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老年人知识读本
14812500000012

第12章 子女总嫌老人唠叨怎么办

老人的唠叨和女性的唠叨一样,大多是不受欢迎的。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从心理学上讲,唠叨——“人老话多”是精神衰老的一种表现。年轻人对老人的唠叨往往有一种厌烦感,觉得他们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因此每当老人旧事重提,老话重说时,他们就带理不理地走开了。这往往使老人十分扫兴和感叹:“唉,人老了,不中用了,说话也没人听了。”

为什么老人特别容易唠叨,说话啰嗦呢?原来,老人上了年纪后,大脑出现退行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记忆力开始衰退,尤其是近事记忆能力差。刚刚与别人说过或交待过的事情,一转眼工夫就记不清了,于是又去与别人再说一遍;特别是对自己所疼爱的小辈,常常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别人没听清楚或者忘记了。虽然小辈们听老人的叮嘱已经好几遍了,可老人自己却还以为总是第一次,因此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厌烦和逆反情绪。

老人的近事记忆力虽然很差,但对远事的记忆却很清晰,哪年哪月,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常常记得一清二楚。许多老人都愿意把自己过去的经历、体会、经验、遭遇等讲给年轻人听。这些话题,开始时常使小辈们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老人们讲起来也格外有劲,但听的次数多了,说来说去总是那么几件事情,年轻人的好奇心很快就消退了,再听就感到乏味了。于是,老人们又感到自己的话没人听了。

此外,人老了,领悟事物的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交往能力都相应衰退。有些事情要向老人反复交代多次才能理解,而老人常因没听清楚而出现理解错误,甚至还会怀疑别人讲自己坏话的现象。这样,使得有些小辈对老人敬而远之,使老人产生冷漠感和被“抛弃”感,觉得说话没人听了,自己不中用了。

遇到这种情况,一味责怪和埋怨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可取的。作为老年人自己,应主动设法改变这种情况。既然老人的唠叨主要来自大脑功能的衰退,那么,应努力设法减缓这种衰退过程和速度。年老以后应继续看看报纸,听听广播,以提高大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老年人要做到人老心不老,乐于经常与年轻人交往,从他们身上汲取青春的活力。

同时要注意与社会群体保持经常性接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努力与社会发展取得同步。当然,作为老人的子女和晚辈,尽管老人有些唠叨,话多,也应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不要使老人产生说话没人听的感觉,使老人在充满温馨和体谅的环境中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