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职者的圣经.职场篇
14834400000005

第5章 中国“考碗族”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The charm of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makes us think deeply

考取部委公务员得“金饭碗”,考取省公务员得“银饭碗”,考取市县公务员得“铜饭碗”,考取乡镇公务员得“铁饭碗”,这些有意思的称谓,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金秋九月,很多省份2007年公务员考试就要划上句号,而广大的考生,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战,为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准备。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开始的2008年公务员招聘,又将成为多少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追逐的对象呢?很多人渴望着一朝跳入龙门改变命运,花费了时间财力在考试上,艰辛、执着的学子们颇似古代的科举赶考。

“考碗一族”转战全国各地

“考碗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广场”的节目,就当前全国报考公务员的群体,把他们时尚地称之为“考碗族”:考取部委公务员得“金饭碗”,考取省公务员得“银饭碗”,考取市县公务员得“铜饭碗”,考取乡镇公务员得“铁饭碗”,这些有意思的称谓,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今年年初曾有报道说,上海某高校一名2006届的法律硕士小李在一年之内转战湖南、北京、上海、江西、深圳、广州、江苏、福建、浙江、湖北共10个省市报考公务员,尽管自己是精打细算,还是花费了9000多元,为了节省一点资金,到了一个地方报名考试,住便宜的公寓或者在老乡那里凑合,甚至要靠临时的打工来挣点生活费。“因为公检法系统招人本来就不会多,所以就想辗转多个城市,来搏一个保险。”就是带着这份信念,小李认定自己的最佳出路就是考,尽管她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这个被誉为全国只有10%通过率的“强人考”。

在今年上半年,24的四川师范大学某本科应届毕业生,4个月内转战5省参加公务员考试,“我一定要考上公务员!”一张张往返的车票,一本本写得密密麻麻的资料,一尺多厚的复习参考书,成为他坚定于自己目标的见证。当我问道是否感觉疲惫时,他说,只能是想着不累,主要是觉得上学近二十年,工作好坏就靠这几个月了。

像以上两位如此考试的应届毕业生是大有人在,据悉,现在高校应届毕业生选择考试公务员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一般报考者,都会选择考试国家公务员、家乡所在地公务员、学籍所在地公务员。大多数人都是把国家公务员当作练兵场,因为本来也觉得自己没有胜算。这其中,有很多考试了3次或者更多,结果都是泡汤了,一些考生说,自己考试公务员付出的辛劳超过了高考和考研,依旧未果,这“考碗”为什么直教人生死相许呀?

文科生全班出动去“考碗”

从中国目前的体制以及所塑造的人生价值、社会地位的形成等原因来看,公务员这块大饼受到热捧是可以理解的,而这种现象已经到了热、超热的地步,2007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与录取比例平均为42:1,而最热的职位供求比创1:4407,而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两个职位的供求比也达到1:1200.在地方公务员的招考中,刚刚结束的2007年河南省三级公务员考试中,报考比例最高的为许昌市直工委1名不限专业的科员职位,1099人通过了资格审查,通过人数与拟录用人数比例为1099:1.

我从网络资料获知,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大多数文科生热切追求的对象,据统计2007年中央机关公务员招考职位中,共有673个类别的招考职位,允许法律专业、经济专业、中文专业、管理专业考生报考的职位分别占26.15%,21.545%,10.55%,19.76%,11.74%,而在中央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577职位中,这一比例分别是19.17%,7.5%,13.52%,13.59%,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比例,使得文科学生好像看到了希望一样,而实际上每个人只能报考一个职位,而同时有几十、几百、几千的人在竞争。

像中文、历史、哲学、法律、管理、外语等这些非技术的学科,在公司里要从最基层做起,很多人都不会选择去公司,而教师、科研单位的人数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人就选择报考公务员。据悉,东部某发达省份高校里新闻专业的同班同学,已经是全班出动报考国家公务员,其中还包括部分保送成功的研究生。

为什么非得要“考碗”?

还记得学校我们政治课本里那些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的语言:作为一名有理想、有志向、有能力的青年学生,应该以国家和民族需要为己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的,参加公务员考试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的最直接的选择。为国家、民族做贡献,这是每一个可以维持好自己生存状况的人最崇高的理想,而这些崇高的理想在个人还不能养活自己的时候,只能是掉在现实的泥潭里。

我在采访调查中,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考公务员的理由是,大城市可以解决户口问题,而户口和经济使用房、医疗保险等联系在一起,收入稳定,福利好,有保险,工作的压力相对小,只要不出什么事情,是一辈子的饭碗。

还有一批来自农村的学子,就是没有任何根基的人,就是打定主义要靠此路来改变人生。颇似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在最初的时候,的确是让一批寒士挤进了参与国家统治的行列中,而以后科举考试中的舞弊、买官行为使得科举考试最初的公正性丧失很多,虽然封建社会末期不时还有贫寒子弟高中状元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多少银子换一个官职。“一举高中食无忧”的职业哲学存在了几千年,在现在这个有着多元价值的社会里仍延续着。

“考碗”带给我们的思考

带着对公务员考试过热现象的疑惑,殷谦采访了青岛大学文科特聘教授马斗成先生。

殷谦:你如何看待“考碗一族”转战数省考试公务员?这样做是否值得?

马斗成:转战数省而什么也没有考取,这会是一个想当失败的结果,如果说最后能够考上自己满意的职位,这个赌还有存在的价值。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考碗一族”的就业观念过于狭隘,这是由缺少职业规划的原因造成的。另外,每个人职业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地点的问题,你喜欢哪个城市,哪个城市更有魅力,哪个城市更适合你,要集中优势兵力,集中突破,不能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飞。

殷谦:你如何看待全班皆考这种现象?

马斗成:文科生考试公务员确实存在优势,比如写作能力,文科生的写作能力总体来说比工科、理科生要好,但是并不是说鼓励全班的文科生报考公务员,明显这里面有跟风的分子,别人考,我也考,这是不是面子的问题?公务员岗位对公务员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心理素质、个人奉献的意识、交往的能力等等,一些文科生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岗位,就去报考,从一开始,就是陪考者。

殷谦:“一举成名衣食无忧”,我们是该提倡?还是应该批判?

马斗成:当代中国是一个空前的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认可,使得个人经济利益、提高社会地位的途径不是非要建立在“吃皇粮”这种方式上。而纯粹依靠考取公务员来改变命运的想法是非常单纯的,一是自己主动放弃尝试其他职业的机会,另外对公务员工作的环境、内容带有很大的偏见。所以不提倡带着这种封建的官本位思想考试公务员。

◎殷谦后话

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拉开了招考的序幕,报考刷新的新闻又会响起,我向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著名的考试专家姬雪松咨询了考生报考前应着重考虑哪些问题?专家认为是所报考的职位,他说,尽管每次考试结果可能只是一场练习,但是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去报考。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近几年来同一职位的竞争激烈程度、自己对这个职位工作内容的了解程度、自己的能力是否所及等。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陪考者,比如省政府办公厅主任一职位,它对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是相当高的,那些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毕业生不适合去报。有时候适当降低自己的能力所及职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不过更多的人是刻意拔高自己。