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年龄知多少
14822900000018

第18章 碳14的半衰期

5000多年,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数字范围,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也不过是“上下五千年”。碳14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人类的历史如此相近,正好成为考古学家非常有用的工具。

20世纪初,科学家们首次发现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现象,并利用此特性来测定地球各种矿物和岩石的年龄。194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家利比通过实验分析后发现,埋在地下的古代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遗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氢和氧会变成水分而丢失,只有碳元素能够永存下去。自然界中碳有3种同位素,即稳定的碳12、碳13和放射性同位素碳14.

由于高能宇宙射线从太空不断轰击大气层,会使大气中部分氮原子变成放射性同位素碳14.大气中的碳14和其他碳原子一样,能跟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当植物活着的时候,由于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包括碳14在内的二氧化碳不断地进入植物体内;植物被动物吃掉,碳14又进入动物体内。这些动植物体内的碳14也会衰变,但总有新的碳14来补充,因此不论这些活着的动植物属何种品种以及它们生长在何处,其细胞组织中每1g碳内所包含的碳14数目都是相同的,大约为750亿个,终身保持不变。

然而,一旦这些生物死亡并埋藏后,来自大气的碳14不再进入动植物体内。而原先它们体内的放射性碳14仍在继续不断地进行β衰变,最后转变为氮原子,因此生物死亡后体内碳14的含量就会一天天地减少。

此外,一些古代的物品,如织物、砖瓦、陶瓷器等表面或气孔会吸附微量碳粉,它们长期埋在地下,其中的碳14含量也会由于衰变而减少。

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即经过5730年以后,碳14的量只剩下一半;再过5730年,碳14又减少一半。科学家只需测量出古代生物遗体或古物内碳14经过衰变后的残余量,或者测定出碳14的放射强度(即碳14的衰变速度),即可相当准确地估计出其死亡年代,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碳14年代测定法”。利比因此荣获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最早使用的碳14分析方法是液体闪烁计数法,但由于使用样品较多、测量时间较长,后来逐渐被气体正比计数法替代。气体正比计数法只需1g样品,测定时间需10余小时。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又发明了高能加速质谱仪法,仅需0.2mg样品,十几分钟即可获得结果,精确度比先前提高数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