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命的巅峰
14823500000028

第28章 防御认知畏惧的机制

在临床上,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某些其他病态的有关认知需要的表现。

不论是在科学家身上,还是在常人身上,主要引起焦虑的有:对确定性的强迫性需要,而不是对确定性的喜欢和欣赏;常常作为迫切需要确定性的一种后果而出现的不成熟的总结;由于不能忍耐等待状态,因此不能长久不知道如何决定;由于同样的理由而不顾一切地顽固地坚持某一结论,尽管新的资料和它矛盾;否认无知(因为惧怕显得愚蠢、软弱、可笑),不敢说“我不知道”或“我错了”;否认怀疑、混乱、困惑;需要显得坚决,肯定确信、自信;不能虚怀若谷。

反畏缩机制是一种反对畏惧的防御,也就是说,在自己确实惧怕时否认自己惧怕。惧怕显得软弱、温柔或感伤,最终可能成为一种反对女性化(误解的)的防御机制。

在科学家中,那种想变成讲求实际的、意志坚强的或严格精确的合理愿望可能病态化为“仅仅讲求实际”,或惟意志的,或变得不可能不严格。最后,有可能形成一种倾向,不能变得温柔些,不能让步,不能没有控制,不能忍耐、承受,甚至当环境分明需要这样作为更好理解的先决条件时也不能做到,如在心理治疗中。

在这里指出另几种认知病态。认知者中的多样性的丧失,换句话说,只有能力成为主动的、统治的、专横的、控制的、“当权的”、“阳性的”,而不能同时成为非控制的、非干预的、承受的。精神分析型的文饰,例如,我不喜欢那人,我要找出一个好的解释理由。对含糊不清不能容忍,不能和含糊的、神秘的、尚未充分认知的东西安然相处。

符合的需要,赢得称赞、成为集体一员的需要——不能有异议,不能不受欢迎,不能孤立。这和认识的关系可以在阿施、克拉茨费尔德和其他人的实验中看到。

在深入的心理治疗中,夸张、妄自尊大、傲慢、自我中心、妄想狂倾向,常常证明是一种针对深层潜伏的软弱和无价值感的防御手段。无论如何,这种类型的“我”是有碍于对现实的明晰观察的。

针对个人自己骄傲、伟大、神化倾向的防御手段,抱负水平的下降。逃避个人自身的成长。不能相信人能发现某种重要的事情,因而形成对妄想、夸张和狂妄的畏惧的盲目状态,不信服,不能突入并探索这样的发现,并且自身安于琐碎问题。

对权威的过分尊崇,对伟大人物过分崇拜,需要保有他的爱。仅仅变成一个门徒,一个忠实的追随者,最后成为一个帮腔的丑角,不能独立自主,不能肯定自己。请具有如此认知病态的人牢记:不要成为一个弗洛伊德的追随者,要成为另一个弗洛伊德;不要亦步亦趋地跟随大师,要追求他们的目标;轻视权威,需要向权威挑战;不能向长者或老师学习死东西,要灵活应用。

经常而且只有讲道理、讲实用、合逻辑、进行分析、要求精确和明智的需要,不能成为非理性的、豪放的、着迷的、直觉的,等等,尽管当时的情况更需要这样。

理智化——把感情的东西也转化为理智的,只看到复杂情境的理智面,满足于正确的定名称而不是体验,等等。这是专业知识分子的通常缺点,他们往往在生活的感情和激情方面比在认识方面更盲目。

利用聪明才智作为支配人、胜人一筹的手段,或往往以牺牲部分真理为代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病态的范畴化——墨守成规知识和真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引起畏惧,因而出现回避或歪曲真相的倾向。

也就是说,成为一种逃避实际体验和认识的倾向。

强迫性的二歧化;两种评价倾向;非此即彼;不是黑的就是白的。

对新奇的需要,贬低熟悉事物的价值。假如一件事情重复了100次就不会再被视为奇迹。贬低已知的事物,例如,视之为陈词滥调,平淡无奇,等等。

当然,还可以几乎无止境地罗列下去。例如,除有种种影响之外,一切弗洛伊德式的防御机制都会导致认知的无效。除了其他方面的病态,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一般也都可以看作是认识性病态,对于性格紊乱,存在性“紊乱”,“价值病态”,人的能力的衰竭萎缩,发育不全或丧失也可以这样说。甚至很多文化和意识形态也能用这种观点进行分析,例如,可以认为是鼓励愚蠢的,不鼓励好奇心的,等等。

通向完善真理的道路是布满荆棘的,充分的认知是困难的,不仅对于一般人而言如此,对于科学家也是如此。科学家与一般人的主要不同在于:科学家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心追求真理的,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而且竭尽所能地从事有关技术的学习和道义观念的培养。

事实的确如此,科学一般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技术,容易犯错误的人能用它战胜他们自己惧怕真理、回避真理和歪曲真理的倾向。

鉴于上述论述,因此,对于认知病态方面的系统研究,似乎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明显的和正常的部分。显而易见,知识的这一分支应能帮助科学家变成一个更好的认知者,一个更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