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己动手搞发明
14826700000036

第36章 “灵感”的火花

让灵感动起来的思维撞击出一朵朵创意的火花。

六项发明获国家专利奖,七次(项)获国家奖励;发明清洁油瓶、安全插座服务社会,妙手改造圆规、刻度尺服务教学,不断创新,敢于向权威专家挑战……年仅17岁的小小少年,就已经被选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重庆市“十佳中学生”评选中评审们全票通过,这些荣誉的拥有者便是王一丹。这些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其实灵感都来自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用王一丹父亲的话说,王一丹是抓住了灵感的“尾巴。”

发明清洁油瓶,是因为看到妈妈从油瓶倒油做菜时,总有一些油沿瓶身流到桌上,清洁起来非常困难。王一丹就想用一种方法来改变这种状况,他甚至想过改变油的成分,让它不容易沿着瓶口流出,但这明显不现实,他转而想到改变瓶口设计,后来才逐渐摸索出了现在的清洁油瓶。

其实非常的简单,我把牙签筒改装后套在瓶口,紧贴瓶口的地方向里凹,倒油时,逃跑的油就只能流到牙签筒,我再在瓶上打几个孔,油沿着孔又流回了油瓶里。王一丹认为自己的发明不过是在已有的东西上加以改进,但他的这一小小改动,却获得了专利保护。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王一丹对发明创造更有兴趣和信心了。

去年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上获奖的安全插座,可算是王一丹现在最得意的作品了。从构思到出样品,王一丹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而这个灵感,也来自自己使用复读机时的一次不小心。

有一次我学英语听复读机睡着了,醒来发觉复读机的插头一直插在插线板上,插线板上那些没有使用的插孔也通了电,如果有小孩好奇用钥匙等金属插进去,肯定会触电。于是我就想,能不能发明一种安全插线板,让那些闲着的插线孔不带电。王一丹抓住一闪即过的灵感,研究出了用一支废圆珠笔芯做成按钮的安全插座。

王一丹把家当成了自己的实验室。家里没一样东西是完整的。说到自己在家里的倒腾,王一丹狡诘地一笑。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样,王一丹从小就对拆卸有着浓厚的兴趣。

王一丹还痴迷上了模型制作,自小训练出的动手能力帮了他大忙,汽车、航空模型,做得得心应手,做的航模在一次比赛中还得了第二名。这更让王一丹对自己有了信心。

但这离发明新东西还差很远,王一丹的发明创新也是受父亲的启发。王一丹的父亲是一名教师,班上学生们的一些新奇想法、构思,成了与儿子沟通的重要话题。一次听到父亲说自己班上有一名学生在搞小发明,还申请了专利。这件事给了王一丹动力:他能发明得专利,自己的好多想法也不比他差,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呢?行动起来的王一丹一发不可收拾,在2002年至2003年短短一年时间,王一丹一口气搞出了六项发明。

这样一个发明神童,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在王一丹父亲手中,有一本《成长日记》,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曾传禄老师接任自然课后注重试验,进行直观教育,几乎每节自然课都有试验。丹儿非常喜欢自然课,也喜欢曾老师,回家自己动手做实验。丹儿在实验中发现,试管中的水加热后有强大的冲击力,这几天他就在家中,不断地演练,想在后天的科技活动中,给同学们表演“火箭发射。”虽然现在用坏了很多试管,且实验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为了他的兴趣,我只好在旁边默默地做好保护工作,希望后天他的表演能成功。

在王一丹父亲的日记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点滴,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造就了今天这位优秀的十佳中学生。

在王一丹的发明之路上,父亲成了他的导师和助手。每当有一设想,王一丹就会找父亲商量,切磋想法,父亲会在儿子将想法付之实践前做实地调查。为了了解安全插座有没有类似产品,他跑遍了县城的五金铺子,问遍了行家里手。在儿子埋头做样品的时候,他就到修理铺、塑料厂、药瓶厂找材料。发明成功了,获奖了,需要申请专利保护,他更忙着为儿子制作专业图纸并找老师帮忙指导。可以说,王一丹向着理想大步迈进的时候,在背后支持着他、在一旁鼓舞着他的是他的父亲。

搞发明是学习之余做的事情,最重要还是以学业为重。除喜欢搞发明之外,王一丹爱好广泛,书法、作文都多次获奖。在2002年举办的全国性的电脑装机大赛上,他荣获重庆赛区一等奖,迄今为止他已六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获得了众多荣誉之后,面临高考时,王一丹比普通学生感到了更多压力:我要高考了,今后我的时间大部分都会花在学习上。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和众多的准考生一样,开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虽然做发明不会占用太多学习时间,但也必须暂停搞发明了。王一丹明白,如果不能学到进一步的专业知识,自己的发明之路将受到阻碍,在暑期短暂的休整后,王一丹就将投入到高考的战斗中去。但在空闲的时候,王一丹还是将自己成型的一些构想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他要等到考试完了,慢慢做。

沿海地区发达的经济,前卫的思想,快捷的信息通道都吸引着王一丹,他最想学人力资源管理,想接触经济,希望把自己的发明专利通过自己的手投放市场、推向社会。

对此,王一丹的父亲希望丹儿能脚踏实地先把高考这一关过好,并希望王一丹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