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火炮科技知识
14825600000022

第22章 自行迫击炮未来发展

历次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实战经验证明,迫击炮在战场上常常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军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迫击炮的研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种昔日廉价、简陋的步兵火炮。

许多国家在发展普通迫击炮的同时日益重视自行迫击炮,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开发——不仅要研制线膛或滑膛迫击炮,还要研制完整的弹药体系(炮弹弹体、装药及引信)、发射平台及火控系统。

自行迫击炮的结构发展

其实,自行迫击炮系统已经出现许多年了。当时通常的作法是将迫击炮安装在履带式装甲车或体积较小的轮式装甲车后部,必要时可以将迫击炮拆出单独使用,所以老式的自行迫击炮往往还备有炮盘和炮架。例如许多国家都使用瑞典阿尔维斯·赫格隆公司的BV206无装甲全地形车来搭载81毫米迫击炮。

为了消除射击所产生的后坐力,该炮被安装在了一个特殊的弹性平台上;而芬兰国防军则在帕提亚履带式全地形车上安装了一门半固定式120毫米迫击炮。

普通迫击炮在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被炮盘及地面吸收,而自行迫击炮射击时的后坐力被载车的底盘吸收了。一般来说,履带式车辆对后坐力的吸收比轮式车辆要好。

老式自行迫击炮需将载车后部上方的大舱盖打开才可射击,这个舱盖可保护车内乘员免受炮弹弹片和轻型火力的伤害,但不能保证乘员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

口径较小的自行迫击炮(如81毫米炮)通常安装在一个转盘上,以便炮管能快速转动,并在不移动车辆的情况下对战场目标实施360°;环射,但是重型迫击炮跑身的旋转却受到很大的限制。

现在世界各国研发了多带炮塔的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系统。这种炮塔可以安装在各种履带或轮式装甲底盘上,而且都装备了反后坐力装置,便于更好地吸收火炮射击时所产生的震动。

带炮塔的120毫米迫击炮比普通的可分拆式自行迫击炮有了重大的进步,其装甲防护可使乘员免受炮弹弹片、轻火力及核生化的伤害,还可缩短战斗和撤退的时间,快速转进至新的发射阵地,从而免遭反击火力的报复。

传统迫击炮的作用只是提供曲射火力支援。然而随着地面战斗形式的转变,炮塔型自行迫击炮今后将更多地执行直射火力任务来压制战场目标。带有触发引信的120毫米高爆迫击炮弹虽不可能击毁一辆坦克,但却可以毁掉一般车辆。

在城市作战中,带炮塔的迫击炮是非常灵活有效的武器系统。它能够为部队提供直射和曲射火力。目前除了瑞典和芬兰研制的120毫米AMOS系统为双管外,近期各国开发的多为单管炮塔型迫击炮。双管炮虽然能够提供多一倍的火力,但整个系统的重量和复杂程度大为增加。

尽管现在研制和装备有炮塔的自行迫击炮是一个大趋势,但普通的自行迫击炮仍有一定的市场。此种迫击炮不仅便宣而且一体化程度也比炮塔型迫击炮高,火炮可以快速收回并置于装甲的保护之下,而且敌人很难在一群车辆中分辨出哪一辆是自行迫击炮。

未来需求促进新炮研制

近年来,由于新的作战形式层出不穷,促使美、英、德等国开始重视装备120毫米自行迫击炮。

美国陆军过去装备了安装在M113装甲运兵车底盘上的81毫米和107毫米迫击炮。1988年以色列的“索尔坦”迫击炮系统在招标竞争中胜出,开始取代美国陆军中原有的老式自行迫击炮。不过“索尔坦”仍安装在M113装甲运兵车上。该型火炮系统被命名为M1064A3,携弹量69发。

美国陆军的“未来战斗系统”将装备一种名为“非视距瞄准火力”的自行迫击炮。FCS依靠由多个传感器所组成的网络来判别威胁的方位,并且在这种威胁带来麻烦之前对其进行快速打击。

现在有两个候选者——瑞典“先进迫击炮系统”以及由英国BAE系统公司和RO防务公司联合研制的“装甲迫击炮系统”。但是这两种武器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满足美国陆军的全部要求。

针对美国市场,帕提亚/赫格隆公司已经签署了技术转让许可证,将AMOS转让给美国的AAI公司,而RO防务公司已经将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分部作为AMS在美国的代理。

英国陆军装备的自行迫击炮是RO防弩司生产的安装在M32装甲车上动的81毫米迫击炮。该炮为“武士”步兵战车营提供曲火力支援。

从长远来看,81毫米迫击炮将会被新型的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所代替。它们可能是AMS的改进型(AMSII)、AMOS或一种更先进的型号。

英国陆军目前最优先发展的项目是“未来效能系统”。该系统要求其所有的装备必须可以由C-130型运输机空运,这意味着轻重量是至关重要的。

德国陆军希望用新型120毫米自行迫击炮来取代现在装在M113装甲车底盘上的120毫米迫击炮。根据德军的要求,有两种带炮塔的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符合其要求。

它们是AMOS和AMSII

……火炮底盘则有众多的候选者,包括CV90、新型“美洲豹”轮式步兵战车、由M113底盘发展而来的“巨蜥”装甲车以及“拳击手”(8×;8)装甲车。

此外,澳大利亚需要20门120毫米滑膛迫击炮。英国的AMS已经在澳洲作过了测试。芬兰和瑞典已选择AMOS来满足它们未来对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的需求。

新式自行迫击炮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最近推出一种以WZ551轮式装甲车为底盘的120毫米自行迫榴炮。WZ551装甲车已在人民解放军中服役,而且已出口到阿曼和斯里兰卡两国。

这种迫榴炮具有全封闭炮塔和加长的120毫米炮营,可提供直射和曲射火力,装有一台半自动装弹机,并携有36发炮弹。炮塔的旋转和火炮的仰俯为电动,但也可以手工操作。该炮配有自动/半自动火控系统,安装有普通的直射/曲射瞄准具。

这种120毫米迫榴炮备有多种弹药:两种高爆弹,一种最大射程为9.5千米,一种为8.5千米;直射高爆反坦克弹,最大射程1.2千米。不过这种迫榴炮并未进入现役,军队目前仍然在使用履带式装甲运兵车搭载的82毫米或120毫米迫击炮。

法国TDA武器公司以生产迫击炮而闻名。该公司生产的迫击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包括60毫米、81毫米和120毫米各种口径,其中120毫米MO-120-RT线膛迫击炮已在24个国家的军队中服役。

TDA最新研制的是120毫米2R2M线膛迫击炮。该炮是为了满足未来法军作战需要、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新型高机动迫击炮系统。该炮装在一个旋转炮盘上,其转动和仰俯靠1根操纵杆来控制。

2R2M所使用的弹道技术与MO-120-RT一样。当使用火箭助推弹药时,它的最大射程为13千米。标准高爆弹的最大射程为8.135千米。

2R2M装备有液压反后坐力系统。目前这种火炮正安装在“锯脂鲤”8×;8底盘、土耳其FNSS公司的轮式装甲步兵战车底盘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将该炮安装在各种履带和轮式车辆上进行测试(“龙火”无人操纵迫击炮项目)。法国陆军已订购了VAB战车为底盘的2R2M样炮,于2003年底交付使用。

德国陆军多年来一直使用莱金属公司的“鼬鼠”装甲车搭载“陶”式反坦克导弹和20毫米加农炮。最近莱茵金属公司又开发了“鼬鼠”2型装甲车。它有较长的底盘并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和承载力。

德国陆军第一次采购了67辆“鼬鼠”2型战车。最近,德军想利用该车来作120毫米自行迫击炮的底盘,装备空降部队。目前莱茵金属公司研制了2辆120毫米自行迫击炮试验平台,将于2004年交付部队。最终德国陆军大约需要94门。

“鼬鼠”2120毫米自行迫击炮在车后部装有1门前装填滑膛迫击炮,乘员3人。该炮装有火控计算机及混合式导航系统,以确保火炮的射击精度及车辆的精确定位。“鼬鼠”2还装有反后坐力装置和2个减震器,以降低火炮射击所产生的震动,为火炮提供稳定的射击平台。

该炮装有全装甲并具有防核生化作战能力。“翩鼠”2迫击炮备弹20发,发射3发炮弹所需时间为20秒。此外,德军还开发了“鼬鼠”2型弹药补给车。

为了满足北欧国家特别是瑞典和芬兰军队的未来需求,20世纪90年代瑞典赫格隆公司和芬兰帕提亚武器系统公司签定了一项共同研制双管120毫米自行迫击炮(AMOS)的协议。起初他们设计了一种双管前膛装填式迫击炮,但不久就改为后膛装填了。尽管AMOS的双管炮塔比较重,但它却拥有更强大的火力。

该炮装有旋转式装弹机,射速高达26发/分,而且可使16发炮弹落在同一个目标上,最大射程为10千米。AMOS还可灵活地选择火控系统。

该项目中赫格隆负责研制炮塔,帕提亚负责研制迫击炮。芬兰国防军签定了购买24辆AMOS的合同,总价值为1.1亿美元。这些迫击炮将安装在帕提亚公司新研制的轮式装甲模块车辆(AMV)上,计划于2006~2009年交付芬兰陆军。瑞典陆军打算将AMOS安装在CV90步兵战车底盘上,一共订购了40辆AMOS/CV90.

俄罗所为了提高其空降师的整体火力支援能力,研制了2S9“诺娜”120毫米自行迫榴炮。该炮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服役。2S9以BMD步兵战军为底盘,战斗全重8.7吨,乘员4名,可以使用降落伞进行空投作战。

2S9在全封闭的炮塔上装有一门2A51线膛后装填迫榴炮,火炮方向射界为左右各35°;高低射界-4°;~ 80°,备弹25发,还可以通过炮塔后部下方的舱口给火炮装填弹药。2S9迫榴炮所使用的弹药包括高爆弹、发烟弹、白磷弹及高爆反坦克弹,其中高爆反坦克弹可击穿650毫米厚的钢制装甲。

俄罗斯2S23型120毫米有很高的机动能力。该炮备有全新的炮塔及一门方向射界各35°;的120毫米线膛迫榴炮,带弹30发。目前只有少量2S23在俄陆军服役,已向国外出口。

俄最新的自行迫击炮系统是2S31“维娜”该炮以库尔甘机器制造厂生产的BMP-3步兵战车为底盘。2S31装备1门长管120毫米线膛炮,在它的自动装弹机上装有22发炮弹,其余48发炮弹则装在车内。

该炮装有计算机化的昼/夜火控系统及激光测距/指示器。与2S9和2S23相比,2S31具有更快的反应力和更高的命中精度。

由捷克ZTS公司研制的PRAM-S120毫米自行迫击炮以俄制BMP-2步兵战车为底盘。不过ZTS作了一些改动:加长了车身,并增加了一对负重轮。该炮车身后部突起,在车体前部有一门120毫米迫击炮装在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5°;的转盘上。

该炮最大射程为8.036千米,备弹80发,其中有21发装在自动装弹机中。该炮可以20发/分钟的速度进行连射。当时共制造了12门,后来捷克斯洛伐克解体时,捷克和斯洛伐克各分得6门。

最近由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分部加利福尼亚技术中心、BAE公司及RO防务公司3家出资研制的AMSII问世了。AMSII以AMS为原型,用了10年时间开发研制而成。

它的第一个用户是沙特国民卫队。该国共订购了73门装在LAV(8×8)轮式战车底盘上的AMSII120毫米迫击炮。比利时的MECAR公司也与沙特签订了一份合同为其提供弹药。

AMSII拥有一个重新设计的全电动炮塔,可以有效地抵御7.62毫米枪弹的打击。另外它还装有附加装甲,能够提供更有效的防护。

该炮装有数字化全天候火控系统和非常先进的危机警告系统。此外,它的开放式系统结构允许曰后安装“未来网络战斗管理系统”界面。AMSII可以在15秒钟之内进入战斗状态。火炮在曲射时的最大射程为10千米,直射时为1.2千米。它可以使用所有标准型号的120毫米滑膛弹药。

AMSII已经成功地试射了“斯特里克斯”顶部攻击反装甲弹药。第一辆使用“锯脂鲤”III(8×;8)轮式战车底盘的AMSII最近已经完成,并于2003年底开始射击测试。

威力倍增的新型弹药

长期以来自行迫击炮一直使用3种最基本的传统型迫击炮弹——高爆弹、发烟弹和照明弹。高爆弹通常在防御和进攻时提供压制火力;发烟弹可以掩护己方部队的行动;照明弹通常被用于战场照明,使友军可以及时发现敌人。

不过随着红外热成像仪等全天候观瞄设备的普遍使用,照明弹的作用远不如过去重要。高爆弹虽然仍是打击开阔地带敌军和非装甲类车辆最有效的弹药,但它对装甲车辆没有什么效果。

近年来120毫米迫击炮弹开始使用集束子母弹,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攻击步兵战车脆弱的顶部,还可以大量杀伤开阔地带的敌军。当这种炮弹的子弹药使用聚能装药时,可以击穿70毫米厚的普通钢质装甲。

第一代集束炮弹没有自毁装置,使得一些子弹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爆炸,从而造成战后伤害平民和难于清理的问题。不过新一代集束弹已经具备了适合的自毁装置。

瑞士RUAG公司研制的迫击炮子母弹是一种非常先进的120毫米迫击炮弹药。它可同时抛撒32牧多用途反步兵/反装甲集束子弹药,于2002投产并已在瑞士陆军中使用。

芬兰也订购了这种子母弹,瑞典也开始测评。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研制的M971型120毫米迫击炮子母弹可装24发M87改进型多用途集束弹药,而这种子弹药可击穿105毫米厚的钢质装甲。

近年来,一些精确制导的120毫米迫击炮弹纷纷走向市场。其中第一种在欧洲技入使用的是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研制的120毫米“斯特里克斯”型末制导迫击炮弹。它的研制成功对反装甲作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炮弹采用聚能装药,使用火箭增程发动机的最大射程7.5千米,可以击毁主战坦克的顶装甲。另外,俄罗斯KPB仪表设计局研制的“格兰”激光制导武器系统的核心是一门120毫米迫击炮。

它的炮弹采用半自动激光制导器和集束杀伤弹头。武器系统配备有激光与热像搜索系统。炮弹最大射程为7.5~9千米,对固定目标的杀伤概率为0.8~0.9,对活动目标的攻伤概率为0.75.与此同时,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新研制的XM395型120毫米制导迫击炮弹对重要战场目标的压制范围为12~15千米,对目标的杀伤概率为0.9.

火控系统尚有发展空间

在一般概念中,迫击炮属于方便、廉价的火力支援手段,因而用不上特别精密复杂的火控系统。目前绝大多数自行迫击炮的确仍在使用传统的间接瞄准装置。但是随着现代作战方式对支援火力的全新要求和新型精确弹药的使用,新型自行迫击炮也开始配备完善的电子火控系统,以提高其火力的精度和效率。

美国陆军目前正在试验名为“迫击炮射击控制”(MFC)的火控系统。这种包含有昼/夜观察装置、激光测距仪、数字通信装置及精密定位设备l的系统具有很完善的功能,使对目标测距和定位的精准程度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大幅度地缩短了进入战斗的时间。

MFC配合精确制导弹药能使迫击炮的毁伤效率提高数十倍,以前需要好几分钟时间、发射几十发炮弹才能摧毁的目标现在只要十几秒、2~3发精确制导弹药就能消灭。

类似MFC这样的迫击炮火控系统还可以和为重型火炮配备的前进观察员或空中的无人机联网,从而获得更广泛的战场信息,更快速完成不同火力打击任务。

可以预见,最新一代自行迫击炮将装备先进的、计算机化的昼/夜射击控制系统及车载导航系统,从而使其快速、灵活的支援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