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古代楹联
14827800000079

第79章 前世姻缘今生想

一户农家,老两口无儿无女,一生勤勤俭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勉强过活。

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乞食的小叫化,偏偏讨到他家病倒了。老农夫妇心善行慈,看到这可怜的少年叫化,萌发了再生之德,连忙灌姜汤,给热饭。叫化喝了姜汤,又吃了热饭,马上精神起来,原来不是病,是饿晕了倒地的。当小叫化喝足吃饱之后,再也不肯走了,只听他哭哭啼啼地向老农夫妇诉述着:“我无父无母,无亲无故,长大孝顺二老……”农妇一听,喜在心里,正愁后继无人,忙将跪着的小叫化扶了起来,应允了他的要求,便烧水沐浴,将就换上大人的衣服,哦嗬!经过一番打扮,倒是个顶标致的小伙子。以后少年天天协助老农劳动,或看牛,或拾粪,三口一家,比以前的生活过得舒畅,而且感到往后有奔头了。

小叫化自落户到老农家后,老两口就呼他“来子”,即天赐的儿子,跟亲生儿子一样疼爱。来子也逗人喜欢,干活手脚麻利勤快又不怕累,天天牧牛还附带拾粪,晒得活像个黑雷公。

老农居住的后山,有个大庄院,一位告老还乡的韩尚书住在那儿。尚书独生小姐的闺楼正矗立在河堤柳枝杨叶的掩映中,而这条柳堤,又是牧童常来牧牛拾粪的处所。

一天,来子骑在牛背上,牛角上挂着粪筐,来到柳堤边。他首先将牛拴到柳荫下,让牛在水潭里洗澡,自己坐在浓荫处歇凉。忽闻琅琅书声,如莺啭燕啼,从韩小姐闺楼悠扬传出。来子好久未闻诗书之声,不禁引起串串回忆,愈听愈觉兴味无穷,最后索性爬上与楼平头的柳树杈干,瞄着楼窗,静悄悄地听着。说也好险,骤然一阵风来,柳树当风急摆,来子若不是两手握得紧,早被摇曳下来。由于风一抖,浓叶丛中现出来子,却被韩小姐从窗口瞧见,吃惊不小,但不便声张,忙呼侍女小萌,拿根长竹竿戳打来子。来子慌迫间,急忙翻下柳树,提起粪筐躲入墙角阴暗处。小姐和小萌见来子下树,随即下楼寻捕,要追问一个来龙去脉,为何窥探小姐闺楼。

来子知道躲不住,想到自己没做什么亏心事,有啥见不得人呢?当小萌搜寻时,便站了出来,自陈是拾粪的牧童,因爱听诗书才爬上树的,别无他意。

小姐见来子脸庞黑黝黝的,谈吐却十分爽利,既然会听诗书,自然懂诗,不免出句以探:

黑壁墙下,黑面儿童,黑巴巴,臭嗡嗡,呸!你且去,今生休想!

来子略一思索,当面对道:

红花楼上,红粉佳人,红咚咚,香扑扑,喈!我就来,前世姻缘。

来子对罢,把粪筐老远一扔,旁若无人地径直上楼。小姐与小萌急着要拦,结果闹哄哄,把老尚书也惊动出来。尚书见到此景,大为震怒,忙呼家人来打。来子慌忙双膝跪倒在尚书面前,说明自己原是相府书童,因失手打碎珊瑚玉架,惧罪逃出,流落到农家拾粪牧牛。

韩尚书见来子诚实地交待了身世,又见他的对边很有才气,看这牧童娃不是平庸之辈,意欲再探其才,遂对来子出句道:

士所尚在志,行远登高,万里鹏程关学问;

来子谦虚地答道:

业必精于勤,博闻强识,三余蛾术惜光阴。

尚书闻联,暗自惊喜,不置褒贬,接着又道:

大本领人,当日不见有奇异处;

来子对道:

真学问者,终身无所谓满足时。

尚书对来子所配两联均觉满意,于是再出一联:

能受苦,方为志士;

来子不费思虑,接口道:

肯吃亏,不是痴人。

这一连中的捷口敏答,算是尚书临门考婿,来子得到满分,小姐听了这些对边,爱才爱人,当面认可了这门亲事。幸好尚书也无子,便托人与老农夫妇协商,来子领两家宗祠,接入尚书府,继续读书,后来中了进士,老农家蒙受福禄,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