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儒家智慧活学活用
14818500000092

第92章 性近习远——根据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性相近,习相远”这两句话,表面上是解释人的心理。人的性质虽有相近之处,但发展方向各有不同。在教育上就看得到,现在大学联招分组的办法,问题实在很大,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每一科系的真正内容,考试之前对自己的性向也不清楚,结果考取被分发之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宜这个科系。这就是糟蹋人才。现在的所谓性向,不是性相。“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性质相近,但是各人兴趣不同,习惯也不同。譬如说一个人的个性,硬是不喜欢这一套,可是硬把他拉到这一门工作上,慢慢习惯了,就与原来个性的兴趣越来越远。这还是表面的解释,照这样说法,用来做孔子与阳货见面的解释,等于拿孔子的话自己做声明,他们都希望孔子出来做官,后来孔子硬不出来。各人兴趣不同,习性也不同,没有办法与这个时代社会沟通,不受时代环境影响,自己始终超然独立地站住,这就是“性近”、“习远”的道理。这种修养是很难得的,这是连着上文的说明。

何谓“性近”“习远”?这个性字,在现代哲学思想上,也可以说是指人性。什么是人性?是个问题。根据中国文化,都用孔子的话,“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人的原始,都很善良,没有坏人。关于性善、性恶的问题,我们已经提到过的。孔子在这里讲的性,虽然是有了生命的后天之性,但人一生下来,在婴儿阶段的天赋之性,还近于先天的本性,总是善的。“习相远也”,后来的习惯一来加上,越变越与天赋之性相远了。拿事实来看,我们每人个性,本来善良的,习惯很容易学坏。这习惯对人是很重要的,环境会改变人,所以在教育思想上,对这六个字就要特别注意。“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习惯了以后,离开本来的善良、纯洁越远,嗜好越来越大。所以对于自己的修养,不管是做什么事,乃至出将入相,富到拥有千万美金,而能保持原来朴素的人非常少。这是学问的道理,需要高度的修养。往往本性是相近于道,习惯越来越坏,把自己变得远于道了,这是要注意的。

人与人几乎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本来都是一样的,否则就不会投胎做人了。但是因为后天生存的环境差异,教育的条件悬殊,遂造成了人与人的差距。所谓的本性,就是人的自然性,佛家也称之为佛性,与后天的习性是有区别的。习性为后天所习得,等到习性修回本性,也就成圣做佛了。

人可以分为四种等级,上智、智、愚、下愚。上智是绝顶的智慧,是不可以改变的,因为他不可能再掉入愚中,除非他自己要大智若愚。而这个若愚并不是他自己的感觉,而是他人的感觉。智可以变为上智,只要努力去做,也可以掉入愚中;愚可以努力而进入智慧之列,也可以变为下愚。到了下愚,也再变不下去了。所以说,这上智与下愚是不可以改变的。而智和愚都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成为上智,也可以成为下愚,就看你是否努力。

这就是连接上面的意思,上面是讲性的相近,一般人没有基本的中心思想,容易受环境影响,习惯越多,距离自己本性越远,下面就说只有上智,第一等智能的人,与下愚,最笨的人,不会受环境影响。最聪明人自己有思想,有见解,有中心主张;最笨的人,影响他不了。除此以外,世界上都是像我们一样的人,最糟了,说聪明也笨,说笨也聪明,聪明又笨,这一类人最易受时代环境影响。

一个人立身出处非常重要,绝不可以受环境影响,绝不受外来的权势、利益诱惑而变更初衷,要始终“确乎而不可拔”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