉剌人三千,由阿勒赤那颜统之。札刺亦儿人二千,由木华黎弟带孙统之。其余之契丹兵及女真兵,由吾也而与蒙古不花统之。以上诸军,皆受木华黎节制,并谕木华黎曰……“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赐大驾所建九苏大旗。仍谕诸将曰:“木华黎建此旗以号令诸将,犹朕之号令也。”木华黎遂承命建行省中都,以经略中原。(上引见多桑蒙古史,一卷五章)

宋嘉定十一年,金宣宗典定二年、成吉思汗十三年、公元一二一八年,木华黎挥军攻取河南诸州郡,金遣使向蒙古乞降,成吉思汗不允。因蒙古主力西征,木华黎战力薄弱、蒙金战事遂陷于停顿状态,至宋嘉定十三年成吉思汗十五年木华黎以收降各军之力,竟略定河北,进取山东。翌年又引军北上,自东胜州涉黄河,转军西上,会蒙古留在西夏军五万,引之而束……历取陕北、关中、晋南等地。嗣后金以河北久经战事、地多残破,遂尽弃河北、山东、关中,惟并力守河南,保潼关。东西二千余里,立四行省,以二十万金兵守御之,由是蒙金遂形成隔河对峙之局势。

金国至此,黄河以北土地,全部丧失。金军虽仍有零星留驻河北者,只以蒙古军力未到,或尚未及撤退之故。残兵败将,唐集潼关——洛阳——开封东西狭长地带,已形成必败将亡之悲惨颓局。若非蒙古有事于西域,成吉思汗大军西征,其亡国命运,旦夕间事耳。

金以北边遭受蒙古攻击,不能两面作战,乃遣使与南宋约和,因而成立“嘉定和议”,是为宋金最后一次和议。宋朝函送韩佗胄首级于金,完全接受了金人条件,时在宋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翌年成吉思汗大举伐金,金人忙于应付北敌,再无力南顾。成吉思汗九年(金贞祐二年宋嘉定七年公元一二一四)金主接受蒙古皱下之盟,宋宁宗亦采纳起居舍人真德秀建议,毁“嘉定和议”,罢所纳岁币。韩佗胄死后,史弥远用事,政治消沈如故,宋因之亦不能向金朝有所乘机复仇之举。

西夏自宋嘉定元年,即金大宋元年(公元1208年),其主安全(夏襄宗)纳女向蒙古请降以和后,其后两年,安全去世,族子遵顼继立,是为夏种宗,从宋嘉定六年即金宣宗贞祐元年(公元1213)起,夏金忽然失和,金国不惜于两面作战在西陲与西夏大起干戈,迹战多年,两败俱伤。诚乃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也。

金蒙战争到兴定元年(公元1217)止,金人中都北京均告沦陷,黄河以北,数百城池,均为蒙古人所有。此时蒙古军如一鼓作气,定可席卷汴洛,灭掉金国。不料此时忽在西域方面,发生纠纷,成吉思汗不得不将中国方面战争,暂置于休战状态,而以全力西征。金人亦幸于获得此一机会,以苟延残喘。

兹将蒙古西征动机,概述如下:成吉思汗统一诸部以后,征服乃蛮(今科布多地方),其汗之于屈出律亡走西辽,西辽君主直鲁古见屉出律父死国亡,非常可怜,优予款待,并将女儿妻之。直鲁古年老好游乐,不理政事。屈出律遂乘机篡位,更企图复与乃蛮,因派人图归故土,拟乘蒙古伐金机会,重整旧业。成吉思汗虑其死恢复燃,乃遗者别带领大军,扫荡乃蛮残部,并进击西辽屉出律,是为蒙古军西征之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