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针灸按摩一本通
14821700000078

第78章 头痛

一、疾病概述

(一)相关知识

中医学认为,头痛即指由于外感、内伤或外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头痛剧烈,经久不愈,呈发作性者,又称为“头风。”而现代医学认为头痛与机体其他部位疼痛的发生过程一样,多数都是由于致痛因子(物理性或化学性的)作用于头部疼痛敏感组织内的感受器,经痛觉传导通路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析、整合而产生痛觉。当然,心因性精神因素所致头痛纯属于患者的主观体验。

(二)病因病机

中医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以及外伤头痛三大类。外感头痛,多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所致;内伤头痛,可由痰浊阻闭,或肝阳上亢,或气血、精液亏损等引起;外伤头痛,因头部受伤而发。具体如下。

1.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暑热湿之邪而致,但多以风邪为主。

(1)风寒外侵:冬季气候多寒,生活起居失宜,风夹寒邪侵袭,卫阳被遏,则寒凝血滞,阻遏络道而发生头痛。

(2)风热外侵:中于阳络,或风夹湿热侵扰清窍,气血逆乱而致头痛。

(3)久居湿地,冒雨涉水,风湿外侵上犯巅顶,清阳不升,蒙蔽清窍而发生头痛。

2.内伤头痛脑为髓之海,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输布气血上充脑,故内伤头痛其发病与肝、脾、肾有关。

(1)因于肝者:情志不和,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火性炎上,上扰清窍,导致头痛。

(2)因于肾者: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肾精亏虚,脑髓空虚而致头痛。

(3)因于脾者:因病后、产后体虚,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失血之后,营血亏虚,不能上荣脑髓而致头痛,或因饮食高粱厚味,脾失传运,痰浊内生,湿困于内,清阳不升,而致头痛。

3.外伤头痛外伤跌仆,头颅受伤,脑髓震荡,淤血内阻,脉络阻滞,不通则痛,易致头痛,或项部闪挫,颈椎错缝,督脉受阻,营血不能上充脑髓也可导致头痛。

现代医学认为头痛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有颅内的,颅外的,有头颅局部的,也有全身性的,也有许多至今仍找不到病因的头痛。临床常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类:

(1)血管扩张:颅外动脉扩张最常见于偏头痛及额动脉炎。颅内外急慢性炎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可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脑外伤、癫痫发作后、高血压脑病、大量服用脑血管扩张药等均可引起血管扩张性头痛。

(2)血管被牵引、压迫或伸展移位:颅内占位性疾病;急性脑膜炎和脑炎、中毒性脑病、脑水肿、脑积水、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肿瘤或囊虫的压迫堵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还有见于腰穿、腰麻后脑脊液流出较多,颅内压下降,导致颅内静脉窦及静脉扩张引起的头痛。

(3)脑膜受刺激引起头痛:颅内急、慢性炎症性渗出物(如脑膜炎等),或出血性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血液刺激脑膜,或脑水肿使脑膜及血管受牵拉而产生头痛。

(4)神经刺激:脑神经(如三叉神经等)、颈神经炎症及压迫、移位等均可引起相应的神经痛。

(5)头颈部肌肉痉挛性收缩引起头痛:头颈部肌肉紧张、炎症、局部肿块、慢性脓肿等颈部疾病,反射性地引起颈肌痉挛、持久收缩,导致头痛。如颈椎病变引起的头痛,又称肌肉收缩性头痛。

(6)头部附近器官的放射性或牵涉性头痛:常见于眼、耳、鼻、鼻窦、牙齿等部位的病变,可扩散或反射到头部而产生头痛。

(7)其他原因所致:常见有心因性头痛,主要由于精神或情绪引起的头痛,如常见的神经官能症性头痛、癔病或抑郁症等,还有一些如游泳镜性头痛、良性咳嗽性头痛、冷刺激性头痛以及与性活动有关的性交性头痛等。

(三)临床表现

患者自觉头部包括前额、额颞、顶枕部位疼痛,是头痛共同的特征。

1.中医分型中医学将头痛分为外感、内伤和外伤头痛三种,各自有不同症状,具体如下:

(1)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多表现为挚痛、跳痛、胀痛、热痛等。

①风寒头痛:受寒后头痛时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②风热头痛: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寒,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③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2)内伤头痛一般起病较慢,痛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

①肝阳头痛: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胸满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②肾虚头痛:头痛且空,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少寐,遗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③血虚头痛:头痛目眩,病势绵绵,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心悸怔忡,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④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弦滑。

(3)外伤头痛

①淤血头痛:头颅受伤,头痛目眩,痛如锥刺,痛有定处,劳累即发,经久不愈,舌质紫,苔薄白,脉细。

②颈型头痛:头痛,颈项强痛,运动失灵,旋转性头晕,并伴有头昏耳鸣,苔薄白,脉弦。

针灸学按部位有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循头面,厥阴经上会巅顶,一般来说: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痛,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骨处痛;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痛;厥阴经头痛多在巅顶部痛,或连于目系。

2.现代医学分型

现代医学将头痛分为三种: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及神经痛性头痛。

(1)紧张性头痛:属于复发性的头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日,典型症状是压迫紧绷的感觉,头痛发生的位置在头的两侧,有高达90%属于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的症状为,头颈部的肌肉过于紧绷,疼痛不会因为身体活动而加剧,也不会有恶心的现象,但会有畏光或怕吵的症状,有时也会有头晕的症状。紧张性头痛确实的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因精神或肉体因素,所引发不自主肌肉紧缩,纯粹的心理因素为另一重要因素,而不良的工作姿势、职业的特性、运动不足、睡眠品质不良、个性特质也是可能的因素。记者、计算机工作者、秘书、裁缝、司机及情绪不容易放松的人,较易有紧张性头痛的问题。除了药物及情绪治疗外,热敷、颈肩部运动,也有帮助。

(2)偏头痛:又可分为两类:

①无预兆性偏头痛:通常是单侧性、搏动性、反复性发生,日常活动会加重头痛,常伴随有恶心、畏光、怕吵,每次持续4~72小时。

②预兆性偏头痛:反复性发生且发生头痛前会有预兆性,预兆性症状通常在5~20分钟内逐渐产生,一般持续不会超过60分钟,视觉性预兆是最常见的预兆性症状,像眼冒金星等,其他预兆还有半身感觉异常、言语障碍、或偏瘫的现象,头痛约持续4~72小时,同时有恶心及畏光的现象。

(3)神经痛性头痛:为后颈部的枕大神经痛,疼痛如被电击一般,发作严重时,患者会痛得坐立不安、无法入眠,而且吃任何止痛药,都无法有效缓解。头痛有时是身体发出的警讯,不明的头痛,应该立即看医师,接受问诊,找出确实的病因。

(四)诊断

1.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部疼痛,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等。有突然发作,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

2.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应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

(五)鉴别诊断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人的一生中没有头痛体验的极少。在健康人群中约2/3的人曾发生过头痛,其中仅18%以头痛为主诉而求诊。当发生头痛时,如何加以区别,以下几项为主要识别点。

1.急性头痛伴发烧,同时有全身酸痛、乏力、胃纳不好,常见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

2.突发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者,有脑溢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可能,多见于中老年人。

3.青光眼引起的头痛部位,多在眼眶的上部或眼球周围,并常伴有视力障碍。

4.发作性一侧或双侧太阳穴跳痛伴恶心呕吐,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可能是血管性头痛。

5.钝性头痛、无颅压增高现象者,可见于肌紧张性头痛、副鼻窦炎性头痛、颈椎性头痛。若有颅压增高表现者,要警惕脑瘤的可能。

6.一侧面部闪电样剧烈疼痛者,常常是三叉神经痛的特征。

头痛是许多复杂情况的一种表面现象,通常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为宜,当然家人可以根据某些头痛的特点及早识别,并去医院神经专科就诊,以免延误治疗良机。

(六)治疗

1.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请神经内科专科医师检查,由专科医师在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后,判断头痛可能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2.在没有弄清楚引起头痛的病因之前,切忌盲目服用止痛药。如果头痛确实难以忍受,应由专科医师决定是否可以服,服用哪种止痛药合适。

3.在明确病因(找到了引起头痛的疾病)后,止痛的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在此基础上才适当服用止痛药物。

(七)预防

1.预防头痛招数

(1)服用适量的阿司匹林:对于一个月发生1~2次的紧张性头痛,阿司匹林或其他常见的消炎药可派上用场。若你决定使用阿司匹林治头痛,应在头痛一开始时,就立即服用,否则效果不明显。但过度使用这类药物,将引起更多疼痛。

(2)照常运动:如果头痛的情形不太严重,则运动有益于改善情况。假使你有轻微的紧绷性头痛,运动可以帮助你消除。但若头痛剧烈,切勿运动,以免情况更糟,尤其是偏头痛患者。

(3)睡觉:许多人用睡觉消除头痛,但应避免睡得过多,以免睡醒后,反而出现头痛。

(4)勿打盹:小睡片刻或许可以消除头痛,但若你没有头痛时,最好不要小睡。小睡可能引起偏头痛。睡眠姿势怪异或甚至趴着睡(腹朝下),皆会收缩颈部肌肉,进而引发头痛。平躺的睡姿有益。同样的,当你站立或静坐时,身体勿向前倾斜,也勿使头扭向某个方向。

(5)热敷:可热敷颈部或洗热水澡。

(6)深呼吸:深呼吸是缓解紧张的好方法。当你的腹部的起伏比胸腔还明显时,表示你的作法很正确。

(7)自我检查:专家建议你检查自已是否有任何紧张的征兆,包括紧咬牙齿、握紧拳头、肩膀耸起,这些征兆可能引起头痛。

(8)按摩穴位。

(9)用铅笔:在上下排牙齿之间放一支铅笔,但勿用力咬铅笔。这帮助你松弛紧张,因为这动作必须放松肌肉才办得到。

(10)戴头带:在头上绑一绷带,可减少流向头皮的血液,从而减轻偏头痛。

(11)不擦香水:浓烈的香水可能引发偏头痛。

(12)避免吵杂:过多噪声是引发紧张性头痛的常见原因。

(13)注意咖啡因的用量:假使你每天服用适量的咖啡因,你的血管将扩张,可能促成头痛。但服用过量也可能使你头痛。因此,最好限制每天最多喝两杯咖啡。

(14)勿嚼口香糖:咀嚼时的反复动作可能使肌肉紧绷,因而引发紧张性头痛。

(15)少吃盐:有些人摄取高量的盐会引发偏头痛。

(16)准时用餐:省略或延迟用餐皆可能引起头痛。错过一餐,会引起肌肉紧绷,而当血糖因缺乏食物而降低时,脑的血管会收缩。当你再度进食时,会使这些血管扩张进而引发头痛。少量多餐对头痛有帮助。

(17)避免对你不利的食物:牛奶对有些人头痛不利。也应注意其他会引起头痛的食物,如热狗及一些腌制食品,它们含硝酸盐,此化学物质会扩张血管,引起剧烈头痛。另外,也应避免味精。

(18)拒绝巧克力:吃巧克力不仅易发胖,它也含有干酪胺,这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可疑物。另外,核果及陈年的干酪也含有干酪胺,应避免。

(19)勿边开车边抽烟:当你在交通繁忙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抽烟,同时,又未关上车窗,会有何不妥?你正在加倍地吸入一氧化碳!这种气体对脑部的血流有负面影响。

(20)少喝酒:烈酒里也含有干酪胺。

(21)慢慢品尝冰淇淋:大口地吃下冰淇淋,可出现剧烈的头痛。慢慢地品尝,使得口腔逐渐适应冰冷。

(22)培养幽默感:如果把事情看得很严重,可能会常板脸皱眉,满脑都是烦恼,这样可能会引起头痛。应学习放松自己,看淡周围事物。

(23)用维他命C及阿司匹林:高海拔处会引发头痛。此时,服用维他命C及阿司匹林有益。当你要到高海拔处旅行,应在出发前一天及旅途中,每天服用3~5毫克维他命C,以及两片阿司匹林。

(24)作脸部美容操:“柔软操”是专为脸部及头皮设计的,它们可以帮助你松弛这些部位的肌肉,并使你在初见头痛的征兆时,采取控制行动。

①扬眉:同时将两边的眉毛抬起,再放下。

②眯眼:快速地眯上双眼,再放松。接着,用力眯右眼,放松。接着,眯左眼,放松。

③皱眉:用力地挤眉,放松。

④张嘴:慢慢地将嘴巴张到最开,再慢慢闭上。

⑤移动下颌:嘴巴微张,左右移动下颌。

⑥皱鼻:用力将鼻子向上挤,像闻到恶臭一样。

⑦扮鬼脸:随兴地作鬼脸,像小时候一样。别担心,你的脸不会就此变形。

2.常见头痛病家庭护理

(1)全身疲倦引起头痛:洗热水澡,解除疲劳。冬天洗完头之后仔细地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然后热敷头的后部。

(2)更年期引起的头痛:用手掌按摩前额至头后部,或用手指压内踝骨上3寸的三阴交穴位,也有极佳疗效。

(3)高血压性头痛:用两手指捏揉喉结、外侧颈肌进行按摩,同时指压喉结两侧动脉搏动处的人迎穴。

(4)因感冒发烧引起头痛:用热水烫脚的同时,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前额及头后部,即解除疼痛。

(5)牙痛引起的头痛:如果上齿牙痛引起的头痛,对颧骨中央突起部做冰袋敷,亦在颧弓下缘的下关穴进行。如果是下齿痛引起的,则冷敷下颌,并指压下颌角前方的颊车穴,也有极佳疗效。

(6)伴有眼部疲劳、眼痛的头痛:把冷毛巾或冷冰袋放在眼睑上部和前额上,冷敷5~10分钟。用冰袋冷敷眼部,并轻压按摩,亦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二、点穴按摩

(一)点穴疗法

1.取穴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

分部取穴:前额痛取阳白、印堂、攒竹、合谷、陷谷;偏头痛取太阳、率谷、四渎、外关、足临泣;后头痛取后溪、金门、束骨;头顶痛取内关、太冲、涌泉。

配穴:感受外邪者加合谷、列缺;肝阳上亢者加三阴交、太冲;痰浊中阻者加中脘、丰隆;气虚加气海、足三里;血虚加三阴交、脾俞。

2.定位

百会——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风池——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太阳——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阳白——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

印堂——额部,两眉头的中间。

攒竹——面部,眉头陷中。

合谷——手背,第1、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陷谷——足背,第2、第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率谷——头部,耳尖直上人发际1.5寸。

四渎——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外关——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足临泣——足背外侧,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后溪——手掌尺侧,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金门——足外侧,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束骨——足外侧,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内关——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太冲——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涌泉——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中1/3交点上。

列缺——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到达处。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

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旁开二横指(中指)。

气海——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

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二)自我按摩法

1.分抹先用两中指指腹从眉间的印堂开始,沿着眉弓上缘分抹至太阳穴,起点时用力稍重,分抹时力量渐渐减轻,操作9次。

2.揉眉弓用两中指,从印堂开始,沿眉头上缘,分别向外轻揉,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髂至太阳穴上加以揉按,反复9次。

3.点压鱼腰用两手中指在鱼腰穴上按压9次。

4.抹眼球以两手食指从睛明穴开始。分别经瞳子髎抹至太阳穴,反复18次,动作要求轻柔,如伴有红肿,加抹18次。

5.按压头面部穴位用中指从印堂开始,分别按压睛明、迎香,合于人中。再分别按压地仓,合于承浆穴。然后按压人迎、颊车穴。最后用中指沿翳风、听会,听宫、耳门穴的顺序,向上压至太阳穴。以上各穴按压反复3次。

6.压三经用两手中指从印堂开始,沿督脉向上压至头顶百会穴;然后再从两眉上之阳白穴开始,沿膀胱经压至络却穴;再对百会、印堂、阳白等穴加重按压,反复8次。此法有明显止痛作用。

7.抹擦用两手的食、中、无名指的指端紧贴两额部进行半环形抹擦,抹擦时从一点开始,逐渐向后移动,直至头顶。

8.干梳头十指稍分开,各手指屈曲,用手指指端从前发际开始向后头顶部,在头发内作快速而有节律的梳抓。

9.勾点风池一手压住前额部,另一手中指微曲并用力勾点风池穴,至有酸胀感并向前额发散为止。点完一侧,另换一侧。

10.掌叩手握空心拳,以手背在头顶、前额上下叩击,手法宜轻快。

11.指弹十指分开,用指尖在头皮上快速地上下弹打1~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