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职不能太老实
14818600000013

第13章 寻求面试机会不能太老实——如何获得面试机会老实人投完简历之后坐等消息(1)

投完简历后“坐以待面”这是很多老实人的定性思维,在面试通知到来之前,大多数老实人认为只有等待这一种选择。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求职过程中,招聘公司可能会对海量的简历有个很长的“消化期”,又可能会因为各种意外或者技术上的原因而使你的简历最终没有被招聘公司所阅读。面对这些情况,你还会老老实实地等待吗?你会让时间白白地浪费,面试机会越来越渺茫吗?是时候应该主动出击了!

“拥挤的人群,雪花般飞舞的简历”,这是大多数人在求职过程中的普遍感受。很多人投完简历之后,除了抱怨招聘会像是走过场,网上找工作机会渺茫外,都是习惯性地回家等消息。等消息确实是求职中的一个步骤,但它并不是唯一方式,也一定不是最好的那一种。它只适用于那些被动的毫无办法的“准求职失败者”。投完简历后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其中主要包括总结自己的投递情况,熟悉应聘岗位和联系对方公司。

很多应聘者在投递简历后都忽略了这三点。一方面认为重点投递与自己专业知识对口的职位,上岗后经过短期培训就会得心应手。另一方面认为投递简历其实就是在联系对方公司,而投完之后再次联系一来是没有必要,二来是人家都已经告知自己回家等消息了,再次主动询问会显得比较唐突。而至于总结投递情况那更是给自己“没事找事”了。每个求职者在找工作时都是海量地投递简历,要他们为这些乱得像一团麻的投递情况做个总结那简直比让他们再投一百份简历还要困难。所以很多老实人在投完简历到面试之前的这段空档时间里都以等待通知为由,借机松弛一下自己紧张的神经,这样就浪费掉了很多可能决定结果的机会。对于没有经历过太多残酷竞争的“求职菜鸟”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论是必经的步骤还是细节的把握,只要对求职有利的我们都不应该轻易放弃。

对应聘公司的熟悉和对自己职位的了解是贯穿于整个求职过程的一个重要策略。在投递简历之前你可能会笼统地了解一下你的目标行业,在面试之前你还要对你即将面对的企业和职位做一个定点调查。而在投完简历之后,我们也不要忘记对投过的公司和职位来个比投递之前略微详细的定向了解。对自己有可能面对的职位特点、公司概况和企业文化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如果接到面试通知时,你的准备也不会显得那么慌乱。要知道你有可能同时接到几家面试,而同时对多家公司和数个职位做调查肯定会让你忙得焦头烂额,到头来可能会连一家面试都没有准备好。

北京某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小赵在招聘会上投了一家通信器材公司的英语顾问岗位,之后她就一直关注该公司网站上的招聘信息,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该单位的基本信息、生产产品等,由于简历投完后小赵又做了很多“功课”,因此她顺利通过了笔试、面试,成功就业。

在投完简历后搜集企业和岗位信息为可能到来的面试做热身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面试通知到来之前我们能做的不只这些。我们还可以主动地联系公司,向他们询问一下是否收到了自己的简历、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如何,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下公司的具体情况。这样不仅可以让对方加深对你的印象,还以通过聊天的方式和可能成为同事的搞好关系,并且使他对你没有太多面试之前的那种距离感。所以,在投完简历后请留意一下人事主管的联系方式,在投完的一至两天后打给他。

通话时首先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学历、经验,并告知前几天投了简历,对工作很感兴趣,所以打电话来问下进度。然后问一些关于职位的问题,实际做什么,还要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很感兴趣。最后再问问什么时候有消息,什么时候再联系,什么时候能够安排面试。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一定要记住跟你说话的人的名字,说话时经常带过对方的名字。

对于在网站上投递简历的求职者而言,主动向有关公司询问会更为重要。因为有些招聘平台允许企业免费注册和发布招聘信息,但是通过平台直接投递的应聘简历,需要企业付费购买。有时候企业发现了这一点,但是也不会刻意地去删除已经发布的招聘信息。所以打个电话问一下是否收到自己的简历就非常有必要了。

一些企业人事部门经常反映目前很多应届毕业生求职都抱着“撒网”的心态,有的学生面试之前,还不知道自己投了什么公司、什么岗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我们应该在投完第一份简历后,就要养成记录投递日志的习惯。例如你都投了什么公司,投了什么岗位等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接到面试通知时才不会茫然地问对方“我投的是什么职位”这类容易造成不快的话。

工作不是等来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的面试也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写简历是为了争取到面试机会,投简历也是为了争取到面试机会。而面试通知一天没来我们就要不断地想办法主动争取,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要强迫自己去寻找别人察觉不到的细节,一个不落地把握住机会,这样才会比别人付出更多,得到的回报自然也就会更多。

老实人海投简历,没有针对性

海投简历以其“快捷、方便、涉猎面广”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求职者的欢迎,但是“海投”实际上是求职者在求职中放弃了选择权,同时也是缺乏自信所致,而主动性和自信心却往往是企业招人时十分看中的。尽管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但盲目“海投”成功率很低,同时也会浪费宝贵的招聘资源,求职者求职前还应好好想一想——自己想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想好了再去行动。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越来越少的招聘岗位和越来越不“值钱”的学历,求职者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当下的就业形势有多么严峻。而为了增加面试的成功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海投”。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是既省时又省力,但是它真的能增加面试的成功率吗?我们先来看看在北京国展中结束的一场招聘会的情况。

在北京国展举行的专场招聘会上,毕业生们揣着厚厚的一叠简历,忙碌地穿梭于各家用人摊位前。在不少学生的简历上,个人经历、实践经验等栏都填得满满当当,但是在求职意向一栏却留着空白,“这栏先空着,看到单位招什么工种,再填上去”,这是很多毕业生的想法。很多学生为了这场招聘会复印了100份简历,准备全部投出去,“反正不管行不行,简历投了再说,我已经投了十几份了”,但当被问及所投过的单位名字、所在地时,很多人却久久没有想起来,“光顾着投简历,忘记看了,反正他们通知面试时,我就知道了”。

“‘海投’的学生确实不少,不知道招什么,简历就递上来了。”在招聘会上设摊的某公司招聘人员鲁先生拿出收到的一份简历说,“这个专业也不对口,经历也不对口,应聘意向也没写。”尽管鲁先生当时对这位毕业生明确说明了招聘要求,但是对方仍央求“把简历留下吧”,“不得已我把简历收下来了,不过没用的,我们肯定不会招收这名求职者的。”鲁先生说,看到这个学生手里厚厚的一叠简历,“估计是来‘海投’的,以为投了简历就完成任务了,投过的单位也不一定会记得。”

“海投”的结果显而易见,它并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面试机会,反而还会浪费你的时间和金钱以及招聘公司的招聘资源。这样为了图方便而盲目投递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而有的人可能会用事实来反驳这一观点,因为有很多“前辈”都是通过这种“海投”的方式找到工作的。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些“海投前辈”们的现状吧。

第一种情况是他们在“海投”之后很快的就有公司主动联系他们,在这些“前辈”兴奋地参加面试时,某些公司会在适当的时间向他们提出要先交一些押金。而如果他们为了得到工作交了押金的话,一场求职悲剧可能就烙在了他们的求职履历中。因为“前辈”们很有可能上了一艘诈骗集团或者传销集团的“贼船”。在面试时稍微正规合法的公司都不会向求职者提出押金要求,这是求职的一个常识。而一些非法的诈骗团伙经常在网站上刊登一些招聘信息,以守株待兔的形式欺诈无知的求职者。“海投”之后的简历将有极大的几率砸中这类“公司”,要知道正规的公司要看你的简历,而他们是不看的,正所谓来者不拒,所以要得到他们的“面试”通知是非常容易的。

第二种情况,他们同样接到了面试通知最终得到了一份工作,而且这次保证是合法的公司。但是当你问他们具体的工作情况时,他们会羞于开口或者是兴趣索然地告诉你。因为这种工作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凑合着随便找了个工作。这类工作有可能是待遇不好、不稳定,或者不适合自己,总之他们在这份工作中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工作唯一能带给他们的就是每个月用以果腹的那点薪水。如果你认为这是你想要的,那请你马上把这本书扔掉,然后向你的这位“前辈”学习学习用什么软件可以让你一次毫无选择地发放一万封简历。

我保证看过第三种情况后,你一定会认为你已经打败我了。因为这里我们要说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者是自己喜爱的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如鱼得水,由于自身喜好而主动努力寻求发展的一类“海投前辈”。这些“前辈”手中的简历幸运地砸向了他们原本就心仪的公司,而这类公司同时又对他的简历产生了兴趣。可能公司打电话通知他面试时,我们的前辈还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而自己又要到这家公司干什么。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茫茫聘海中,又怎一个缘字了得呢?要是每个求职者都有这么好的运气的话,那我们的就业圈就和谐了,我们也没有必要出版这种求职指导书了。但是在庞大的就业团队中这种情况还是极少数的。对于仍在大方扔简历的求职者,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有一种方法可以增加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的话,你还会使用“海投”战术吗?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重点。

从小就热爱文学但不喜言谈的小强从中文系毕业后就一直在寻找写作一类的工作,无论是在网站上还是在招聘会上,小强只把简历投给与写作有关的招聘单位。当其他同学在毕业前就找到工作时,小强虽然着急但并没有乱了阵脚。这些同学还劝小强眼光不要太高,先找一个工作混着。可是小强有自己的想法,他对待遇问题并没有太多要求,他只是想找一个适合自己并且自己在这一领域能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工作,那就是写作。

因为他看过一项职场调查,对象是100名工龄最小但是在业内发展最快的精英和100名工龄较长的普通员工。在100名精英中有85人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工作的,而另100名普通员工中有90人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就在其他同学已经加薪或者跳槽时,小强才第一次踏入办公室。但是半年之后小强在工作上的发展反而比那些很快就找到工作的同学好。

这件事告诉我们投简历找工作要有针对性,与“海投”相比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会让你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虽然它没有“海投”那么方便、快捷,见效也不是非常快,但是有针对性地投递,会让你的简历变的“精、准、狠”,可以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一个定向的效果。这样我们接到面试时,在准备上也会更充分,通过面试的机会就更大。在日后的工作中,面对一件你能做又喜欢做的事,你会愈加的得心应手,至于你的发展前景,我想你会付出百分百努力去争取,因为你可能成为那100名精英中的第86人。

老实人只采用投简历这一种方法获得面试机会

投简历找工作,成为了很多求职者的不二选择。但是海量的简历会阻塞人事经理的工作热情,也会阻塞我们的面试之路。所以面对着众多竞争者和早已对简历麻木的人事经理,我们应该“另辟蹊径”,而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老老实实地投简历。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由于招聘会和招聘网站数量的递增,我们的求职方式反而变得单一起来,因为不论走招聘会还是上网我们需要的只是一张简历然后投递了事。在求职过程中“投简历”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它却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获取面试机会的方式。这种方式固然快捷,但是获得面试的几率却比我们预想的低很多。在众多只靠这种单一方式找工作的求职者中,获得面试通知的却只有一小部分,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能得到自己心仪的工作的面试机会?这个数量恐怕就更小了。特别是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你投递出去的简历又会换来多少回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