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如何高效率读书
14823100000003

第3章 左右脑并用:高效读书的根本方法

让青少年高效率读书的科学方法,是左右脑并用、开发全脑潜能的阅读。人的大脑,是人类独有的学习工具,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和物质基础。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个工具,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所有学习者的追求。只有全面开发和利用大脑潜力,才能高效率地读书。

1.左脑与右脑的不同功能

医学家们经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右脑长于辨认形体、左脑长于言语,而且在逻辑推理、判断乃至记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另外,大脑皮层在机能上是有精细分工的,各部位不仅各司专职,并有互补合作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由大脑指挥,但是,左脑与右脑的指挥功能是不同的。左脑是知识“司令”,它的职责是以思维、分析思维、集中思维为主,进行智力开发;右脑是创造“司令”,它的职责是以想像力、直觉思维、扩散思维为主,进行创造开发。右脑的功能是锻炼敏锐的直觉学习,左脑则是合理性的组合及判断;右脑可提供给左脑更多的情报,左脑可以给右脑整理信息,以利于实际的运用。因此,只有同时拥有灵敏的左脑及右脑,才能保证一个人优秀的学习能力。

“左右脑分工”理论是美国医生斯佩里博士于1988年首先提出来的,他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用实验证明:人的左脑是抽象思维的中枢,右脑是形象思维的中枢,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从而推翻了“左脑是优势脑”、“右脑是劣势脑”的传统观念。接着,根据“左右脑分工”理论,大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区,左脑是理性脑,又称为言语脑,主管言语、文字、符号、分析、计算、推理、判断、构成、立体认识、推论的思考等,是人类读书、计算、写作时的动作重心,并且直接指挥身体右半部的运动机能,也就是说,左脑遵从自己一贯的原则,通过语言进行有序的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与此不同,右脑是感性脑,又称为映像脑,主管音乐、绘画、图形、色彩、映像、感情、非语言的观念、空间认识、立体认识、想像、创造、非理论的感性等,并且直接指挥身体左半部的运动机能。计算机可以取代人脑的左脑功能,而无法取代右脑的独特功能和无限的创造力,因此右脑能力的强弱成为IT时代竞争制胜的关键。

关于左右脑不同功能的分工。

言记忆

扩散思维

左脑和右脑的机能完全不同。左脑工作节奏非常缓慢,而右脑节奏却是光速,能够超高速地处理进入大脑的信息,具有自主性。

左脑的创造力非常贫乏,真正的创造力存在于右脑之中。创造力与速度及想像有关。

例如,用左脑,也就是用理解看完一本书要花费好几天时间,但是用右脑,也就是用想像看完一本书只需很短的时间。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用左脑的方法是一部分一部分地通过理解来记忆,在此过程中最先看过的部分会逐渐淡忘。而用右脑看书的方法则是先迅速地用眼睛扫一遍书,这样就获得了一个整体印象,部分与部分之间也可以比较对照出来。

右脑能够在瞬间把握整体,这样就可以用直觉修改错误的部分,正确地对信息加以整理。但是只能一部分一部分看的左脑几乎没法运用灵感或直觉,因而没有创造性。

2.用全脑阅读法提高读书效率

“全脑阅读法”是指在利用左脑的同时注意开发右脑的一种阅读方法。这一阅读法的理论基础便是斯佩里博士的“左右脑分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斯丁也发现:当人们的左右脑较弱的一边受到激励而与较强的一边合作时,会使大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增加五倍甚至十倍。现行的阅读方法,主要是偏重于左脑的功能而忽视了右脑功能,因此,需要建立“全脑阅读法”。

“全脑阅读法”的观点是:在阅读中,既使用左脑,又使用右脑,使之协调一致,彼此配合,以达到激活大脑潜能、提高阅读效率的目的。

全脑阅读法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全脑快速阅读

全脑快速阅读是人们从文字中迅速有效地提取所需信息的阅读法。

传统的音读法是从左脑输入信息的,阅读速度慢。全脑快速阅读是视读法,把文字当作图,从右脑输入信息,全脑处理。由于全脑直映而省去了发音和听觉器官的活动,因而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

(2)全脑图示阅读

一本书是一项伟大的探险,它展示出一个人所能吸收与同化的观念及情感。

——〔英〕亨利·罗素

全脑图示阅读是一种以“图”析“文”的阅读法。它讲究形象性、整体性、凝练性和美学性。它也是从右脑输入信息,全脑处理。图示是展示文章的“屏幕”,学习文章的“导游图”,是阅读教学的微型形象课文。

(3)全脑反刍阅读

散文家秦牧说:“精读,好像牛吃东西似的,吃了以后再吐出来,慢慢反刍,消化。”反刍阅读的命名由此而来。全脑反刍阅读,一是抓语感训练,通过诵读领悟法、触发意会法、语境揣摩法、比较推敲法、练笔感受法等,从整体上培养对语言的敏感;二是抓形感训练,通过说文解字法、幻化图画法、角色扮演法、想像作文法等,培养对形象的敏感;三是抓语理训练。语理是指语文理法,即语法、修辞、文章、逻辑等法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从实践得来的知识。”

上述三种训练方法中,语感训练和形感训练偏重于右脑,语理训练偏重于左脑。如此的左右脑协调,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3.运用右脑是快速阅读的基础

据有关报道,美国国会已经通过决议,将1990年1月以后的10年定为“脑的十年”,这个决议已得到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的批准而成为法律。国际脑研究组织号召它的成员国将“脑的十年”变为全球行动,日本制定了“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欧洲共同体则制定了“脑计划”,英语国家快速阅读计划小组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也开始注重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对阅读教育的革命性意义。我国有关专家也建议把神经科学列为国家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大脑分工的研究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对右脑功能的研究有力地纠正了长期以来盛行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的传统观念。毫无疑问,右脑功能的开发、形象思维的发展,对于改变传统的阅读教育,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早出人才、出好人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形象思维对于提高人的记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效的记忆无疑是快速阅读的前提。记忆方法主要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感记忆和意义记忆四种。与阅读过程有关的,主要是形象记忆和意义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是感性材料,包括事物的形状、体积、质地、颜色、声音、气味等等具体形象的识记、保持和回忆。它带有显著的直观性和鲜明性,其生理机制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和保持。人感知的事物,只有经过形象记忆,才会变成人的直接经验,即感性知识,才能使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成为可能。所以,形象记忆是由感知到思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快速阅读正是能够同时调动左右脑潜力,同时发挥两个信号系统功能的新的阅读法。这是因为,快速阅读强调的整体感知调动了右脑的图像识别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当阅读者以较快速度阅读时,读物内容是以组块或整页为单位被感知和记忆的。也就是说,一页书将像一幅画或一个电影、电视镜头一样被输送到大脑的记忆仓库之中保存。大家都知道,一页书上有六七百字,把一页内容作为一个感知和记忆单位来处理,绝不仅仅是阅读速度的加快,更主要的是记忆将内容压缩了数百倍,记忆仓库中的内容将有序化,以便于检索和提取。因此,凡是掌握了快速阅读的人都会在读书时有一种“更清楚、更明白”的感觉,当需要回忆读过的部分内容时,他们不仅能复述出来,而且还能清楚地记得该部分内容在书中的准确位置。

其次,形象思维的发展是进行阅读能力早期训练的基础。

脑科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脑的结构及神经系统发展迅速。3岁儿童大脑重量可达1011克,到7岁时可达1280克,已接近成人的脑重量,而且神经纤维在继续增长,髓鞘化基本完成,整个大脑皮质已发育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在儿童5~6岁时,脑的结构就基本成熟,但还未达到成人标准,脑神经的发展为阅读的早期训练提供了生理上的基础。

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进行早期教育,一直是国内外许多从事教育和心理研究的学者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我国有研究学者认为,儿童从4岁起,就可以通过教具、动作、情境、游戏等方法学外语。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事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法〕弗兰西斯·培根

对大脑左右脑功能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首先大力发展形象思维才是真正开发儿童早期阅读学习潜力的途径,因为形象思维是先于语言的。

形象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决定因素。人们通过阅读,不仅仅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而且还要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积累“死”的知识,还要锻炼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性思维是真正“活”的技能。

在文学、音乐、绘画、舞蹈方面的创造活动中,形象思维起着决定作用。刘白羽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一个创作者来说,是生活中种种具体的人物形象打动了你,给你带来思想、认识,你通过复杂的生活形象,提炼出你的一点理解、一种思想、一份诗意,这是作品的灵魂;但同时理解、思想、诗意也只有得到最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它们的典型的形象、细节才能取得反映生活的艺术形象的鲜明光彩。”

长期以来,阅读教育一直忽视右脑开发,忽视形象思维的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已高度重视对自身脑的研究。左右脑功能的研究已获得突破性进展,阅读教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必须努力跟上时代。深入开发右脑的功能,重视发展形象思维,必将再次掀起新的一轮学习革命和阅读革命。

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一个人今天掌握的知识是古代人的几千倍几万倍,因此如何在如此庞大的信息库中有效地将搜集的信息储存是人的潜能开发的关键,而这正是右脑的功能。但是,虽然我们人类拥有这么神奇的右脑,一般人却只使用靠“劣质记忆”来工作的左脑,他们的右脑一直在睡觉,所以说人们一直在错误地使用自己的大脑一点也不过分!

4.左右脑和谐,铺垫成功之路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智力的片面运用以及不良的用脑习惯,不仅造成了大脑部分功能负担过重,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而且由此影响个性的和谐发展,致使思维贫乏,引起过度紧张。一些神经生理学家曾为此发出感叹:“迄今为止的人类,只使用一半脑在活动。如果能发挥两半球力量,那将能完成十分惊人的工作。”

科学研究表明:左脑在记忆和处理时代信息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智能,会经过脑梁传递给右脑,变成右脑的记忆,以此来充实和丰富祖先脑睿智宝库的内容,并作为遗传因子留给后代。

解剖学的实验也证明,在切断了左右脑的联系后,能够明显地显示出各自的功能。比如,右手持物时,触觉信息进入左脑,而左手持物时,触觉信息进入右脑,这在实践中已取得充分的验证。再比如,人在学习一首歌曲时,左脑会处理并记忆歌词,而右脑会处理旋律与情感。如果一个人的左右半脑都能被充分地动员起来,能够平行和谐地“等量”交换信息,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任何流行歌曲。但如果存在着“不等量”交换,那就要么记住了歌词而唱不出旋律,要么只会哼哼曲调而唱不出歌词。

一般来说,善于使用右脑的人,在处理一件事情时,不是把信息处理成语言和逻辑,而是通过整体的形象绘画和音乐等的启示,从感性上加以理解。无数个具有顶尖成就的人,可以说无一不是在充分激发并运用了右脑潜能之后取得的。世界级的围棋大师在下棋时,一般从不思考每一步棋的走法,而是通观全局,将整盘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走势化为形象,运筹于大脑,从整体上深思熟虑,演变自如,然后决胜于棋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我不是以语言思考,而是以跳跃的形状和形象思考。待完成之后,再努力将它们置换成语言。”很显然,爱因斯坦是一个善于挖掘右脑潜能并善于使左右半脑联合和谐工作的人,他说的“语言置换”,就是指要让左脑工作。

当然,即使右脑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如果左脑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任何事情也是无法完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心里明白,但嘴上却说不出来。这就是虽然右脑已经把想法和事情本身传递给了左脑,但左脑却不能及时处理成语言和逻辑的缘故。

可见,只有左右脑合谐,充分发挥全脑潜能,才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