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习惯错在哪里?
14824600000031

第31章 好的行动习惯会缩短你与成功的距离(2)

下面有个故事说明了“白日梦”的危害性:一年夏天,一个纯朴的乡下小伙子登门拜访年事已高的爱默生。小伙子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因仰慕爱默生的大名,故千里迢迢前来寻求文学上的指导。

这位青年诗人虽然出身贫寒,但谈吐优雅,气度不凡。老少两位诗人谈得非常融洽,爱默生对他非常欣赏。

临走时,青年诗人留下了薄薄的几页诗稿。

爱默生读了这几页诗稿后,认定这位乡下小伙子在文学上将会前途无量,于是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大力提携他。

爱默生将那些诗稿推荐给文学刊物发表,但反响不大。他希望这位青年诗人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于是,老少两位诗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青年诗人的信写得长达几页,大谈特谈文学问题,激情洋溢,才思敏捷,表明他的确是个天才诗人。爱默生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在与友人的交谈中经常提起这位诗人。青年诗人很快就在文坛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

但是,这位青年诗人以后再也没有给爱默生寄诗稿来,信却越写越长,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言语中开始以著名诗人自居,语气越来越傲慢。

爱默生开始感到了不安。凭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发现这位年轻人身上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

通信一直在继续。爱默生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成了一个倾听者。

很快,秋天到了。

爱默生去信邀请这位青年诗人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他如期而至。

在这位老作家的书房里,两人有一番对话:

“后来为什么不给我寄稿子了?”

“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

“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为什么要中断呢?”

“要成为一个大诗人就必须写长篇史诗,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

“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闹吗?”

“是的,我是个大诗人,我必须写大作品。”

“也许你是对的。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希望能尽早读到你的大作品。”

“谢谢,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很快就会公诸于世。”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一个只懂得坐在云端想入非非而不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的人,是永远也不会取得成功的。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文学聚会上,这位被爱默生所欣赏的青年诗人大出风头。他逢人便谈他的伟大作品,虽然谁也没有拜读过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几首由爱默生推荐发表的小诗也很少有人拜读过。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位年轻人必将成大器。否则,大作家爱默生怎能如此欣赏他呢?

转眼间,冬天到了。青年诗人继续给爱默生写信,但从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写越短,语气也越来越沮丧,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在信中承认,长时间以来他什么都没写。以前所谓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

他在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获得了阁下您的赞赏,我深感荣幸。

使我深感苦恼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在现实中,我对自己深感鄙弃,因为我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再也写不出作品了。而在想象中,我是个大诗人,我已经写出了传世之作,已经登上了诗歌的王位。

“尊贵的阁下,请您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乡下小子……”

从此以后,爱默生再也没有收到这位青年诗人的来信。

白日梦给人带来的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逃避现实、不思进取。比如故事中的这位青年诗人,当他养成做白日梦的习惯后,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如何才能走向成功,如何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他一心只梦想着成功后的那份辉煌。事实上,当他陷入难以自拔的白日梦的泥潭之中时,他原有的才华就已经丧失殆尽了,结果他只能成为一名庸人。

现实确实没有想象来得让人满意,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你可以触摸得到的东西。如果你总是习惯于做白日梦,那么到最后你就会一无所得。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做白日梦的习惯,然而美梦终归是要醒来的,沉醉于白日梦会让你由逃避现实到与现实脱节,最后终会一事无成。请记住,人生路上我们不仅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踏踏实实行走的脚!

等待无法创造奇迹

有一位满脑子学问的教授与一位卖鱼的小贩比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爱好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富裕起来。每天,教授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卖鱼的小贩就在一旁虔诚地听着教授说:“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成功!”小贩非常佩服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做。若干年后,小贩成了百万富翁、城里的新贵,而教授还在家里等着致富机会。

这位教授可能有100种致富方法,但他却很难成为真正的富翁,因为他习惯了消极等待,缺少行动精神。消极等待的习惯除了磨去我们的锐气,让我们一事无成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绝不能让这种恶习控制了我们,应该随时提醒自己:一切的好主意将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

“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儿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地来服侍你,求你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他不间断地祈求着。

终于有一次,他跪着祈祷说:“我的上帝,为何您不垂听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奉献,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传来一阵宏伟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啊!”

这个中年人的行为其实是很可笑的,他希望能中彩票,解决自己的困难,那么他为这个目标做了什么呢?除了等待上帝赐予这样的机会外,他甚至连一张彩票都没买过。生活中,许多人也像这个落魄的中年人一样,习惯于等待好事情的发生,而自己却不为梦想付出一点努力,到了最后,他们的梦想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一位名叫曼迪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西雅图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

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她从念大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想着当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

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意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这种奇迹当然永远也不会到来。因为在她等奇迹到来的时候,奇迹正与她擦肩而过。

我们不能不为曼迪感到惋惜,如果不是习惯于等待,她是很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故事还没完,曼迪有个同班同学雪利也非常喜欢主持人的工作,不过说实话,她的条件要比曼迪差多了,她来自纽约的一个贫民家庭,她没有曼迪漂亮,没有曼迪会说话,但她却是个敢想敢干的姑娘,“想到了就要去争取”,是她的口头禅。大学毕业后,她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就去上播音主持的培训课,有机会就向各电视台投简历,结果3年后,雪利成了一个颇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

两个怀着相同梦想的女孩,最终却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结局,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就是由于一个习惯消极等待,而另一个却习惯主动出击,等待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你希望实现梦想,那就要努力去争取,只是坐在家里等待有用吗?不行动是无法成功的。

电影《刘三姐》中唱道:“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行动就有可能拥有一切,等待就一无所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即便是羊皮卷,永远也不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法律、宝典具有现实意义。所以,请抛弃等待的习惯,它是阻碍你实现梦想的最大绊脚石。

天上不会掉馅饼,等待只会使你一无所获。如果你有了强烈的愿望,就要积极地迈出实现它的第一步,即使条件不完全具备,你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些条件。

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

欧阳智安,调酒冠军。小时候他热爱足球,但却因为个子矮而被足球队淘汰。20岁时,他迷上了花式调酒,从此,他为了这个梦想而四处偷师学艺。一次,欧阳在一个酒吧里当杂工,以期能找机会学习调酒。有一天,他在配果间里练甩瓶子,可还没练上5分钟,经理就推门而入,把桌子上来不及收拾的果汁往他脸上抹,边抹还边破口大骂。那一刻,欧阳委屈极了,眼里含着泪,却坚持着没让它流出来……

但欧阳还是有办法练习调酒。从配果间到台位,要经过吧台。每次经过吧台的时候,欧阳总是把脚步放到最慢,为的是记住大师兄的一招一式,听清楚他和顾客怎么交谈;经理不在的时候,他便早早地把分内的事干完,再寻机帮大师兄做这做那,偷偷留意大师兄的调酒配方。配方全是英文的,他每次都囫囵记下,等有空的时候,再去找对应的瓶子。

调酒师不认识洋酒怎么行?酒吧每天都要把各种洋酒从橱柜里摆到吧台上,下班之后再收回去。欧阳主动把这活儿揽下了,他给所有的洋酒都贴上中文标签,然后每天利用摆酒收酒的短暂机会,了解这些酒的颜色、包装与味道。经过一个月的强化记忆,他总算把这些洋酒熟记于心。

正是由于拥有坚持到底的习惯,欧阳智安用两年的时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世界调酒冠军。

2001年10月,欧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世界调酒比赛上获得了花式调酒单项冠军。

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好习惯,欧阳智安就无法面对学艺过程中的诸多困难,更无法成为一个世界冠军了。习惯也有好坏之分,坚持就是一个能给你带来成功的良好习惯,坚持,再坚持,是每个苦苦探索最终成功的人的必经之路。

中国古代大哲人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正充分地说明了坚持的重要性。骏马虽然比较强壮,腿力比较强健,然而它只跳一下,最多也不能超过10步,这就是不坚持所造成的后果;相反,一匹劣马虽然不如骏马强壮,然而若它能坚持不懈地接连走10天,照样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也就是坚持不懈。这也就像是龟兔赛跑:兔子腿长,跑起来比乌龟快得多,照理说,也应该是兔子赢得比赛,然而结果恰恰相反,乌龟却赢了这场比赛。这是什么缘故呢?正是因为兔子没有坚持到底,它自恃腿长,跑得快,跑了一会儿就在路边睡大觉,似乎是稳操胜券。然而乌龟则不同了,它没有因为自己的腿短、爬得慢而气馁,而是更加锲而不舍地坚持爬到底。坚持就是胜利,它胜利了,最终赢得了比赛,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坚持之上的。他在学习写作时坚持把好的字句抄在纸片上,有的插在镜子缝里,有的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诵。最后他终于成功了,成为了文学界的一代名人,然而他所付出的代价也比其他人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样,坚持也是他成功的保障。

成功的到来,总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坚持就显得极其重要了。有的人成功,就因为他比别人多坚持了一下;有的人失败,也只是因为他没能坚持到最后。

另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要坚持,就像比阿斯说的:“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一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所有的成功者都可以证明:是坚持成就了人生的辉煌。

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4年多未上拳台的拳王阿里此时体重已超过正常体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坚信“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33岁的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进行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在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就是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他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仍拼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疲备不堪了。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气力,不如说在比毅力,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了。他知道此时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有着充裕的体力。这时,阿里的教练敏锐地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意思,他将此信息传递给阿里,并鼓励阿里再坚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弗雷泽表示认输,甘拜下风。裁判当即高举起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双腿无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

其实,当你已经下定决心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下去时,就连艰辛的付出也会变得让人心旷神怡。

但如果只是浅尝辄止,畏惧退缩,你所能得到的,只能是一连串的沮丧和失意。最后,你甚至会失去生活和工作的乐趣。

我们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但近来很多人叫嚣着“愚公真愚”,认为“愚公精神”不应提倡,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不是两位大仙帮忙,而真靠人力去搬,把几代人的生命都耗在未来不可知的事情上又有什么意义呢?乍一听,这话真的很有道理啊,生命何其短暂,干吗把一生都耗在一件没有把握的事上呢?可是我们稍微推敲一下就可以看出此论的漏洞来了。

想当初,如果刘备没有愚公的那点傻劲,没有几次三番地跑到诸葛亮住的茅草屋里死乞白赖地要诸葛亮帮忙,一个只想在乱世里平安度日的诸葛亮又怎么会出山去做刘备的智囊呢?这不正如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大仙去搬山一样吗?

卡耐基曾说过:“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坚’,一鼓作气途中绝不停止是‘持’。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所以,如果你真想达到你的目标,就要培养坚持到底的习惯,能够取得成就的人,就是能够坚持到底的人。

很多人因为不能坚持,而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或是历尽艰辛后中途放弃,他们因此而遗憾终生。我们应当尽力培养坚持的习惯,遇到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再加把劲吧,成功就在前方!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