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因为封建礼教,那个时代读过诗书的女子可真少之又少。可在男子的眼中,无才的女子总是美丽的。风流雅士们更喜好醉眠春花巷中,由此也生出了多少描述女子之美的诗句。只是这样的字句说起的终究不是现实的生活,唯有那些平凡到几乎被人们忽视的妇人们,她们一辈子都秉持着相夫教子的伦理,平平淡淡走完一生后,竟可怜得连个名姓都不曾留下。
那时的妇女们多依附着男子而生活。这便注定她们一生悲剧性的结局。若是丈夫被征调去戍守边疆,想要再相见,怕是难过登天了。又或者也许会再酿出来一个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这总归也会变成诗句的。然而这样的孟姜女也只是文人笔下的一种情怀,一旦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岁,再没有几个女人能抛弃身边的一切而单独去要寻找丈夫的。
或许红颜薄命而嫁给了一个负心郎,这应该算是最悲苦的生活了。她们胸无点墨,这样的不平又能怎样诉说?一旦失去了生活的依附,等着她们面的人生到底还有几多坎坷?
所幸,这个时代中还有一些诗人记得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悲苦。这样的故事并不凄美,但正是因为有了人肯在黑暗的角落发出几声呐喊,才让这些女子的生命因此而铭记。
这一切,都是要从唐代实行的府兵制开始讲起。
府兵制规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在农忙的时候按时耕作,农闲的时候便要随军进行训练,并且还要在每年的固定时间被征调去戍守边疆。男子到了二十一岁就要开始应征,一直到六十岁时才能免除徭役。不但如此,每一个被征调去戍边的农民都要自己带上衣服、兵器和粮食。倘若是在盛世,几个月的分离或许还可以忍耐;若是到了乱世,这一别,很难说是不是果真就成了永别!
后来,府兵制度逐渐败坏而被募兵制代替。募兵原本都是自愿入伍的,到了唐朝中期,因战争频繁,唐王朝更常常在战场上遭遇全军覆没的可能。即便打着保家卫国的旗号,老百姓也再不愿意去参军了。为了凑足军队的数量,强行征兵更是屡见不鲜。尤其是遇到政治腐败时,青春少年郎的这一去,便在军队中花白了双鬓。
家庭中的支柱再也回不来了,徒剩下一个女子维持着全家生计,背负在她们肩膀上的重担并不比戍守在边疆的丈夫轻。长期的离散,使得这首悲歌分外凄凉: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月亮还是一如往常地挂在半天空,不曾因为人间的战事而有着生离死别的忧伤。月亮终究是不解风情的,越是如流水一般的月色,也就晒得人间万户更加忧愁。可哪里又有时间去想这些烦心事呢?手上的征衣还没有完成,却总是想着穿上这身衣服的丈夫到底还能不能回来和自己团圆。
秋天总是凄冷,瑟瑟秋风吹不停,既撩人愁绪又惹得心伤。整个长安城的妇女似乎都把目光放在了玉门关外。在那里,有她们日夜思念的人儿。她们不关心战事到底如何,只要心中所想的人儿还活在世上,这就是最好的愿景了。月朗云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征人的深情。可是何日才能平定胡人的侵犯呢?若果真有这么一天,便是丈夫归来的好日子,这才是真正能把心中的石头放下地的时候。
只是谁也保证不了,这一日一定会到来。假如留给她们等待的终是一场空,这样的故事又要惹得许多泪水横流了。
泪水再多,也难以填满心中的沟壑。刚刚洞房花烛却要被这份离别生拉硬拽成一地的感伤。若是没有历经过此等事情,又哪里写得出妇人的心声?偏偏就有杜甫这样一个诗人,生在太平光景偏要遭受乱世纷争。他眼见的一幕幕不平,最后也都只能化成满纸辛酸泪。其究竟会对这个社会起到多少作用,还是不再去计较了吧。
新婚别
杜甫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紧紧缠在手中,它的蔓儿怎么还能爬得远!爱情被乱世阻隔,最后是否还能够冲破重重障碍而获得重生?这该是每一个人心中都留有的希冀吧!可希望并不一定会实现,尤其是在战乱的年代,把女儿嫁给那些就要去当兵的人,还不如早在婴儿的时候就丢弃在大路旁边任她自生自灭!也许有人会说,天下哪里有这样做父母的!可这却明明是对女儿最好的着想了,明知成人后的苦难,反倒不如早早了却了柔弱的生命。
这样的年代中,每一对结发夫妻都是没有安心觉可以睡的。而杜甫笔下的这对夫妇却更要可怜了。就在前一天,他们两人还相信着天长地久的誓言,仅仅只一个晚上的时间,这一切都变成了虚幻。草草成亲本就是为了圆一场爱情梦,偏偏做梦的人却都不愿意醒来的。当要匆匆告别时,才悔恨不应该做了这场婚事。当初若没有你情我愿,现如今又怎么会有如此心伤呢?
为什么要用这样短暂的爱情去换取来遥遥无期的等待?这本是抛给上天月老的疑难,现如今怕是月老也因为人世间过多的质问而再不会去回答了吧。
这一对新婚的小夫妻还没有举行过拜祖大礼,甚至连公婆都还没有正式拜见过,生活就已经以最残忍的方式铺陈在他们面前。人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妇人也颇懂得这些道理。战乱的年份中也只祈求父母康健,这是已经为人妇的最大使命,更是出征男子心上撂不下的坎儿。
虽然前线并不远,可战争是如此恐怖的事情,谁人又能许下平安归来的承诺呢?若不是规定妇女不能随军作战,这新婚的女儿家也早就收拾起行装了。只是又可怜了这一身绸缎嫁妆,穷人家好不容易才置办起来的一切只在人前走了一个过场,现如今却要收拾成压箱底的思念了。只愿有朝一日能够像是天上的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入队成双,两地相结同心,一生共盼团聚。
如果有一天,再没了征战,人世间的爱情才会显得美满。再不让一个女子受这样的相思苦了,哪怕少却了书本里的几处佳作,也不要看到离人的眼泪再打湿了征人的心。
权把这样的愿景当成是每个人心中共同祈祷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