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己动手搞发明
14826700000066

第66章 缺点改造法

世界上的事物不可能至善至美。但是,人们总想事物变得完善无缺,这种客观存在与主观愿望之间的矛盾,就孕育着创新的种子。列举缺点后分析缺点和进行改进设计,就可以获得发明创造成果,这就是缺点改进法的基本原理。

一些青少年朋友,非常期望自己能搞一些发明创造,但有时苦于找不出下手的课题。这里介绍的缺点改造法,也许会帮助你。许多成功的发明家,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诀,这就是他们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即使是名优特畅销商品,也并非完美无缺。寻找各种用品、用具、器械的缺点和短处,从中发现问题,这是发明创造的绝妙突破口。当你发现了某一物体的一个重要的短处,往往就找到了一个发明课题。努力设法弥补这一缺点,你就会做出意想不到的发明来。

运用此法从事发明创造,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尽管任何事物都有缺点,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乐于去寻找。人的心理惰性往往造成一种心理障碍,既然对现有事物比较满意,也就不愿去发现缺点,更不用说吹毛求疵地去搞发明创造了。因此,树立不相信世间有完美事物的观念和追求更完美的动机,对发明创造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里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用壶烧开水,一不注意,水开了会把火扑灭,酿成危险。有人发明在壶盖边上开一个小口,水沸时,蒸气使之叫出声来,提醒烧水人注意,即减少危险,又减少能源浪费。事实上,飞机、汽车或轮船的发展史都是在补短发明过程中完善起来的。因此,从你周围熟悉的事物、用具、器具当中,努力地发现它们的短处,甚至可以说是隐蔽性非常强的短处,从而更进一步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动手进行改进,这就是“缺点改造法”成功的真谛。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玩具制造商叫梅林·威尔丝女士,她24岁时带着重病的小女儿去看病,在候诊室里看到许多小朋友手里拿着裸身木偶在玩时忽然想到,可以透过扩缩之法予以改进:给玩偶穿上衣服,也许孩子们会更加喜欢。于是,她回家后立即找了些碎花布进行制作,待她的孩子们拿着她缝制的穿花衣的玩偶出现在他们的小伙伴们面前时,小伙伴们个个都兴高采烈,这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接着,她又想到按流行的童装缝制玩偶衣裳,进而想到利用服装厂的边角余料以降低成本。她批发购入裸身玩偶,将其改扮成穿着最新时装的玩偶销售,受到了更多的小朋友的欢迎。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简单的改进已成为历史,现在可不容易找到这种机会了。这里再举一个并不遥远也并不复杂的改进产品的成功案例。

美国牙科医生明娜·杜尔斯经常看到患龋齿的孩子来看病,便问他们为什么不刷牙,孩子们都说讨厌牙膏中的薄荷味,因此不喜欢刷牙。由此,她运用缺点改进法进行创意思维:如果在牙膏中加上糖浆和果汁,减少薄荷,说不定孩子会喜欢刷牙了。为了印证这种创造,她立即动手配制了几种新的牙膏,先给自己的孩子试用。果然,孩子们都把刷牙当成一件乐事,每天主动去刷牙,甚至一天还刷两三遍,这这种产品批量生产后,大受社会欢迎。产品成型后,明娜·杜尔斯又再次运用扩缩法进行创新,她推出橙汁、苹果、香蕉等各种香味型牙膏,并将牙膏制成橙红、果绿、淡黄等悦目的颜色,一时间,这些果汁型儿童牙膏风靡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