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儒家智慧活学活用
14818500000058

第58章 集思广益——与人相处忘掉人我之异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论语》

曾子说:“有才能的人向庸才之人求教,知识广的人向知识浅的人求教。有学问的就像无学问,知识充实的就像虚无的,受到冒犯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曾经就是这样做的。”

曾子说自己有这么一个朋友,就能够做得到。充实的境界,好像是虚无一样;别人侵犯凌辱,也不去与其计较。他所修炼的就是这种境界,他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去掉分别心念,忘掉人我之异,然后达到无为而无不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地步。这个朋友,可能就是颜渊,他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而且成功了。所以,曾子便以此来勉励教导学生,使他们对真正的人生境界有所追求和体验,不至于枉生一世。

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曾子完全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一方面,他在学习上保持着谦逊态度,“问于不能”,“问于寡”;其次,曾子还提出“有若无”、“实若虚”的说法,希望人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第三,“犯而不校”表现的是一种宽阔的胸怀及忍让精神。

曾子的目的是教诲他的弟子,为人要虚怀若谷,广泛学习,如此就能成为人人称颂的君子。

凡是所谓天才、聪明有才具的人,容易犯一个错误——慢,就是很自满,不肯向人请教。而颜回虽然高人一等,却惟恐自己懂得不多,惟恐自己没有看清楚,还要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一番。这也是诸葛亮之所以成功的条件,他的名言“集思广益”,就是善于集中人家的学问思想,增加自己的知识见解。对自己非常有利。这也就是“以能问于不能”的道理。

但是有才具的人,往往不肯向人请教,尤其是不肯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儒家标榜虞舜“好察迩言”,所以能为圣人。虽然是浅近的话,但往往能给我们深远的启发。“以多问于寡”的多指知识渊博。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知识非常渊博。“问于寡”,就是问于知识不如自己渊博的人。这是一种解释。

另一种解释是说从政的人,多半是通才,什么都懂;而“寡”可以说是专家,他专门研究一点,而这一点并不是学问渊博的人所能够知道的。渊博的人知其大概,不能深入;专家则对某一点有深入研究。所以渊博的人,一定要向专家请教。“有若无”他学问非常渊博,而在待人处世上表现得很平常,好像什么都不懂似的。“实若虚”,内涵深厚,表面上看起来却很空洞,普普通通。“犯而不校”,不如他的人对不起他——下面的人对上面的人不敬为“犯”——从来不计较、不记恨。这五点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如果以自己待人处世的经验来体会,几乎每一句话我们都没有做到。曾子说,我的朋友颜回,对这五点都做到了。孔子所赞叹的颜回,他学问的火候优点,在此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