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美篇章的哲理美文
14831700000067

第67章 心头的祝福

圆梦人

母亲节已过去了。等我翻开日历,才猛然醒悟过来。原准备母亲节送母亲一声祝福,看来,只有等来年了。

一想起家,一想起母亲,我的眼睛总潮潮的。按说,已过而立的人,应该学会坚强,而我,已踏人而立的人群,但我的心头却总是泪雨霏霏。

母亲的一生可谓充满艰辛。在她刚刚懂事之时,外公因蒙受冤屈而人牢狱。尽管那时还算是个殷实之家,可母亲还是错过了上学的时机。等到全国解放,酷爱文化人的外公走出牢狱,而母亲已出落成一个婷婷少女,她既是外婆的好帮手,又是弟妹的守护者,已不可能走进学校了。尽管如此,可母亲却天生好记性,哪怕是瞅过一眼的东西,都会过目不忘。而生性好强的她,常常小小年纪就为自己的穿戴忙活着,因而也练就了一手好针线活。

看着弟妹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母亲也曾叹息过,但更多的却是将那份感情深藏于心头。

到了该找婆家的年龄,尽管作为长女,有好多人来提亲,可外公却在一次外出中偶见一学校的墙报上的字不错,一打听,才知那人是个年轻的小伙了。外公没有丝毫的犹豫,决定将母亲许配给他。经过朋友的牵线,事情出奇得顺利。那位写得一手好字的小伙便成了我的父亲。母亲没有反对,因为外公的性格她也知道,即使是反对,也不起任何作用。

过了一年,母亲出嫁了。走进这个家门,她才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个什么样的家啊。虽说我家那时还算得上是个大户,可由于爷爷早年去世,不理家务的奶奶将就着应付一切,几十亩的地里常常是麦子稀得可数。每到夏初之时,早已将全村的家家户户都借到了,打下的麦子不等人仓就全还给了人家。大伯喜好抽大烟,二伯喜好在外面捣鼓,而年小的父亲就靠教书支撑着这个家。看清家中的这个样子,母亲偷偷地哭过,也背地里埋怨过外公。

父亲生性善良,尽管那时家里常常会遇到揭不开锅的局面,可他却从没将自己的工资留下一分一厘,全交给了奶奶。那时,二伯已抛下幼子远走他乡,大伯虽在,却时时泡在烟床上,父亲用微薄的工资养活着全家人,而且为侄子一个个娶了亲。因而母亲就只能够靠自己纺花织布来供大家的穿戴。

奶奶那时虽年龄不大,但从母亲踏进家门,就再也没有做过什么。即使是母亲生孩子时,也未曾为母亲烧过一口开水。而母亲却从未将这一切记在心头,在奶奶瘫痪在床的那几年里,母亲照样为她端吃端喝,接屎倒尿,奶奶临终时,只说了一句:难得有你啊。

日子稍稍有了转机,但父亲却突然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那时,母亲才30多岁,而大哥刚上高中,我才出生不久。面对突然瘫倒在床的父亲和父亲兜里仅留有的二元钱,母亲忍着泪咬了咬牙,开始了她更苦难的历程。

好心的大妈劝母亲说:让孩子退学吧,这样或多或少可减轻你身上的负担。母亲摇了摇头——她知道,自己曾经错过了,不能再误了孩子。

尽管父亲有40多元的退休金,可它不但要为父亲治病,还要供哥哥上学,更要支付全家的口粮。自从父亲病倒后,母亲已不能参加队里的劳动,只能为队里放放羊,可那能换几个工分啊,全家六张嘴的重担全压在母亲的肩头。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的脚步总是来去匆匆,而且手中从未闲过,不是捡来的柴禾,就是拔来的猪草。尽管如此,我们的衣服也总是破破烂烂,尤其是看到和哥哥一同上学的孩子,母亲总在悄悄地落泪,布满愁云的眉头便会锁得更紧更紧。好在哥哥们并未因环境的恶劣而影响学习,相反,他们总会捧给母亲一张张红红的奖状,惟有此时,母亲才会露出点点笑容。

尽管家中时时面临断炊的危机,可母亲从未在父亲面前提起过。她怕已瘫在床的父亲为此焦虑而影响恢复。于是,母亲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吃饱肚子。每到收粮款时,她总是只能对村长说:别催我,等孩子们上学后我再慢慢地筹吧。为了这个家,她起早贪黑,想尽了一切法子。

每年的大年初一,母亲总是早早地安顿好家中的一切,便带着我去放羊。别人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初一,而母亲却赶着羊群在沟中奔走。而那时的我,并未体会母亲的辛苦,常常是追着羊群爬上爬下,吓得母亲常扯着嗓子喊。

母亲常说,就是做新娘,她似乎都从未穿过新衣裳。母亲出嫁时,父亲曾送过一块花布,可由于家穷,那块布太少,少得外婆将手指甲盖大小的碎布都接了上去。外婆给母亲做了三条土布裤子,可嫁过来之后,看到我家的光景,母亲舍不得穿,将做姑娘时的衣裤拿来,就是在做新娘的日子里,母亲都是一身旧衣,而在以后的岁月里,她再也没能为自己添过一件新衣,直到最后,连换洗的裤子都没有。就是在那样的日子里,母亲却从未悲观过,她常常说:没有过不去的坎。

大哥在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家里又多了一份支出,而母亲却信心十足。

日子在母亲的额头悄悄地划着皱痕。三个哥哥相继考上了大学;而我也踏进了学校的大门,父亲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也能拄着拐杖下地活动了。日子一点点好过了。

为了让我们安心上学,母亲年年喂几头猪。打料、种地,这本是需要一个男劳力的活计,母亲却用自己柔弱的肩头扛着、熬着。

而今,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年过花甲的父母也被二哥接到县城。可劳碌了一生的母亲却并未闲下,仍就为儿孙忙活着。多少次我劝她,母亲却笑着说:只要你们都平安,我心足了。望着精神矍的父亲和笑容满面的母亲,我又能说些什么呢。

是啊,母亲节已过去了,但对母亲的祝福却永远在我的心头。愿天下的母亲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