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火炮科技知识
14825600000055

第55章 苏联D-30牵引火炮

苏联制造的米D-30122毫榴弹炮,是苏联彼得洛夫设计局在M-1938式122mm榴弹炮基础上设计,由第9兵工厂生产的,1963年装备部队,苏联陆军每个摩托化步兵师装备72门,坦克师装备36门,印度引进该炮后,称其为D30式122mm榴弹炮。该炮主要用于杀伤有生力量,摧毁野战工事及其它军事设施。D30式122毫米榴弹炮主要有二种改型。

1963年式采用大尺寸炮口装置,双室,固定式牵引环。另一种炮口装置减小了尺寸,采用了多室制退结构,牵引环可以向后折回。随后,苏军摩步师和空降师装备了新式D-30122毫米榴弹炮,用以替代使用多年而装备数量又多的M-30式(1938年式)122毫米榴弹炮。

与老式榴弹炮相比,D-30在结构和性能上有很大不同:增大了药室容积。加长了身管,因而提高了初速,增大了射程(由11.8千米增大到15.3千米);由螺式炮闩改为半自动立楔式炮闩,提高了射速(由5-6发/分提高到6-8发/分)。主要用于破坏野战工事,摧毁武器发射阵地,开辟协区通路,装饰有生力量。

至今,该炮经过多次改进,性能不断提高。曾大量出口到华约、中东和北非许多国家,参加过中车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车臣战争。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炮兵武器这一。

基本性能

该炮2min内即可完成战斗状态转换动作,能以60km/n的速度进行战场机动。发射爆破榴弹时最大射程为15.3km,向装甲目标发射破甲弹时,直接瞄准距离约950m,破甲厚度460mm,使用聚能装药破甲弹可击穿460m,弹药基数80发。

发射普通榴弹时最大的射程为15.3km。D-30A式(最大射程达21.9公里,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射程15400米。曾配有122毫米沙材炮弹,弹总重22.2公斤,其中沙林毒剂1.3公斤,起爆药为TNT。

西方国家认为,从技术观点上来看,D-30榴弹炮是当时世界上同级火炮中最好的武器之一,其精度、稳定性及可靠性都比较出色。

该炮口径122毫米,初速690米/秒,最大射程ОФ-462式榴弹15400米,火箭增程弹21900米;最大射速7~8发/分钟;炮闩类型立楔式;高低射界-7°~+70°,方向射界360°。

配用弹种:榴弹,破甲弹,发烟弹,照明弹,火箭增程弹,ОФ-462式榴弹;全弹重27.37千克,弹丸重21.76千克,炸药重3.53千克。装填方式为手工,弹药基数80发。

行军状态长5400毫米,行军状态宽1950毫米,行军状态高1660毫米,运动方式牵引;运动速度60千米/小时,行军战斗转换时间1.5~2.5小时;行军状态全重3210千克,战斗状态全重3150千克,炮班人数7人。

作战应用

该型炮参加了1973年中东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主要用于近距离直接火力支援。

1999年,俄罗斯军队在车臣剿匪作战中,使用了该型火炮,由于其轻便,机动性较好,在复杂地形上显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

D-30的结构

D30型122毫米榴弹炮由以下主要部件组成:炮身、炮闩、摇架、反后坐装置、上架、下架、大架、高低机、方向机、平衡机、防盾、瞄准装置和千斤顶。

(1)炮身。

炮身由单层炮管、炮尾、炮尾环、两个炮箍、炮口制退器和牵引杆组成。其主要作用是赋予弹丸正确的飞行方向,并在火药气体的推动下,给予弹丸一定的初速和旋转运动。发射后,身管沿着摇架之导轨槽向后运动和复进,使炮身不致旋转变化。炮口制退器效率较高(为54%)。牵引环及牵引杆固定在炮口制退器前下方。

(2)炮闩。

炮闩为半自动立楔式,炮闩U形槽内装有挡弹板。用于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炮弹药筒。其构造由闭锁装置、半自动装置、发射装置、保险装置、挡弹装置和抽筒装置组成。

(3)摇架及防危板。

摇架用于使炮身在后坐和复进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运动方向。摇架为倒装式槽形摇架,后坐部分吊在摇架上,摇架由摇架本体和耳轴组成。驻退机和复进机就安装在摇架上方。防危板位于摇架左后侧,上面装有击发手柄、复拨器手柄及射角保险装置。

摇架左侧装有带联销机构的防危板,联锁机构主要用于当炮尾处于大架上方一定范围内、射角不大于22度时解脱击发机构。火炮在小于22度射角射击中,方向射界为360度;在大于22度射角射击时,方向射界三条大架之间累加为124度。

(4)反后坐装置。

反后坐装置由驻退机和复进机组成。通常人们称反后坐装置是火炮的心脏。火炮发射过程中,它能消耗和吸收部分后坐动能,以减少对炮架的冲击。

当后坐终了时,使火炮后坐部分平衡复进到位,并保证在任何仰角下使后坐部分不下滑。该驻退机为液压节制杆式,并带有弹簧式液量调节器,内装10公升驻退液、复进机为气液式,内装用驻退液密封的氮气或空气。

(5)上架。

上架是火炮起落部分的支座,回转部分的主体。上架的下部有套筒,以联接行动部分的立轴。高低机的壳体也安装在上架左侧板上。

(6)下架和大架。

下架为铸造钢焊接,其上部表面安装着与方向机涡杆啮合的涡轮缘。下架下部有套筒,用以与轮轴接合。三条箱形焊接结构的大架腿联接在下架上。其中一条架腿是焊接固定在下架上的,称之为固定架腿,另外两条是活动架腿,用绞链联接。

战斗时三条大架打开,用打桩式驻锄固定。行军时两条活动大架收拢并在固定大架上,炮身前端与固定大架连接固定。从而使火炮行军总长度缩短,转变半径缩小,提高了火炮机动性。

(7)高低机和方向机。

高低机为单齿弧式,高低机壳体安装在上架上,位于火炮左侧以保证身管-7°~+70°的高低射界。方向机为涡轮涡杆式,位于上架的左侧,方向机蜗杆装在偏心套中,在快速变换射向时方向机可解脱炮身快速旋转,便于向任何方向目标射击,保证火炮360°高低射界。

方向机的快速解脱机构,使上部机构能与方向机分离,并迅速旋转到所需方位。快速解脱机构只能使炮身大概指向所要求的方向,然后重新接入方向机,作精确调整。

(8)平衡机。

平衡机布置在火炮的左侧,由两个套装的筒组成。其下支点在火炮车轮的曲臂上,为活动支点,用于行军战斗转换时减小炮车轮的翻转力矩。它为气压式,用于平衡起落部分的重量,以便保证炮手转动高低机手轮轻快,平稳。

(9)防盾。

防盾是用13毫米钢板制作的,用来在战斗状态下保护射手和火炮不受枪弹和炮弹破片的伤害和破坏,并保护炮手不受射击冲击波的影响。它由左防盾、右防盾和下防盾组成。

(10)瞄准装置。

瞄准装置用于装定射击诸元,与高低机和方向机相配合,赋予火炮射角和射向,以保证无论在直接射击还是隐蔽射击情况下都能使火炮瞄准目标。瞄准装置由瞄准镜支座和瞄准镜组成。

(11)千斤顶。

滚珠丝杆千斤是在火炮的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或由战斗状态转入行军状态时,用来提升或降低火炮用的,它布置在下架的中心孔内。在下架下部中央装有千斤顶座盘,其摇把位于下架前方,火炮行军战斗转换十分方便、省力。射击时,用千斤顶将车轮支离地面,整个炮车降低高度。射击姿态低矮,火线高仅0.9米,便于隐蔽地与坦克等装甲目标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