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14811100000090

第90章 每人节约一条毛巾 意义就大

毛泽东一生倡导勤俭节约,反对任何形式的浪费。他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衣服,一条毛巾,一根香烟,一个火柴盒节约开来。一根香烟分两次抽完,火柴盒多次使用,衣服、枕巾补了又补,这是他生活中的勤俭作风。日常用品他不允许多买,认为需要多少买多少,免得有浪费。同样的毛巾,同一般人比,他的更加“结实耐用”,他反对洗脸时在毛巾上打上香皂,主张清水洗濯,枕巾破了用面巾补上,有的补丁上本来就缝补过。

在一般人眼中,使用缝缝补补的东西显得寒酸之极,非到贫困交加、迫不得已不如此作为。但毛泽东不这样认为。他出身农家,深受农家勤俭美德的陶冶;同时他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战争岁月的磨砺,更知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因此,无论生活环境变化多大,毛泽东节俭的品性从不移易。在他看来,使用破旧的东西,不仅感到比用新的舒服,而且也是一种节约行为,是共产党人时刻保持劳动人民阶级本色的重要标志。

早在长沙求学时,同学们就传诵着毛泽东衣着方面的“加法减法”趣闻。

那时,毛泽东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寻求知识、寻找救国真理上,在书报上舍得花钱,但生活琐事从未去刻意讲究,他的衣着十分朴素。从初入湖南第四师范时到从第一师范毕业,一直穿着入校时学校发的那套青色呢制服。衣袖裤管破了,他补补,又穿上。他学习期间使用的被褥是湖南农民用的蓝大布套被,没有枕头,即以书为枕。他唯一一件较体面的衣服是件褪了色的灰色长衫,一年四季常穿不脱,不同的是冬季穿时里面加些旧衣裤,夏天穿时则减去里面的旧衣。有些同学常跟他开玩笑,说他的算术学得好,“冬天用加法,夏天用减法”。吃饭方面也很随便,冷饭、冷馒头他都吃。

毛泽东倡导节俭是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生坚持的生活原则。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一位刚到毛泽东身边工作的警卫员还不太了解毛泽东的生活规律,他把毛泽东办公室那盏油灯当作信号。一天晚上,他发现办公室的灯光暗了,以为毛泽东要休息了,就走进去,却看到毛泽东仍坐在办公桌前,他以为灯没油,转身出去取油。等回来时,灯却又亮了。他几次值班都发现这样的情况反复发生,心里纳闷,问老同志,才知道毛泽东是为了节省灯油,想问题时,随手把灯调暗,看东西、写文章时,再调亮。

节省一点一滴,积少成多,就可以制造更多的枪炮子弹,支援前线,这一点滴就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泽东最善于精打细算。

延安时期,毛泽东只使用一条毛巾,无论洗脸洗脚,都是这条毛巾。1947年,转战陕北时,李银桥刚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不久,看到这一情景,未免大吃一惊。他想:“毛泽东是主席呀,怎么就只有一条毛巾,这多么不卫生呀。”

有一天,毛泽东洗完脚,拿起毛巾便擦。李银桥感到过意不去,忍不住对毛泽东说:“主席,买条新毛巾吧,擦脸擦脚还是分开的好。”

毛泽东听罢,反问说:“银桥,我们每天这么行军打仗,你说是脸辛苦还是脚辛苦?”

李银桥想了想说:“当然脚要辛苦!”

“这就对了,既然是脚比脸辛苦,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开呢?分开就不平等了嘛!”毛泽东风趣地说。

李银桥扑哧笑出声来,说:“那就用新毛巾擦脚,旧毛巾洗脸。这样脚就不会有意见了。”毛泽东听了,摇摇头说:“账可不能这么算噢,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还很穷,我多用一条毛巾算不了什么,可是全军如果每人节约一条毛巾,省下的钱,我看就足够打一次沙家店战役了。”

此时此刻,李银桥方才彻底明白,毛泽东并非不讲卫生,并非生性小气,而是心中算着一笔大账。

生活条件艰苦时,毛泽东拒绝享受,省着用,这可以说是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精打细算,似乎还情有可原。然而,全国解放了,物质条件改善了,毛泽东依然拒绝享受,仍然安于清贫,不务奢华,带头勤俭节约,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精打细算,真正难能可贵。

住进北京城,身边工作人员经常跟他念叨改善生活,毛泽东听了都极力反对,当面批评。他对享受素来厌烦,劝多了便大发雷霆,往往甩给他们一句话:“几十年我都是这么过的!”“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小过的就是农民的生活。我习惯了,你们不要勉强我改变,不要勉强么!”

保健医生曾无数次劝毛泽东注意营养,改变饮食习惯,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他们还每周一次给他开列菜谱。毛泽东每次都是摇头拒绝。有一次,他用毛竹筷子敲敲碗里的二米饭(小米加大米),望着保健医生说:“要是全国的农民都吃上我这样的饭,那就不错了,你就可以跟我提你那些建议了。”

毛泽东一生不曾吃过任何补品,如果说吃过,那就是红烧肉。解放后,毛泽东也像战争年代一样不按时就餐,一般只有一日两餐或两日三餐,规定每周只吃两次红烧肉。

1959年全国许多地区发生灾情,加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又“卡脖子”,我国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党中央和毛泽东带头勒紧裤带过紧日子。他宣布两条: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他说,全国人民都在定量,我也应该定量。是不是肉不吃了!毛泽东和身边工作人员共同庄严宣布“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这样,在国家最贫困的日子里,不喜欢吃牛羊肉,只喜欢吃点五花猪肉的毛泽东,坚持7个月没吃过一口猪肉。有时办公一天下来,只吃一盘马齿苋或炒菠菜。

毛泽东的衣食住行是简便的,他的生活水平是低的,与解放初期普通中国人一样的水准。他的生活习惯是传统农民式的,一直坚持清贫节俭的作风,始终保持广大劳动人民的阶级本色。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物质条件改善了,我们不赞成过分节食而弄坏了身体,我们也不赞成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饱穿暖不是大问题了。但我们提倡改善饮食结构,注重营养成分,合理饮食。如果一味地下馆子,大吃大喝,花钱也不买好。

我们的国家还不很富裕,正同心协力、全力以赴地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为民办事,注意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更要继续提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心为民,带领人民勤俭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