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央视名嘴学口才
14816900000058

第58章 该问的与不该问的要区别对待

提问的目的是引导交谈的深入,掌握交谈的主动权,使交流向着自己预期的目标靠近,所以,提问是很有学问的。高明的交谈者不会坐等对方失误和漏洞的出现,而是采取积极的手段来营造和夺回谈话的主导权。主动权不是说得越多就越主动,控制交谈的主导权,主要是通过提问实现的。得体的问话不仅要靠高明的口才,还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冷静的判断力。

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就是孟子用不断的提问诱使对方陷入被动的例子。

孟子对齐宣王说:“你有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一位朋友照顾,自己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和他绝交。”

“假如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该怎么办呢?”

“撤掉他的职务!”

“假如一个国家政治搞得很糟,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左右张望,无言以对,这才意识到自己落入孟子设下的圈套了。

假如孟子一上来就说:“国家治理不好,应该把你这个国王罢免掉。”那样齐宣王不但听不进去,还可能翻脸不认人。孟子采用类似“诱敌深入”的方法,等齐宣王明白了他的意图,已经无路可走,不得不听从他的劝告。而孟子在劝谏过程中始终把握主动,营造强大的攻势来辅佐自己成功。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孟子一步步的提问使得齐宣王没有任何的心理戒备,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孟子的思路走了。所以,会提问才可能掌握交谈的主导权,否则,问题提得不恰当还可能使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人和人的交流与沟通中,有些话题是不方便涉及的,有些话题则是要极力避免的,比如,涉及到对方隐私的话题,让对方难堪的话题,使对方感到不适、不快的话题,不便与第三者议论的话题,等等。

日本电影《望乡》中阿琦婆在回答女记者的询问时,有一段话说得十分精辟。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别人愿意告诉你的,即使你不问,他也会告诉你;而他不愿说的,你最好也不要问。”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访谈节目,有些主持人为了让节目好看、有轰动效应,就不管不顾地专挑对方的隐私下手,甚至将对方的伤疤揭开让观众看到血淋淋的所谓“真相”。或许节目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这样提问总是让人看着于心不忍,甚至出离愤怒。著名主持人张越的节目从来都不会这样,因为她会以尊重和真诚的心去和对方交流,她让对方感觉到的是一个好听众、一个能够倾诉和心灵互通的倾诉对象。所以,她不会刻意去挖什么,只是巧妙地引导对方尽情倾诉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交流是以尊重和平等为前提的,必须尊重交流对象最起码的人格和尊严,决不能把对方当成你砧板上的鱼,你也不是那个拿刀的人。交流一旦失去了这样的前提,那就注定不会是畅通的。对方或许不会面对你的提问当场拂袖而去,但至少会口不对心,乃至闭口不言。所以,在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巧妙地避开“雷区”,提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交流也才能顺畅地进行。因此,该问和不该问的要区别对待。

1.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不要问。

在交谈中,为了避免引起对方的不快,一定不能问隐私方面的问题。比如“哪年出生的?”“每个月收入多少?”“你现在有多少斤?”“你怎么还不结婚呀?”“你是不是和某某在谈恋爱?”,诸如此类的问题。

因此,在问对方之前,要首先将问题在自己的头脑中过滤一遍,把那些有可能引起对方不快的问题过滤掉。如果在交谈过程中遇到了,要尽量避免,如果避免不了,也要很委婉地问,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方的不快。这样对方不仅会乐意接受你,还会因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与轻松的交谈而对你产生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交际专家建议以下的一些隐私问题要在交谈中避免:

女士的年龄。在西方人的应酬中,“询问女士的年龄”被看成是最不礼貌的行为之一,对年轻的女士来说,她们会误认为你心怀不轨;对已过了最佳年华的女士来说,她们会认为你在讽刺她不再年轻,所以对你产生厌烦情绪。

个人收入情况。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一个人的收入,与其个人能力和社会地位有着直接关系,通常个人收入的多寡,一向被人看作自己的脸面,尤其对于男士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不适合作为交谈的话题。

家庭内务及存款。这是别人家的事情,外人就无需过问了。

夫妻感情和健康状况。这本身就是不能为外人道的问题,自己避之唯恐不及,你就更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不为人知的隐私。

2.争议性及敏感性话题要避免。

每个人看问题都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因此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小到对一件事的看法,大到对宗教、政治、党派的信仰,这些结论往往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仅仅因为人们的世界观不同而不同,动不动就对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政治见解品头论足,甚至横加责难、非议,或是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强加于人,都是对交往对象不友好、不尊重的表现。而这样的争论往往谁也说服不了谁,改变不了谁,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所以这类话题最好避免。

3.对方不知道的问题最好别问。

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还是不问为佳。比如你问一位医生:“去年发生在本市的肝炎病例是多少?”这个问题对方很可能就答不上来,因为一般的医生谁也不会费神地记住这些数字。要是对方回答说“不清楚”,就不仅使答者失体面,问者自己也会感到没趣。

4.有些问题不宜刨根问底。

比如,我们关系对方的身体,可以问:“最近身体怎么样?”如果对方回答:“不是很好,前一阵子住院了。”这时候最好不要接着问:“得的什么病呀?”一般来说,对病症都是比较忌讳的,更何况如果是一些难以启齿的病的话,你的追问只会让对方更加难堪。如果对方不介意,自然会主动和你说,他也想找个人倾诉一下生病的郁闷心情。

5.害人的谣言不要问。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讨厌那种到处散布别人谣言的小人,尤其是当我们成为那些可怕的谣言的主人公,而这些不利的谣言又给你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时,你对谣言更是恨之入骨。你一定不想成为这样让人恨的人,所以,当你要开始谈论这些闲话之前,请先思考一下,无论是“添油加醋”,还是“原原本本”,一旦说出口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还是沉默为妙。如果有别人想继续讨论这些闲话,你还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话题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你的这个举动说不定还会让在场的人佩服、尊敬。当然,追问谣言的真实性就更不可取了。

6.在交际中,不该问的,即使你想问也不要问。

凡对方不知道或不愿意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问。要时刻记住,问话的目的是引起双方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