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火炮科技知识
14825600000067

第67章 美国m-44式自行榴弹炮

1947年,美军决定研制二战后的自行榴弹炮,以作为坦克部队和步兵部队的火力支援车辆。研制之初就决定采用正在研制中的新式轻型坦克t37(定型后为m41轻型坦克)上的许多部件,研制的代号为:装105毫米榴弹炮的称为t98自行榴弹炮;装155毫米榴弹炮的称为t99自行榴弹炮。1950年,底特律坦克厂分别制成了2辆t98和2辆t99的样车,并分别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试验。m41轻型坦克定型后,美军决定采用定型的m41轻型坦克上的部件研制自行火炮,代号改为t99e1.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军方决定t99e1立即投产,很快就生产了250辆。t99及t99e1采用全密封战斗室,并引入了弹道计算机、火炮稳定器等,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很先进的了。不过,由于仓促上马,炮车的故障相当多,不得不修改设计,取消了弹道计算机和火炮稳定器,由于战斗室的空间不够,战斗室也改为敞开式的。改进后的炮车称为t194,并对已生产的250辆t99e1按t194的标准进行改装。1953年,t194正式改为m44a1自行榴弹炮,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配用了燃料喷射系统。m44系列自行榴弹炮由马塞哈里斯公司生产。

结构特点

m44自行榴弹炮采用m41轻型坦克的底盘,但将发动机和变速箱都移到车体前部,主动轮在前,最后一个负重轮兼作诱导轮。也就是说,行动装置是采用诱导轮着地方式。这种方式在自行榴弹炮中常常采用,其优点是可以很好地将火炮巨大的后坐力传到地面,不过,诱导轮降低,也同时降低了通过障碍物的能力。车体后部有驻锄,火炮射击时,要将驻锄放下来,以辅助传递射击时的后坐力,并减少整车的后坐距离。战斗室的顶部是敞开式的,但必要时可以用盖板或蓬布(有弧形支架)罩上,谈不上有什么顶部防护,只能起到挡挡灰尘和防防雨的作用。

性能

m44的战斗全重为26.3吨,乘员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2名装填手)全部在战斗室中,驾驶员在左前部,他的后面是车长,炮长在火炮的右侧,装填手位于火炮的后方,射击时,要将车体后部的大型平台打开,装填手站在平台上运送和装填炮弹。主要武器为1门m45式155毫米榴弹炮,采用液压式助退机和复进机,炮尾为横闩隔螺式。火炮的俯仰角为-5到 65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30度,采用液压驱动方式。

所采用的炮弹以m107榴弹为主,炮弹重42.9千克,另有烟幕弹、照明弹、化学弹等。弹药基数为24发。发射榴弹时的炮口初速为每秒564米,最大射程为14.6千米。其火控系统较简单,有1具4×、10度视场的瞄准镜。

辅助武器为1挺12.7毫米重机枪,安装在车长的小型旋转指挥塔上,有机枪弹900发。

其动力装置为500马力的风冷汽油机,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有2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装置,每侧有6个负重轮、4个托带轮,最后的负重轮兼作诱导轮。炮车的最大速度为每小时56千米,最大行程仅122千米。

车体和战斗室为钢装甲焊接结构,装甲厚度为12.7毫米。

装备

装备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炮兵团。每团1营炮18门。已退役。是50——60年代美国及北约其他国家主要装甲火炮。1956年改进为m-44a1.70年代开始,大部为m-109式取代。使用国现尚有比利时、希腊、意大利、日本、约旦、西班牙、土耳其及美国国民警卫队。早已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