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4834000000186

第186章 小半夏加茯苓汤

(附方:茯苓甘草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行水散痞有生姜。

加桂除夏治悸厥,茯苓甘草汤名彰。

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半夏7.5克,茯苓9克,生姜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水利湿,降逆止呕,定眩平悸。

适应证:膈间有水,以致呕吐,心下痞满,或头眩,心下悸动,口不渴者。

禁忌:胃热呕吐者不宜用。

方义:半夏、生姜合用为小半夏汤,功能温散水饮,为温胃降逆、止呕消痞的有效方剂。增加茯苓渗湿利永,引导水饮从小便而出,不但能增强止呕的作用,更能解除头眩、心下动悸(水气上蔽清阳故头眩,水气凌心故心下动悸。茯苓能利水,故可定眩平悸)。凡是水饮内停引起的呕吐、心下痞满以及头眩、心下动悸,应用本方最为适宜,但是胃热津伤所致的呕吐,必须禁用。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呕而口不渴,苔多白腻;后者呕必兼口渴,舌必红而少苔。这是应用本方时必须掌握的辨证要点。

如果中焦虚寒,而见干呕、吐涎沫等证时,可用本方去生姜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的作用。

“茯苓甘草汤”(《伤寒论》),是本方去半夏,加桂枝(6克)、甘草(3克)组成。主治寒厥而心下悸。此所谓寒厥,即指四肢逆冷,是由于阳气内伏,不足外温四肢所致。正因阳气内伏不能行使正常功能,所以又导致水气内停而发生心下动悸。因此,用桂枝、甘草通阳外达、平冲定悸;用生姜、茯苓温散水气,以助平悸。假使水渍入胃,引起下利,也可应用本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