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
――(法国)莫里哀
【经典事例】
7岁的郑然表现欲极强,每天在家总是不停地说这说那,不停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妈妈却觉得他太吵了,她经常对郑然说:“你给我闭嘴!”但孩子终究是孩子,虽然妈妈这样说,但郑然依然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还是会说个不停。
这天,郑然放学回家,又对妈妈说起了他在学校里的趣事,一边叙述,还一边发表自己的看法。妈妈工作了一天,本来就很累,这下觉得更烦了。她冲郑然吼道:“你要是再说我就把你的嘴用胶布封上!”
郑然本来以为妈妈是在吓唬他,他只安静了一会儿,就又开始了自己的演说。但他没想到的是,妈妈居然真的找来了胶布贴在了他的嘴上。
被吓坏的郑然,从那以后老实了许多。他再也不多说话了,就算自己心里有什么事情,也不再对妈妈讲。妈妈想要的“安静”的孩子出现了,可是,那个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却再也找不见了。妈妈对郑然的心思越来越无法琢磨,她也越来越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些什么了。可是这又能怨谁呢?
【智慧点拨】
说话是每个人的权利,就算是孩子也不例外。郑然爱说话,他表达的正是他自己的内心,但郑然的妈妈却彻底抹杀了孩子自由表达的权利。孩子最后变成让父母无法琢磨,这也是在所难免。
而很多时候,孩子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并不等同于他没有想法。若是他不能自由畅快地说出来,那么作为孩子来说,他恐怕会采取一些其他的行为举动来代替。比如发脾气,还比如会开始无理取闹。而这些却也都是孩子表达想法的方式,只不过在父母看来,这些非语言的方式,看起来就像是孩子在故意找茬。而相反的,若是孩子能自由表达,一些不良行为自然不会出现,而父母不但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从孩子的想法中发现问题,通过及时纠正与教育,还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由此可见,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正确而清晰地表述出自己的意愿,还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表达的重要性,并且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从而让他向父母敞开心扉。
【参考建议】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他便也会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父母对于成长期的孩子的想法,应该抱有倾听的态度与包容的心理。只有让孩子自由表达出来,父母才能了解到孩子的成长愿望与内心思想。
1.鼓励孩子有话就要说。
许多孩子的想法不能为父母所知,追其原因就是孩子不愿意说话。不少的孩子,心里的想法只是在自己心里憋着,从来都不向父母吐露。他往往认为,只有一些关乎于学习之类的所谓的“正式的话”,自己说了父母才会听,其他的话父母也许不想听到。
因此,父母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尊重并重视起孩子的话语,要让孩子能够有话就说,而且还要让孩子觉得他的话说出来是有意义的。
2.帮助孩子学会清楚表达。
孩子的想法不能为父母所熟知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当孩子对自己想要表述的内容都无法描述清晰的时候,父母自然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既然自己的想法不能为父母所明白,那就不用再表达了。长此以往,将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用清晰的、有逻辑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至少要让父母能听明白孩子究竟想要说什么。
3.包容孩子的想法。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因为父母对这些想法的轻视与排斥。父母往往从成人角度考虑,认为孩子的想法不切合实际,或者认为孩子的想法完全就是天马行空、毫无道理。而且,有不少父母也只将思想停留在“让孩子好好学习”上,并不多考虑孩子的其他方面的想法。以上种种,都是导致孩子不愿自由表达想法的原因。
由此可见,父母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包容孩子的所有想法,不管这些想法是好的、坏的、成熟的,还是幼稚的。在包容的同时,父母也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建议或意见,让孩子明白哪些想法对自己有帮助,哪些想法是必须丢弃,甚至反省的。
4.教给孩子一些表达技巧。
用语言表达一件事物,也需要一些技巧。可以根据表达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用词,以及语气、表情或者辅助动作。在不同的表达技巧下,听者对于表达者所叙述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认知与感受。
孩子的表达往往不是直接而苍白,就是繁琐没有头绪。因此,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表达技巧,让孩子能灵活运用语言及非语言手段,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意思。
【金玉良言】
孩子尽管涉世未深,尽管还在学习,但他也与成人一样,有属于他自己的却也不同于成人的想法。而孩子只有能够自由地表达出这些想法,只有让父母听到孩子的这些心声,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想法给出合理的指导与帮助,孩子也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