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就是我
14833300000027

第27章 洋学生的心愿

黎巴嫩人维勃是我洋表妹夫,相貌堂堂,性情也随和。他和表妹结婚后,表妹由于舍不得辞去高薪工作,加上姨父母实在不放心让独生女儿离乡背井到一个没有和平的国度生活,一直留在了上海。他每年一次来中国小住,来往机票价格不芋,他不愿增添双方家长负担,靠自己贩卖两地小商品挣出这笔钱。每当维勃到来的时候,姨父母总是设法回避躲开,他们害怕彼此语言不通,相处不易,会感到别扭。

记得维勃初访我家,正值春节。餐桌上大家妙语连珠,笑声阵阵。他在一旁也深受感染,停止了进餐,只管咧着嘴儿,冲着我们微笑。表妹问他“听懂了吗7”他用英语说“没有,我只是见景生情罢了。”“哟,瞧他,多机灵,挺会察言观色的。”表妹闻此话既气又乐,无奈自嘲道。

忽然有一天,他告诉他太太,要拜她为师,学中文。为了不再让他做靠小聪明“救场”的“哑巴”,表妹答应了他,并替他买了课本。于是,表妹每天晚上教授一课。维勃学而不厌,专心致志当起学生来。

维勃会学习,对于清晰的思维与理解有着执着的爱好,并不只为一点一滴的知识,而对寻求知识的过程感兴趣。所有懂英语的亲朋好友几乎成了他的“一字之师”。老师本身的巧拙高下没有关系,每位老师都对维勃有所教益。如果他感到不甚了了时,便去请教他们,不搞清楚就不罢休。

面对如此学而不厌的维勃,大家从不敢懈怠疏忽,忙于读词典,吸收新语汇,随时做好回答提问的准备。语言是活的,像一条河,不断在变化,时刻产生新的东西,激起维勃把握及运用语言的欲望。他喜欢与亲朋好友聊天,用刚学到的中文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常常得意地自夸“我多聪明。现在,我们交谈没问题。”

在大家的心目中,维勃是一个体贴太太的好丈夫。自从他会了中文后,没有再让自己陷入尴尬窘境,令太太难堪;他还能独自上街采购食物,并且不被人“斩”,回家给太太做饭。是爱情,促使他精于学问之道的,大家都这么认为。

一次在聊天中,大家问起他真正原因。他喝了一口咖啡,顿了顿,用英语夹着汉语,一字一句地解释起来。他想在中国定居,懂中文找工作就比较容易,然后看实际情况只或租大一点的房子,请岳父岳母搬来同住,以便照顾二老。

维勃的话使在场的每个人大感意外和汗颜。

“父母在,子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孝”论流传了几千年,但是现在由于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不可避免造成两代人的矛盾。孩子长大就另立门户,舍父母而去,花钱雇个保姆来伺候算尽了责任,一年一度的假日看望也只是匆匆履行一下形式,粗心到没有发现内心的无比孤独感正严重危害着父母的健康。

真心希望和老人一起生活,共享天伦之乐,像维勃那样的人不多,实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因为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必须给小辈做好榜样,老年时才能得到儿女子孙承欢膝下的安慰。

大家佩服表妹的眼光,选中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夫婿,这是姨父母的福气,尽管他们开始相处可能不习惯,但是亲情必将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心灵的联系丰富和完美。

也许老天被维勃的真诚孝心所感动,他的工作已有了着落,大家为他加油鼓劲,祝福他能够早日实现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