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火炮科技知识
14825600000061

第61章 加特林机炮

历史

加特林机炮在马克沁发明利用后坐力完成自动循环的连发武器之前,那些企图加快武器射速的方法都是利用机械外力,其中比较成功的要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加特林博士发明的加特林机枪。

在1862年,理查德·J·加特林发明了一种利用手摇曲柄、多枪管、机械自动装填的速射武器,被命名为“加特林机枪”(也有音译为“格林式机枪”)。

在马克沁发明利用火药后坐力完成自动循环的内能源机枪之前,“加特林机枪”是比较成功的连发武器。这种机枪通常由6至10根枪管“捆”成一圈,当射手摇动曲柄时,这一圈的枪管便旋转起来,并装填入枪弹发射,其射速在每分钟可超过200发——现在看起来很慢,但在单发步枪的时候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而加特林博士发明的这种转管机枪的原理也被命名为加特林原理。

但当1890年马克沁机枪出现后,这种笨重、难操作的武器马上就显得落伍,当时加特林尝试过通过电动机来提高射速和让射手更省力,但由于枪的重量太大,而且当时的观念认为每分钟超过3000发的高射速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所以随着内能源自动武器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加特林机枪便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加特林机枪装填、击发、抽壳的示意图在1940年代后期,由于喷气式发动机的出现,使战斗机的速度越来越高,因此在空中缠斗中飞行员射击的机会也变得更少,瞄准射击的机会稍纵即逝,而传统的机枪则因为射速太慢而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射弹数。

为了增加飞行员在近距空中缠斗中的胜算,美国空军启动了“火神计划”,由通用电气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一种超级射速的自动武器。

马克沁发明的内能源自动原理是通过自动机往复运动,依次进行装填、射击、抛壳的动作;而“加特林原理”是同一时间在不同的枪管上分别进行着装填、击发和抛壳的动作,因此让射速提高的空间更大。

通用电气公司利用加特林原理研制出来的这种高射速航炮被命名为M61“火神”航空机炮。由于这种高射速原理很适用于机载武器或防空用途,“火神”炮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家族,并出现了发射多种不同弹药的型号,包括有30mm、25mm、20mm、。50BMG、7.62mm和5.56mm多种口径,武器的射速从每分钟750发到每分钟10,000发不等,枪管数有7根、6根、5根、4根和3根。尤其是6管7.62mm口径的M134“迷你炮”机枪,被广泛装备,用于攻击机、直升机、武装车辆和舰艇。

设计及原理

初期的加特林机枪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手摇转柄,各枪管依次旋转到“12点钟”位置时击发,有利于提高射速和枪管散热。在每根枪管的回转一周的过程中,其相应的枪机在和枪管一起旋转的旋转体导槽内作往复直线运动,完成输弹入膛、闭锁、击发、开锁、抽壳等动作。

后经改进后,旋转能源来自于电动机(外力)或弹药气体压力(内力)。外力方式多为西方国家军队使用,内力方式多为当时苏联阵营国家军队使用。

现代机炮

A-10雷霆二式攻击机上的30毫米GAU-8多管机炮近代的加特林机枪以电子系统运作,并常见于战斗机及攻击机等军用飞机上,口径亦比早期版本为大,而“加特林机枪”这个名词也变成了采用加特林原理运作的多管机枪及机炮的称呼。而近迫武器系统,则是由电脑全自动操作的加特林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