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火炮科技知识
14825600000041

第41章 苏联2A36式152mm加农炮

发展过程

2A36式152mm牵引加农炮于1976年开始生产,1981年开始列装,每个炮兵连装备6门或8门,用以取代早期生产的М-46式130mm加农炮,以满足集团军和炮兵师反炮兵作战的要求。北约国家称该炮为M1976式加农炮。1985年5月,该炮正式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公开出现。该炮主要用于为集团军提供全般火力支援、也可进行直接瞄准射击。

性能特点

①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

②适应能力强,可在-50°~ 50℃的环境作战。

③配用弹种多,可执行多种射击任务。

④外形尺寸和重量大,行军、战斗状态转换时间稍长。

基本数据

该炮口径152毫米,最大射程杀伤爆破弹27千米,火箭增程弹40千米;最大射速5~6发/分钟,炮身长8197毫米;炮口制退器多室装填;方式半自动。

高低射界-2.5°~ 57°,方向射界±25°;公路最大行驶速度80千米/时,越野30千米/时。

配用弹种:杀伤爆破弹、曳光穿甲弹、火箭增程弹、化学弹、烟幕弹和核炮弹;弹药基数60发。

行军状态长12940毫米,行军状态宽2788毫米,行军状态高2760毫米,最低点距地高475毫米,轮距2340毫米,轮胎尺寸1080毫米×300毫米;运动方式牵引;炮班人数8人。

作战应用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曾使用该炮。由于无装甲防护,加之多国部队空中火力强度较高,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多国部队战后缴获大量此种火炮。

识别特征

①采用5室炮口制退器。

②火炮炮身与2C5式155毫米自行加农炮的相同,炮身随摇架转动。

③火炮配用4轮悬挂式炮架和焊接式箱形开脚大架,还有向后倾斜的V型防盾。

④战斗状态时,火炮由位于炮架前部下方的圆形底盘和带有驻锄的大架架尾支撑。行军状态时,炮身朝前。

⑤炮车的4个车轮采用充气轮胎。2个前负重轮上各装有1个液压减震器和手动刹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