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的家怎么了
14825900000028

第28章 教育的根本――孩子更需要尊重

一、纯洁敏感,人小鬼大

钟女士5年前与前夫离婚,独自一人带着16岁的女儿阿芳生活。为了让孩子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钟女士起早贪黑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工作的忙碌使她平常难得抽出精力来照看日渐长大的女儿。不久前,钟女士发现阿芳经常很晚回家,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凭直觉,钟女士猜想女儿在谈恋爱。但是,每次她试探着和女儿沟通,让她以学习为重,都被阿芳转移话题。

于是,钟女士决定将女儿的行动调查清楚,然后再作处理。怎么调查呢?钟女士想到了私人侦探。钟女士先交2000元押金,委托私人侦探收集阿芳课余时间活动的证据,如果发现女儿恋爱了,必须要拿到男方的基本资料。

不料,受托的私人侦探在跟踪偷拍阿芳的行踪时被阿芳发现。阿芳非常生气,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要求私人侦探退还拍摄的全部照片,并书面保证不将自己的行为告诉他人,并支付至少5000元的精神损失费,否则就将对方告上法庭。同时,阿芳打电话给她的妈妈,说母亲雇人跟踪她的行为伤透了她的心.她再也不回家见母亲了。

现实生活中,雇侦探跟踪孩子的父母并不多,但是因为不放心,千方百计打探孩子秘密的父母却为数不少。在这些父母看来,孩子是自己养育的,当然要由自己支配,何况孩子年龄尚小,不谙世事,管他是对他负责。这些想法听上去不无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现实,就是:时代变了,教育的内涵和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从关怀孩子的饮食起居着眼,注重德智体的发展,而现代教育模式是以精神关怀为前提。孩子同大人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人们常惊叹现在的孩子“人小鬼大”,一个比一个“心眼多”,这就是现在孩子的精神特质,心理的成熟与需求远不是父辈、祖父辈当年可比拟的。所以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关注,对孩子个性人格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能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可以随意将大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们。孩子更需要外界的尊重和肯定,特别是父母的尊重和肯定。前面那位钟女士的作法是好意,是出于一位单亲妈妈的担忧和责任,但是仅仅有好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父母要尽快补上教育新理念这一课。

有一位爱花的父亲,看到幼小的女儿用剪刀把自家花园中开得最美的一朵花剪了下来,非常生气,对女儿咆哮起来。女儿望着大发雷霆的父亲吓坏了。从那以后,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后来这位父亲才知道,其实女儿剪下那朵花是想送给上晚班的妈妈。父亲非常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问明原因就斥责孩子,但是更让这位父亲懊恼的是,以后无论父亲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再让孩子恢复过去活泼、开朗的性格。

同样的问题,我们看看苏赫姆林斯基这位前苏联教育家是怎么做的。

苏赫姆林斯基在当校长的时候,学校的花园里开出了一朵极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观赏。

一天早晨,苏赫姆林斯基在花园里散步时,看见一个4岁的小女孩已经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正拿在手里快活地往外走。

苏赫姆林斯基叫住小女孩,蹲下身子,亲切地问道:“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有些羞怯地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每天都陪着她说话。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非常大的玫瑰花,奶奶就是不相信,我现在摘下它送给奶奶看看,看过了我就把它送回来。”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看着小女孩纯朴的小脸,苏赫姆林斯基很感动。他牵着小女孩的手又回到了花园里,摘下两朵大的玫瑰花对她说:“一朵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有充满爱的心灵;另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在这两个故事中,同样是孩子和玫瑰花,同样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但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面对大发雷霆的父亲,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而另一个却愈加天真烂漫爱心升华。不同的教育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两种结果,他们深层的差异在于,一个看到孩子摘花,另一个却透过孩子摘花看到了清纯洁净的爱心。这就是教育者两种不同的视野和境界。我们的父母尝试着再开阔一下视野,提升一下境界,面前的教育之路会一下敞亮起来。二、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几种表现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父母不尊重孩子主要有这样一些表现:

1.打骂孩子

对孩子不信任,不听孩子解释,动辄打骂。

2.软暴力

说让孩子伤心的话,简单武断地否定孩子的想法,或不理不睬,这些做法是导致精神伤害的软暴力。

3.强迫孩子学习各种技能

不考虑孩子意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强迫孩子违心去做。

4.对孩子的朋友缺乏起码的尊重

不允许孩子和同学玩,不允许孩子交朋友,偷听孩子的电话等。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一些父母更是如临大敌,生怕孩子喜欢或交上异性朋友。

5.用自己小时候的行为来判断孩子的行为

“我小时候从来没有穿过这么好的衣服,瞧你们现在!”“我们上学的时候男女生都不说话,你们怎么可以那样!”一句“我们那时候”,忽略了时代的变迁,这是父母用自己的意识取代孩子的想法,是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现代的人来看待。

6.跟踪孩子

7.包办代替

8.偷听电话、偷看日记

三、尊重孩子到底有多难

我主编的期刊《少年儿童研究》曾刊登了一位母亲的讲述,题目是《尊重孩子到底有多难》。她这样写道:

小时候,我曾经梦想自己是一名作家、警察、新闻记者,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是一名售货员。12年学海生涯,我没睡过懒觉,没有过星期天,甚至不曾逛过街、看电影。可是在高三这关键的一年里,家里却要我抛弃十几年的理想与奋斗,去做一份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要我拿着初中毕业证去报名,参加商场的招工考试。那张初中毕业证,不就意味着我高中3年的学业都白费了吗?为此,我哭肿了眼睛,喊哑了嗓子,得到的答案却是:父母都是为了你好。当时的我不明白,父母既然是为了我好,为什么不放开手,让我自己选择生活的道路?他们为什么包办一切?难道还要替我吃饭、替我上厕所不成?

后来,我早早结婚生子了。几年后,我们随父亲一起从青海回到内地。回来后,因为文化水平低,只能在一家工厂当仓库保管员。后来,保管员也要求有高中文凭,我就下岗了。

自从有了儿子,我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为此,我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但必须把学习搞好。我给儿子报了奥校升级培训班、智力开发培训班、小学生作文跳级班、英语口语训练班。刚下岗的时候,我还忙着找工作,后来工作也不找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教育儿子上,只要儿子考上大学,就算大功告成。

可是,我的做法却让儿子很不高兴,他总说自己太累,经常赖着不去学习。当时我想,小孩懂得什么叫累?都是报纸上老替孩子呼吁这个、呼吁那个闹的。谁知道,有一天,他给我写了个纸条,突然出走了。条子上写着:

“妈妈,你总是怪自己命不好,连保管员也做不成。你说那是姥姥、姥爷不尊重你的结果。可是你知道吗,我也希望被尊重!我不想学的东西,你为什么非逼我学?我觉得太累了,快爆炸了。所以我想离开家,到遥远的地方去。你不要找我了,请姥姥、姥爷、爸爸、妈妈放心,我不会自杀的。”

当时我吓坏了,哭着跑到我爱人单位去了。他也急了,骂我:“活该,谁让你整天折磨儿子来着!”后来,我们还是找回了儿子,他躲到同学家去了,人家的父母把他送了回来。通过这件事,我醒悟了,是啊,既然自己当初吃了不被尊重的苦,为什么又要去逼迫儿子呢?想想“尊重”二字,真的觉得分量很重。让我们尊重长辈容易,可尊重孩子就不那么容易了,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又不是在害他,怎么就不尊重孩子了?其实,许多人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犯了错误还不自知。

最近这段时间,我感觉和儿子相处很好。我和儿子约定,不勉强他去做事,想做什么的时候先和他商量,如果他不同意,我们就辩论,谁胜了就听谁的。现在,我觉得儿子反而比以前更爱学习了,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心理学家在对成长期孩子的研究中发现,一个人如果从小得不到尊重,会对他的未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长大以后不会尊重别人,特别是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被这位母亲的经历再次印证。看来,任何事情从小留下的记忆是深刻而难以忘却的。在孩子的心灵世界中播下尊重的种子,会使他长大成人后终生受益。

黄启珩女士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谈到教育子女的经验时,她的最大体会是要多陪孩子做孩子喜欢的事情。

我的两个儿女现在都在美国读博士后,别人都问我怎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得这样优秀,其实我所做的只是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并多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有两件小事,我至今记得。

一件事是,女儿小时候很喜欢天文,对星座特别感兴趣,常常半夜要我陪她出去看星星。面对这样的请求,也许很多父母会很自然地说,这么晚了还不睡觉,看什么星星!可我知道,如果父母这样一泼冷水,孩子的兴趣很有可能从此被浇灭,才气也可能从此被扼杀。所以,不管我有多困,都一定会陪女儿出去看星星。直到今日,女儿对这些事情还是回味无穷,偶尔还会撒娇地让我陪她去看星星。后来女儿拿到高能物理博士,我想这和她从小的兴趣一定有关吧!

另一件事,是关于我儿子的。儿子到美国念地球物理专业后,虽然我们不在一起,我还是经常想办法做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情,想方设法让儿子感觉到我的支持。每当我看到报纸杂志上有关于地球物理的报道时,就剪下来,传真或者寄给孩子。儿子很感动,把这些资料都贴在寝室四周的墙上,同学们问资料是哪儿来的?儿子总是骄傲地说,是妈妈寄来的。

我觉得陪孩子一起做事,还有一个好处,它是一种自然教育,不是强行灌输。我的两个孩子都喜欢看电影,我常常陪他们去。看电影时,如果遇到和“性”有关的问题,比如电影中的男女正在亲热,我从不避讳,而是就事给孩子讲一些相关知识,这样弦子很容易接受。儿子交了女朋友以后,我提醒他要善尽保护女友的责任,不要未婚先育,这样对双方都不好,特别是女方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同时,教给他们一些避孕的基本知识。在孩子面前不躲闪、不回避,大大方方进行正面引导;我还告诉女儿,在和男朋友交往的时候怎么保护自己,发生性关系的后果有哪些,让她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并懂得怎样去预防。我认为,与其禁止孩子和异性发生性行为,不如告诉他们事情的后果,让他们做出选择。

陪孩子做事,并不是天天去做,多了,反而会让孩子反感。陪孩子,主要是做他们喜欢的事,而不是父母喜欢的事。这就要求父母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肯定,这样亲子间的相处才会变得和谐,孩子也会听话,会用心体谅父母。

黄女士给我们的建议很有启发。现在,一些父母感觉没有时间陪孩子,孩子们也觉得父母不愿意陪自己,双方难以沟通。还有的父母,虽然陪着孩子,却只希望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说陪孩子了,还常常忍不住训斥几句。这样,孩子非但不会感激父母,反而会觉得父母是监视自己,结果适得其反。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喜欢做的每一件事都一定要顺从他。不好的,不该做的事,当然不能做,但要讲清道理,让孩子从心里服气,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有兴趣、爱好的孩子会非常自主、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中去,也因此很容易成为健康孩子。所以,父母要热心地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他的兴趣,使孩子走上一条快乐的人生之路。孩子常常会有一些举动,让大人感觉难以接受,比如把石子、碎木头拿回家,这时父母千万别嫌弃,把孩子的宝贝扔出去,宽容一些,爱孩子所爱,乐孩子所乐,做孩子的朋友。你能做到这些,你的孩子就是幸运的孩子,他能在一个又一个的兴趣发展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四、给父母支招

1.相信孩子是独一无二的

相信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也许他不能成为音乐家,但他可能成为音乐教师;也许他不能成为科学家,但他可以成为设计师……要知道,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不能规定所有的孩子做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但对于个人仅有一条或几条比较适合发展。对于一个肯奋斗的人来说,成功在于选择。成功者就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失败者则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路。

2.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愿

父母在决定某件事情的时候,应该问问孩子:“我这样做你愿意接受吗?”“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有的孩子由于性格内向或者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往往会在情绪中体现出不满,这时候父母应该多加注意,发现后,再耐心和孩子沟通,不要忽略你无意中的言行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但要注意,和孩子沟通不应该逼迫他们“交代思想”,当孩子烦躁不安或闷闷不乐时,请告诉他:“如果你愿意,我希望倾听你的心里话;但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强。”

3.支持孩子的正当爱好

某语文教科书中有一篇日本作家写的文章,说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葫芦,但是他的爸爸和老师对他的爱好很讨厌,最终将孩子收集的葫芦一个个毁掉,扼杀了孩子的爱好。这篇文章让我们重新思考这样一个教育问题: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好、兴趣应持什么态度?我们能不能让孩子选择一条更好的路呢?允许他们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本来就是他们应有的权利。众所周知,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所以,能不能尊重孩子的兴趣,实质是真爱孩子还是假爱孩子的重大区别点。我们要特别珍惜孩子的正当爱好,这是他美丽人生的幼芽,这是他灿烂梦想的尝试,剥夺了他的这种权利是很残忍的,也是很愚蠢的。即使孩子的爱好很可笑,但只要是健康有益的就应当鼓励。

4.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父母会觉得孩子有了秘密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殊不知,秘密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走向独立的过程,走向独立的过程就一定伴随着大量的秘密。这个时候,他们开始脱离对父母的依赖,一些事情不再像过去那样向父母袒露,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这样的秘密是孩子长大的伴随物。独自享有秘密,独自面对某件事情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责任。儿童时期,秘密会使孩子的生活变得很神奇。外国专家甚至认为没有秘密就没有儿童时代,秘密是儿童成长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