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己动手搞发明
14826700000068

第68章 需要创造法

曾有位学者说过:“需要乃发明之母”,源于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发明真是俯拾即是。例如:需要节约时间,在饮食方面就出现了快餐食品;需要光亮,则发明了蜡烛、煤气灯、白炽灯、日光灯等;需要即时通达信息,从古老的烽火台到现代的电报、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广播等层出不穷;需要保藏食品,不仅发明了罐装食品,更有了电冰箱、电冰柜等。总的来说,需要能为你提出发明创造课题和目标;需要能激发你的聪明才智;也能催你千方百计去设计和制作等。只要有了发明的目标,再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然后运用正确方法和技巧去制作,获得成功是必然的。

事实上,有不少发明是被“逼”出来的。

无论是为情所逼还是为势所逼,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逼”能激发智慧,产生创意。

为什么能逼发创意?原来人处危急或受逼时刻,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会产生“应激反应”,神经会一下紧张起来,处于超常的激发状态。这样,就促使人们强化创新动机,释放智慧潜能,喷涌灵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聪明才智。所以有人说,当人们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时,想出的主意往往会比平常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也容易产生一般条件下难以想到的创意。科学研究也证明,人在受逼的紧张时刻,脑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代谢亢进,大脑活动确比平常显著活跃。

其次,是因为逼迫之际,所面对的问题近在眼前,迫在眉睫,时空距离大为缩短,人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对问题就可能看得更全面、透彻、真切,也更容易充分利用现有的特殊条件或意外的信息,独具匠心地去解决问题,显出平时隐没的才智。

此外,对群体而言,受逼或危急状态能激励大家合力同心,减少内耗以求共渡难关,并能更好地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

作为发明创造技法,逼发创意可以通过感悟压力和自己给自己出难题的方式实施。

感悟压力就是从各种信息中感受到某种压力对自己生存与发展形成威胁后,思考能否通过发明创造来解脱危机或摆脱困境。

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就是在解决问题时有意提一些限制性的条件,逼迫自己限时解决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待“逼上梁山”后,发明创造的机会也就来了。

在美国,亨特和郝斯达真心相爱了。但是,他俩要结婚并非易事,因为郝斯达小姐的父亲表示反对。

亨特站在郝斯达父亲面前,诉说他非常爱恋郝斯达,并保证让她得到幸福。

“你能让我的女儿得到幸福?恐怕你穷得连50美元都拿不出来!”郝斯达父亲相信两个年轻人真诚相爱,但怎能相信家境贫寒的亨特能给女儿以幸福?

亨特和郝斯达苦苦哀求,老人仍铁石心肠。为了摆脱亨特的纠缠,郝斯达的父亲以攻为守地对亨特说:

“你若在10天内赚到1000美元,我就答应你和我女儿结婚。”

“爸爸,你怎么能提出这种条件呢?”郝斯达知道这是父亲有意刁难亨特,不高兴地跑进房内去了。

亨特没想到郝斯达的父亲如此看重金钱,赌气之下脱口而出:

“好吧,等我赚来1000美元,你可不能反悔啊!”

郝斯达的父亲料想在10天之内,亨特靠正当手段赚1000美元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事情,便斩钉截铁地说决不食言。

为情所逼,亨特为1000美元的事废寝忘食,绞尽脑汁,郝斯达也为亨特的草率承诺担心。

第二天,亨特还是想不出一点办法。

第三天,亨特仍一筹莫展。

怎么办呢?到了第四天,一队迎亲的队伍从楼下通过,亨特望了望那些襟前戴着歪歪扭扭的缎花的人们,突然一个主意涌上心头。

“我可以搞发明出卖!”亨特转愁为喜。他要发明一种专门用来固定缎花的东西。于是,他剪下一截铁丝开始试验。开始,他作出别针的原型,再分析改进的办法。他想来想去,觉得将别针弯个圈,再用一片薄铁皮做一个尖套,固定在一端。使用时,先弹出针尖,别好缎花后再将针尖弹进保持套里,既安全又保险。仅用了半天,亨特就发明出“安全别针”。

亨特马上请人代理了专利申请,接着找到一家缎花店出卖他的专利权。老板看了亨特的发明后,认为设计合理,市场前景广泛,便表示愿用500元先买下专利权,然后按生产额的3%作为佣金支付给亨特。

“不,我只要你一次性支付1000美元。”亨特表明自己的态度。

“这样你会后悔的。”老板还算是开明之士,把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不,我不后悔。”听说老板愿一次付出1000美元,亨特十分高兴地说。

亨特拿到老板给他的现款,三步并作两步,急忙跑去找郝斯达的父亲。

这已是期限的最后一天了。郝斯达的父亲正端坐在客厅中,看见喘着粗气的亨特。问都懒得问。

当亨特从袋里掏出1000美元,并述说了他赚钱的经过后,郝父脸色大变。但为了不食言,只好同意他的求婚。

由于亨特发明的安全别针非常实用,问世后深受广大社会人士欢迎,不多久就畅销全美国,缎花店老板赚得连嘴都合不拢了。

后来,当郝斯达对亨特抱怨说他太傻时,亨特却泰然地说:“我虽然没有成为富翁,但是我得到了最心爱的你。”

的确,比起爱情来,金钱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